濟南老城最窄的巷子:僅有80釐米寬,但擁有著美麗的故事

2020-12-12 專屬美食見解

在濟南有一個巷子,名字是頗有來歷的,在老人的那裡得知,曾經附近有很多的巷子,而且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因為大家的地基都很小,所以都想把房子多蓋一點,但是房子離得太近就無法行走了,牆壁不能隔得太近,所以在巷子兩側的人家就提出各自「讓一讓」,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這樣的寬度,兩個人並排走剛剛好,那個時候沒有自行車,所以通行還是很方便的,後來這種精神就廣為流傳,小巷也成了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巷子,大家都稱為「讓讓巷」,互相讓一讓,和氣相處。又因為小巷位於兩棟房子的牆縫之間,後來又被人稱為「牆縫巷」,到後來又改名為「翔鳳巷」,有著鳳凰來翔之意,街中一間房的牆上,仍然能看到清鹹豐年間刻上去的「翔鳳巷」的大字。

翔鳳巷東起平泉胡同,西到芙蓉街,是目前濟南最窄的一個小巷,巷子只有80釐米寬,長約有100米,但這是老濟南人的精神文化,忠厚善良,謙恭有禮。

濟南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有著2600多年建城史,處處都寫滿了故事,喝多故事就像「翔鳳巷」一樣,鑲嵌在每一棟老民居的牆縫之間,每一處老城區的青石板路上都沉澱著無數個精彩的回憶。尤其是濟南歷下區的老城區,其中有著大大小小老巷子達數百條,雖然有些老巷子隨著城市發展而銷聲匿跡,但是依然有很多發揮著傳承的作用,繼續向後人講述著曾經的故事。

就像是「翔鳳巷」這樣的巷子,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有隻大鳳凰落在大明湖邊的梧桐樹上歇息,偶然的一天,鳳凰已經休息好了,起飛向南飛去。老城區的的人們站在巷子裡抬頭看天,剛好看到鳳凰從巷子的上方飛過。後來人們就在鳳凰休息的地方,建了一座名為「起鳳橋」的小橋。鳳凰飛過的這個巷子也叫做了「翔鳳巷」。雖然這個故事講得很牽強,但是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訴說,也可以看到濟南老城人民生活的安逸和祥和。

巷子不長,但是很安靜,時不時看到有幾個行人經過,小編在此逗留了30分鐘,聽了老人講了故事,也在巷子中感受了一番。伸不開胳膊的巷子,說話的聲音都不會擴散出去,但是給小編的感覺就是安全,走在巷子中,那份難得的寧靜,就像是被人抱入懷中的感覺。

濟南一個擁有著無數故事的城市,肯定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小巷子和巷子故事,等待著我們一一的去發現和書寫,小編也會繼續寫著關於濟南的這些故事,相信這些故事和文化能夠影響一個有一個你。

相關焦點

  • 濟南窄街,僅有「80釐米」,外賣小哥卻感覺康莊大道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景點,在小時候的語文教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山東省會議濟南市,這裡有三個著名的景點,去過濟南的人都知道他們基本上都去過了。濟南擁有2000多年的文化城市,在古代,有許多條街道,在北京中的人過去常叫他們「胡同」,上海的人通常叫他們「胡同」。
  • 【邂逅老城】翔鳳巷,身藏在濟南的「六尺巷」
    翔鳳巷也被老濟南人稱為「讓讓巷」和「牆縫巷」,從附近老人的口中得知,從前翔鳳巷東段兩邊蓋的房子,因為牆離的太近,巷道只能走開一個人。路南、路北各有一個在濟南一帶做生意的章丘人,他們隔路相對而建房。兩人發現,如再繼續學東邊建房,那這條巷就太窄了,於是都提出「讓一讓」,把房子向後建一點。從這兩家建房後,巷內西段再建房都「讓一讓」,慢慢的就讓出了一條「讓讓巷」。為了讓巷名更好聽,有人建議叫「牆縫巷」,因為這條巷子實際就是兩邊房子的牆縫形成。後來,巷子裡出了個文化人,他說巷子附近有起鳳橋,「牆縫」諧音剛好為「翔鳳」,便改名為翔鳳巷,直到今天,街中一間房的牆上,仍嵌著清鹹豐元年「 翔風巷」的刻石。
  • 朗誦 寬巷子,窄巷子
    寬巷子,窄巷子作者 | 吳豐    朗誦 | 實理箴言     攝影 | 一顯
  • 原創 寬巷子,窄巷子
    朋友說到成都不去寬巷子窄巷子等於沒來去晚了南來的擠走北往的高的矮的把寬巷子擠窄胖的瘦的把窄巷子漲寬從草堂把杜甫拉來先去窄巷掏耳朵打銀器再逛寬巷品小吃喝小酒然後讓杜甫老兄五言七律>丟在寬窄巷寬的仕途窄了窄的人生寬了
  • 寬窄巷子有感-人遇窄時亦有寬,人逢寬時需防窄
    成都無論是悠閒或者時尚,其實都濃縮於這裡,巷子始建於清朝,其實寬窄尺寸是一樣的,只是叫法的差異。可以隨意的進入臨街的隔壁子,品一壺茶,安逸愜意的坐在竹椅上,聆聽著「成都」的旋律寬窄巷子給我的印象更如同一張成都的名片,因為這裡能觸摸到過往的痕跡,還有成都最本真的悠閒基調。這些青磚附著了城市的記憶,也在無聲的記錄著關於巷子的故事。長長的巷子,令人思索,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人遇窄時亦有寬,人逢寬時需防窄。
  • 寬點就叫寬巷子,窄點就叫窄巷子,成都的寬窄巷子取名很接地氣
    小編一次機會就來到了成都,而且來到了他們這裡,文藝和時尚的街道寬窄巷子。其實她這個名字由來非常簡單,因為在民國初年的時候,這裡的管理者把這裡改成叫巷子,寬一點的巷子就直接叫成了寬巷子。窄一點兒的就成了窄巷子。所以如今的寬窄巷子就是這麼來的。
  • 世界上「最長」的吊橋:僅有63釐米寬,連著瑞士一座美麗小鎮!
    今天分享世界上「最長」的吊橋:僅有63釐米寬,連著瑞士一座美麗小鎮!在瑞士有一座懸索吊橋,它的名字叫做查爾斯庫爾懸索橋。不過,這座吊橋卻並非是因為交通不便而建造的,事實上它其實是當地一家名為Swissrope的公司,用來吸引遊客們的觀光步行橋。
  • 浙江「最窄」景點走紅,僅0.8米寬只能過1人,距上海1小時車程
    浙江「最窄」景點走紅,僅0.8米寬只能過1人,距上海1小時車程大家對於浙江這個省份一定不陌生吧!而對於旅行愛好者來說,浙江省更是他們經常光顧的一個地方,這個省份景點無數,且大多都是國內知名景點。而就在近些時候,浙江省內又有一處景點意外走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你問我愛寬巷子,還是愛窄巷子,我愛你老成都的寬窄巷子
    你問我愛寬巷子,還是愛窄巷子,我愛你老成都的寬窄巷子老成都的寬窄巷子,一直被人輿論,有人說寬窄巷子已經變得太商業化了,而有的人覺得應該需要一些商業元素,小編覺得,無論是商業化還是不商業化,寬窄巷子依舊有成都的特色。
  • 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
    成都的天也是沒誰了,說變就變—上午還好好的,陽光明媚;吃過午飯就陰起了天,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興致勃勃地去了成都出名的景點之一:寬窄巷子!遠遠地,就看到了寬窄巷子的大招牌。我們從寬巷子慢慢走進去,邊走邊看:拴馬石、愷廬;巷子中間竟然還有星巴克,女兒點了咖啡給我喝,然後繼續走;寬巷子和窄巷子是相連的,寬巷子出來就拐進了窄巷子,一路走一路看,一會兒就走完了窄巷子。
  • 窄巷子寬巷子,身處其中,人生路窄也路寬
    一個地方或者一個事情,只有經歷過的當事人才會有感情,寫出來的詩唱出來的歌才能打動人,嗯,這是一個有酒有故事的地方。退房拉了行李,上車向寬窄巷子出發。寬窄巷子,其實就是成都市中心的兩條平行的老街,中間有路通聯,是成都唯一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走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這兩條街很有地方文化特色。
  • 濟南有座紙片樓,堪稱山東最薄的高樓,其最窄的地方僅有20公分
    濟南有一座紙質大樓,可以說是山東最薄的大樓,只有最窄的20釐米。很多建築物以獨特的設計而出名,當然這些建築物也會明確當地的發展水平,例如,北京的中央電視臺大樓的設計非常有趣,一開始被很多人吐槽了,雖然說不漂亮,但是很有名,現在是北京標誌性的現代建築。
  • 成都的寬與窄
    寬與窄寬是一種廣博,站高望遠。窄是一種篤定,歲月靜好。一條時光隧道,連起成都的過去與現在。立城2300餘年,城址未變城名不改,中國城市唯有成都。成都的風流,來自「歷經難事、依然美麗」的寬窄之道。2008年6月14日,位於成都青羊區少城片區的寬窄巷子正式開街。此前33天,「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震後開街的寬窄巷子向世人傳遞「成都依然美麗」。2019年成都寬窄巷子接待遊客量超過4100萬人次。
  • 圖說生活|寬巷子不寬、窄巷子不窄
    人流量密集的寬窄巷子在清代成都滿城的西南角有兩條相鄰的胡同叫興仁胡同和太平胡同屬於當年鑲紅旗的駐地因為一條較寬、一條較窄清代開始就有人叫他們寬巷子和窄巷子2005年開始在這裡「遇見」最好的你>>> 客流寬窄巷子的客流量也許是成都景點之最吧景點離市中心的天府廣場很近、交通便利路邊茶園很接地氣
  • 窄食寬行 | 寬窄巷子:一寬一窄一人生!
    民國初年,一個測量員隨手在測量圖紙上,把較寬的胡同上面標了個「寬」字,另一條窄一點的胡同,標了個「窄」字,因此得名而來。寬巷子,閒生活對成都人來說,寬巷子代表了眼下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間文化。窄巷子,慢生活窄巷子裡的院子,一為收藏,一為豐富。院落,上感天靈,下沾地氣。宅中有園,園裡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這是中國式的院落夢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夢想。
  • 德國奇葩街道被稱世界最窄 僅31釐米寬(圖)
    國際在線報導:當地時間2013年1月25日,德國羅伊特林根,羅伊特林根市長Robert Hahn走過被稱為世界最窄街道的Spreuerhofstrasse街道。該街道僅僅有31釐米寬,是當地引以為傲的景觀。許多遊客都前來觀看這一奇特的街道。
  • 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四川的寬窄巷子
    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而落,是清朝留下的古街,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但仔細瞧來,這就是成都的寬窄巷子。 寬巷子滄桑歲月,古老的西洋風是清末民初的胡同洋場,懷舊的老街留下新的源遠流長,無需琳琅滿目卻能讓遊客目不暇接。
  • 寬窄巷子:閒在寬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
    寬窄巷子由三條巷子構成,除去寬、窄兩條巷子,遊客們總是會遺忘掉那條安靜的井巷子。1718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大清王朝平定了準葛爾的叛亂,留下千餘八旗軍兵駐守成都。為構築營房,便在原有少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滿城。當時的滿城只允許滿蒙八旗居住,直到滿清衰落,這裡才逐漸有漢人進入,尤其是那些外地來的商人們,更是在滿城裡做起了旗人的買賣。
  • 巷子裡的溫情,傾聽老濟南的聲音
    對濟南的印象,最初是停留在語文課上學習過的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以富有溫情的筆觸記錄了雪後溫晴的冬天,使我嚮往那一座擁有百年歷史、歷經滄桑且依舊溫婉可人的老城。對濟南的印象,是一座泉城,因泉聞名遐邇,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也是一座花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因小時候每年寒暑假輪播的《還珠格格》中「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紫薇嗎」一句臺詞而對濟南充滿幻想。
  • 寬巷子,窄巷子
    寬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