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有一個巷子,名字是頗有來歷的,在老人的那裡得知,曾經附近有很多的巷子,而且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因為大家的地基都很小,所以都想把房子多蓋一點,但是房子離得太近就無法行走了,牆壁不能隔得太近,所以在巷子兩側的人家就提出各自「讓一讓」,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這樣的寬度,兩個人並排走剛剛好,那個時候沒有自行車,所以通行還是很方便的,後來這種精神就廣為流傳,小巷也成了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巷子,大家都稱為「讓讓巷」,互相讓一讓,和氣相處。又因為小巷位於兩棟房子的牆縫之間,後來又被人稱為「牆縫巷」,到後來又改名為「翔鳳巷」,有著鳳凰來翔之意,街中一間房的牆上,仍然能看到清鹹豐年間刻上去的「翔鳳巷」的大字。
翔鳳巷東起平泉胡同,西到芙蓉街,是目前濟南最窄的一個小巷,巷子只有80釐米寬,長約有100米,但這是老濟南人的精神文化,忠厚善良,謙恭有禮。
濟南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有著2600多年建城史,處處都寫滿了故事,喝多故事就像「翔鳳巷」一樣,鑲嵌在每一棟老民居的牆縫之間,每一處老城區的青石板路上都沉澱著無數個精彩的回憶。尤其是濟南歷下區的老城區,其中有著大大小小老巷子達數百條,雖然有些老巷子隨著城市發展而銷聲匿跡,但是依然有很多發揮著傳承的作用,繼續向後人講述著曾經的故事。
就像是「翔鳳巷」這樣的巷子,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有隻大鳳凰落在大明湖邊的梧桐樹上歇息,偶然的一天,鳳凰已經休息好了,起飛向南飛去。老城區的的人們站在巷子裡抬頭看天,剛好看到鳳凰從巷子的上方飛過。後來人們就在鳳凰休息的地方,建了一座名為「起鳳橋」的小橋。鳳凰飛過的這個巷子也叫做了「翔鳳巷」。雖然這個故事講得很牽強,但是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訴說,也可以看到濟南老城人民生活的安逸和祥和。
巷子不長,但是很安靜,時不時看到有幾個行人經過,小編在此逗留了30分鐘,聽了老人講了故事,也在巷子中感受了一番。伸不開胳膊的巷子,說話的聲音都不會擴散出去,但是給小編的感覺就是安全,走在巷子中,那份難得的寧靜,就像是被人抱入懷中的感覺。
濟南一個擁有著無數故事的城市,肯定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小巷子和巷子故事,等待著我們一一的去發現和書寫,小編也會繼續寫著關於濟南的這些故事,相信這些故事和文化能夠影響一個有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