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內心都嚮往一個寧謐之地,安放自己的靈魂。 現代社會,當我們被快節奏裹挾前行、身心俱疲時,怎麼能不憧憬那種閒雲野鶴、恣意生活的境界呢?
歸隱,獨處,享受自由,叩問心靈,享受生命之自由與天地之靈氣……大氣磅礴的終南山,猶如一個神秘幽靜的港灣,是紅塵旅人理想的心靈棲息之地。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約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終南山。
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在這裡修道易成。正如高鶴年先生在《名山遊訪記》所寫:名山修道,終南為冠。 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終南山的春雪中,我遇到劉師傅在山中掃雪,80高齡的劉師傅紅光滿面,恍若世外高人。其實從2004年開始拍攝終南山隱士以來,這般平常而又有趣的場景,常常出現在山中的某個轉角處。
而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裡,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終南山綿延的群山和適宜的氣候為一些修行者提供了過山居生活的條件。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
相傳西周的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後有「終南捷徑」一說。終南山在大唐時期就是一座國際聖山,來大唐國都長安講經說法的印度和西域高僧是較早的一批終南隱士。他們認為終南山是中國第一名山,能隱居終南,講經說法,實現傳播佛法的美好願望。
隱士生活在古代,也生活在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赤松居士比爾波特從臺灣跑到終南山下找到了當代隱士,開啟了叩訪梳理中國當代隱士文化之門。目前據傳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終南山。對於修行而言,住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隱士,並不是常人想像的那樣,打打坐,喝喝茶,或者選一個幽靜之地修行的人,他們有一種解脫自在的精神,即保持心靈,而不單單是身體遠離世俗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