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攝影圖片均為本人原創拍攝)
【新疆地域遼闊,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除了海濱椰林熱帶風景之外,新疆幾乎囊括了所有美麗風光,草原遼闊、沙漠浩瀚、高山雄峻,有著拍攝不完的美景。我曾三次赴新疆攝影採風,還未走遍新疆各地,有生之年還要再去。】
原本計劃是前往新疆喀拉峻草原拍攝風光照片,到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城,才知道喀拉峻景區正在修路,無法行車,於是臨時改變計劃前往當時還名不見經傳、尚未開發的瓊庫什臺原生態的草原。
瓊庫什臺草原位於喀拉峻草原東南邊,離特克斯縣城90多公裡。我們黎明之前就分乘越野車從特克斯縣城啟程,出發沒多久,就開始在砂石路上翻山越嶺顛簸前行,終於在天色微亮時到了瓊庫什臺草原。
拍攝出好的風光照片是需要起早貪黑的。當天空吐出晨霞,遠處天山山脈隱約可見。攝影器材的進步,攝影師應該可以全天候拍攝風光照片了,這微弱的晨光足能進行拍照了。
天色越來越亮,哈薩克牧民開始走出氈房擠牛奶,打開牛圈、羊圈,牛羊都跑到草原上,等候著清晨陽光的沐浴。
終於,清晨的陽光終於越過山嶺,橫射到綠色的草原上,牛群、綿羊仍在悠閒地吃草,山羊卻開始歡跳起來了,還有兩隻年輕的山羊在互抵打鬥,我不失時機將它們抓拍下來。
繼續前行,翻過山崗,草原更加開闊,遠處天山雪峰清晰可見,舉起相機,到處都有美景可攝。
天山深處的瓊庫什臺草原處在雪峰包圍之中。由於遠離海洋,這裡的雨水並不是很多,每到夏季,天山上雪水融化,滋潤到山谷中的瓊庫什臺草原,綠色牧草開始茁壯成長,這裡就是哈薩克牧民的夏季牧場。
於是每到夏季,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來到這裡放牧,有的牧民人家在這裡建有木屋,此時就來居住,更多的牧民是搭建類似蒙古包的哈薩克氈房,隨著牛羊轉場放牧,這就是傳統的遊牧生活。許多內地人都會誤將哈薩克圓氈房當成蒙古包,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熟悉的當地人能夠通過式樣不同的圓氈房判斷出放牧的牧民是哪個民族的。
我們在草原上拍照,有時想趴到地上拍照竟難已做到,因為牛群、羊群及馬群的糞便布滿草原,一不小心,腳就會踏上。
瓊庫什臺草原是我見過的最肥沃的草原,山美、水豐、地肥、草壯。整整一天,我們都在草原上不停地拍攝美景。中午累了,找到地方坐下,吃點乾糧,歇息片刻,再接著拍攝。
那一天拍攝了扎著漂亮耳花的牛犢,拍攝了整齊走S型編隊的羊群,拍攝了天山下奔馳的駿馬,拍攝了草原天空美麗的雲彩,拍攝了騎馬去上學的哈薩克少年和牧民們的傳統遊牧生活場景。
傍晚時分,低平的光線再次從西邊照射過來,又到了追逐光影的時刻,再次迎來拍攝的高潮。
新疆是個好地方,只要是晴天,十有八九都會有美麗的晚霞。伊犁地區位於祖國西端,天黑要比中原地區晚兩個多小時,我們一直拍攝到晚上十點半,天色全黑才收工趕到瓊庫什臺村,吃罷簡單的晚餐,住宿到哈薩克圓氈房裡。那一天,包括用於HDR後期合成的照片,我拍攝了將近千張圖片。
第二天計劃在晚上回到特克斯縣城集合,白天繼續在瓊庫什臺草原上拍攝。我們返回途中走走停停,真不想離開這個風景如畫的美麗草原。下午天氣突變,擔心雨後道路泥濘難行,只好匆匆告別瓊庫什臺草原。
翻過一道山崗,卻是乾旱的土地,原來這裡未能存留住天山融化的雪水,農田裡的莊稼長勢稀疏不旺,與山崗那邊的綠色草原形成兩個不同的世界。
一場大雨傾盆而來,我們加速趕回到了縣城。
晚上,最後一批攝影隊員返回。他們在雨後草原上拍攝到了美麗的彩虹,讓我們羨慕不已又後悔不迭、我們告別瓊庫什臺草原有些太早了。
瓊庫什臺草原現在已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開發成為旅遊景區了。我有機會還要再去新疆伊犁地區,特克斯獨特的八卦城和喀拉峻、瓊庫什臺草原、昭蘇的駿馬和風光,大片盛開的薰衣草、還有少數民族風情等等,有著拍攝不完的攝影資源,真的讓喜歡攝影的人去了就不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