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旅遊新聞報導要創新形式 - 山西日報數字報

2020-12-17 山西日報數字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這已經成為新聞媒體的共識,旅遊新聞也不例外。旅遊新聞是以反映旅遊業動態為主要內容的新聞,是適應旅遊業發展而生的新聞樣本。在文旅融合發展的當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為發展現代旅遊業、促進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2020年8月11日,「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在大同雲岡石窟啟動。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在雲岡石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的確,身處山西,這裡從來都不缺乏歷史、不缺乏故事,怎麼做好旅遊新聞報導?本文嘗試探討如何從文化歷史內涵提升旅遊新聞含金量,以期引發更有深度有價值的思考。
  以文化歷史情感共鳴提升遊新聞含金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默契,讀書是為了積累知識,行路則是以實踐開闊眼界,而旅行之於人的意義也不僅是打卡拍照,如今,出行的攻略很輕易就能在旅行類的App上獲取,而新聞媒體對旅遊景點的報導則擔負了文化輸出、價值輸出的責任。因此,旅遊新聞的撰寫不能等同於景點介紹,從文化角度切入更容易提升遊新聞含金量。
  以山西省文旅廳主辦、山西日報承辦的「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報導為例,在寫到雁門關時,稿件《長城在民族在,雁門關裡鑑往知來》突出了古長城背後的文化歷史,點出了讀懂雁門關,其實讀得是一部長城軍事鬥爭史、民族融合發展史、古代建築藝術史、匯通天下晉商史、中國紅色革命史和勞動人民創造史的過程。
  當然,一篇報導不足以全面呈現,但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做旅遊新聞報導,景區就不僅是個旅遊景點,而成為一個見證歷史的文化符號,且這個符號通過新聞形式呈現,更容易激發讀者和網友的信賴感與共鳴。「對景點的報導不能停留在表面,文化提升內涵,情感引發共鳴,這才是旅遊新聞該有的水準。」這是參加該活動的一些媒體記者的感受。
  挖掘5G數位化帶來的保護與創新。要樹立創新意識,著力創新方法手段,推進融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真正擔負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鞏固和拓展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越是古老的事物,越需要有新的看點,而現代科技賦予古文物的新變化和對比反差,這就為旅遊新聞的可讀性以及由此輸出的文物保護和文化創新提供了很好的角度。我們要繼續加大力度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藉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對傳統採編流程再造,升級技術手段,創新話語體系,抓住新時期新聞報導工作的大趨勢,這樣才能在新媒體平臺上講出好故事。
  一個是朝氣蓬勃的青年,一個是1500歲的「老頑童」,當這兩者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主流媒體山西行稿件《1500年前的「混血兒」雲岡石窟,拍了拍你》在網端發布後,引發了強烈反響。文章標題設置兩個懸念,一是雲岡石窟為什麼是「混血兒」,二是雲岡拍了拍你,究竟想說什麼?原來,石窟是本土佛教文化與希臘、羅馬、波斯等文化交融的「混合體」,石窟「拍了拍你」用了社交平臺微信的新功能,來介紹數位化帶來的科技創新,講述雲岡石窟何以「行走世界」,「全景漫遊」又是怎樣讓遊客足不出戶遊雲岡。講述雲岡石窟的數位化虛擬修復、數位化考古調查,是在講述文物保護、文化創新擁抱5G大時代,賦能文博新未來,是踐行「讓文物活起來」「走出去」的具體行動。
  用融媒體產品突出趣味性、互動性。今年8月21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文章提到,遊山西,就是在讀地質構造運動史,就是在讀中華文明演進史,就是在讀黃河文化變遷史,就是在讀長城軍事鬥爭史,就是在讀民族融合發展史,就是在讀古代建築藝術史,就是在讀匯通天下晉商史,就是在讀中國紅色革命史,就是在讀勞動人民創造史。這幾個方面的高度總結和凝練,為媒體報導山西文化旅遊資源提供了方向。
  如何體現移動優先,做好旅遊新聞報導?山西日報新媒體連續推出了《山西有多「紅」?》《打開這個H5,順流而下感受黃河之魂》《山西古建探「殿」之旅》等集趣味性與互動性為一體的新媒體產品。例如,《山西有多「紅」?》是一個帶有懸念的標題,山西最近在全國又紅了嗎?哪些紅了?打開一看,是一組精美的海報,海報選取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黃崖洞革命紀念館、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等山西的紅色旅遊景點景區,通過對他們的介紹,突出山西的紅色文化,繼而牽出山西作為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作出的貢獻。
  《打開這個H5,順流而下感受黃河之魂》則用H5的形式,以船夫帶你遊黃河,串起了母親河在山西流過的標誌性景點。移動端的融媒體產品還表現在用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對旅遊資源進行新聞報導。旅遊新聞尚未形成完善的報導機制,這種不完善使旅遊新聞報導充斥著一些亂象,同時也讓這類型的新聞報導有了較大的探索空間。如今,中國從旅遊資源大國走向旅遊大國,目前正在邁進旅遊強國,文旅融合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要求,新聞媒體理應用文化引領旅遊,通過旅遊促進文化傳承發展,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旅遊吸引力,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和旅遊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者:山西新聞網 郝宏)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海南日報就與黨的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與海南這片熱土肝膽相照、血脈相連。  從海防前線到經濟特區,海南在萬頃碧波的南海上崛起。海南解放的隆隆炮聲、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陣陣鑼鼓、波瀾壯闊的海南開發熱潮、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亞洲聲音、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火熱場景……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南日報目睹了瓊島的成長壯大,也見證了她的光榮與夢想。
  • 網際網路+育人 做大同心圓 - 山西日報數字報
    ●「網際網路+育人」,用內涵建設做實同心圓  在「網際網路+育人」上下功夫,首要的任務是做好網絡內容、深化內涵建設,用內容做實同心圓。既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好網上闡釋,更要接地氣、接民意,講好本地故事;既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滿網絡主題內容,更要有形象、有力量,讓理論生動起來。
  • 重大主題網絡新聞報導的創新
    北京奧運會期間,網絡媒體提供比賽日程、比賽場館、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信息,為各類參賽人員和觀眾提供了方便。    鼓勵互動交流,豐富報導形式    重大主題網絡新聞報導不再滿足於依靠精美的頁面吸引人氣,不再囿於傳統單一模式,而是注重在報導形式的多元多樣化上下功夫。
  • 田馳:《中國日報》對新聞事件的視覺化報導
    在西方,當你稱讚新聞設計師是Artist (藝術家 )的時候,他們都會糾正說:「不,我是 Journalist (記者或新聞從業人員 )」。可見他們永遠是把新聞放在第一位的。    《中國日報》作為國內最大的英文報系,常年與西方媒體打交道,對世界最新的新聞設計潮流有先天的敏感性,在借鑑和學習方面也有語言的優勢。
  •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來源:每日甘肅網  發布時間:2020-05-28 17:41:59  編輯:蘇燕平  為了讓讀者更快速、便捷地獲取當地新聞資訊,《民族日報》全新改版的數字報於5月26日正式上線。
  • 【媒體聚焦】人民公安報、山西日報深入報導我省法醫民警趙志鵬...
    【媒體聚焦】人民公安報、山西日報深入報導我省法醫民警趙志鵬感人事跡 2020-06-12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日報報導山西文旅業發展舉措成效並刊登理論文章
    光明日報報導山西文旅業發展舉措成效並刊登理論文章 2021-01-06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 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原標題:圍繞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專題評議會——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圍繞今年黨和國家工作的主題主線,眾多媒體推出了一大批立意高、創意足、形式新、傳播廣的優秀主題報導。
  • 地方報紙版面創新 用藝術形式豐富新聞表達
    從形式上來看,這似乎在傳播書法、篆刻、剪紙的創作藝術。但是,這些藝術作品攜帶的卻是新聞。究竟是什麼重大新聞值得《鷹潭日報》敢於第一個吃這隻螃蟹?   隨著地方市委作出今後一個時期的總體發展思路,如果按以往的經驗做法,無非就是發一則消息,再加上解讀或來一個全文刊載。用這種傳統的處理方式,報導看上去很熱鬧,但實際傳播效果並不一定好。
  • 河北日報:做好內容供給側改革"加減法"
    近兩年來,河北日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突出移動優先,以完善「一支隊伍、兩個平臺」一體化運行為抓手,再造新聞生產流程,強化先進技術支撐,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努力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
  • 山西日報手機報(周末)2018.02.03_山西日報手機報_山西新聞網...
    ★本期關鍵詞:春運首日丨非煤行業|研究生考試成績|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太原古縣城       山西日報手機報(周末) 2018.02.03 星期六 農曆臘月十八 第3期   ★歡迎訂閱《山西日報手機報》,發送簡訊SXRB到10658000
  • 山西日報手機報(晚報)2020.01.17 - 山西新聞網
    省政協委員,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郝孝義介紹,2020年,我省將全面運營「黃河攬勝」「太行風光」「萬裡長城」等3個低空旅遊項目,消費者能乘坐直升機換個視角欣賞黃河、太行、長城美景。下一步,我省還將積極推進寧武蘆芽山以及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臺山等知名景點通航遊,吸引更多遊客從空中欣賞山西。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尤其是處在旅遊熱門目的地這個聚光燈下的海南,在重大和熱點事件面前要保持客觀冷靜,勇於發聲、善於發聲、激濁揚清、旗幟鮮明地展開輿論鬥爭,正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要義。  在抗擊超強颱風「威馬遜」時,海南日報官方微博始終保持第一時間發聲,所主持話題在2014年新浪微博全國熱點話題中排第二名,閱讀量達1.2億人次。
  • 新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標題更傳神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媒體時代,黨報如何提高新聞輿論「四力」?  古詩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個人有了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會機靈許多。而標題作為新聞的「眼睛」,只要能點準點亮,同樣會生動傳神,輝映全篇。新媒體時代更是讀「題」時代。
  •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就全媒體時代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9日召開專題評議會,圍繞全媒體時代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開展評議,總結經驗做法,探討創新路徑,提出對策建議。與會委員認為,一直以來,廣大新聞工作者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重大主題,採寫了一批正能量充沛、語言生動鮮活、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
  • 綠水青山的太原實踐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做好林業技術服務,對生態建設方案與造林施工設計的編制進行指導,總結推廣造林綠化先進經驗,推廣造林新技術和新樹種,林業科技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強化試點建設,推進義務植樹。近年來,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義務植樹工作,不斷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在「3.12」植樹節期間,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介,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國土綠化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在今年6月全國第19個「安全生產月」之際,呂梁市柳林縣全縣煤業集團結合實際制定了「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有組織、有進度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建零事故企業」「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基礎。
  • 【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
    【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 本文原標題:《【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我省公安「一網通一次辦」審批服務實現歷史性飛躍!」》
  • 博物館文創如何創新壯大? - 山西晚報數字報
    根據山西省博物館協會批覆,臨汾市博物館牽頭成立山西省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與市場推廣專業委員會,旨在集納文博資源,創新思路,打造山西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平臺。本次研討會立足於弘揚黃河文化和根祖文化,共同探討如何匯聚社會力量做好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和市場推廣的新模式,服務山西和臨汾市經濟轉型發展的大局,促進黃河流域社會、經濟、文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探討熱烈,取得預期效果。
  • 山西日報手機報(早報)2018.05.04
    ★本期關鍵詞:中小學招生|封閉太長高速|山西小米|雲端人工智慧晶片|《江湖兒女》|王菲上真人秀|朝韓宣布聯合組隊     山西日報手機報(早報) 2018.05.04 星期五 農曆三月十九 第93期   ★歡迎訂閱《山西日報手機報》,發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