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中國大陸門店繼續擴張 預計2017年將達200家

2020-12-24 贏商網

  近年來,日本品牌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發展的勢頭良好,以其簡約的日式風格和高品質的產品為人們所知。在實體零售的發展陷入瓶頸的現在,作為外來品牌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每年的門店增速卻一直在上漲。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Ryohin Keikaku Co. Ltd.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雖然二季度母公司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還是呈現健康的運營態勢。

  大陸門店繼續擴張

  截至今年二季度,Ryohin Keikaku Co. Ltd.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的淨銷售額僅增長5.9% 至739.44 億日元(1人民幣約合14日元),而一季度銷售增幅為13.0%;二季度集團收入總計741.81億日元,同比增幅6.0%,較一季度的13.0% 同樣大幅放緩。在此前其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中,截至2016年5月31日的一季度,無印良品的營業額增長了13%,淨利潤同比增長27.2% 達76.71億日元。

  由於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高速擴張,良品計畫株式會社是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國際零售商,不過鑑於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放緩,樓市泡沫加劇,以及消費支出更多地集中在旅遊、科技等體驗性項目上,該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增速亦難免放緩,這直接影響了日本母公司的整體增速。

  據統計,2016年3月到5月,無印良品東亞事業部的營收佔比為25.1%,其中中國佔主,毫不誇張地說,目前中國已是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截至2016年8月31日,上半財年的5個月以固定匯率計算,良品計畫株式會社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增幅30.1%至264.32 億日元,可比增速為5.1%,高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2.5% 和4.9%,不過低於韓國的19.5%。

  過去的一年裡,無印良品在中國大舉擴張。在2015和2016財年,他們在中國大陸淨增門店數量分別為28間和32間;而在本財年度內,他們計劃在中國開出40間新門店;2017年2月底,中國門店預計會達到200家,屆時無印良品在日本本土的門店數也預計達到421家。

  但其實在最初進入中國的幾年,無印良品的發展很慢,直到2011年在華也不過只有38家門店,但在最近的三年內,無印良品卻保持著每年超過30家新增門店的速度,今年則會達到40家。

  穩健的擴張計劃

  作為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的主要品牌,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其起點是通過徹底實現商品生產流程的合理化,製造了簡潔而舒心的低價位商品,具體通過「精選材質」、「修改工序」、「簡化包裝」重新審視了商品。例如,省略紙漿的漂白工序,紙張會帶淡米色,無印良品將它用於包裝材料或標籤,打造了非常純正而新鮮的商品群。目前,無印良品的商品種類遍及服裝、生活雜貨、食品乃至家居領域,超過了7000種。在不少中國消費者看來,無印良品就代表著「精緻」和「極簡」的生活方式。

  由於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電商衝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實體零售現在正陷入瓶頸。而作為外來品牌的無印良品卻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其迅猛的擴張態勢下,腳步卻出乎意料地十分穩健。

  無印良品上海總部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他們會先根據開店的基準去計算之後的營業額是否能盈利,如果不能滿足就不會開店,會在每一個店鋪都可以有盈利的基礎下才去開設門店。而其母公司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社長松崎曉早前來中國香港出席新店開張活動時也表示,將維持保守的開店策略,賺一間才開一間。

  無印良品認為,與其去追求不好控制的營業額,不如從壓低租金成本方面入手。所以無印良品的選址戰略就是瞄準擁有一等地段的商業設施中的二等地段作為店鋪所在地,比如同一個購物中心內,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開在一樓的黃金地段,無印良品卻選擇三樓的白銀區域,這樣租金就會變得相對便宜。同時,在國內的購物中心大都實行固定房租制加銷售提成兩者取其高的情況下,無印良品卻堅持以銷售提成為租金原則。也就是說,在國內租金高昂的購物中心裡,多數無印良品的店鋪,只要支付銷售額的10%至12%給開發商作為租金,而這樣便宜的租金完全是憑藉著品牌強大的號召力換來的。

  此外,為了獲取客流,無印良品一直在努力調整價格。從2014年開始,無印良品已經進行了五輪降價,尤其是最近一次新定價活動開始後的一周,銷售額對比去年就上漲了170%,銷量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其中部分產品的中國定價將可「媲美」日本原產國的定價。

  在無印良品看來,這種降價與傳統商鋪的打折促銷並不能一概而論,打折促銷可能會讓消費者產生不打折不購買的心裡設定,但是經過降價調整,無印良品預計在2018年實現中國與日本基本同價。而且和很多正在大力發展電商的零售品牌不同,儘管出於提升營業額的目的,無印良品與天貓合作開設旗艦店並擁有自己的官網銷售渠道,但其負責人表示,無印良品依然會把實體店作為主要陣地,致力於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無印良品在華門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消費者需求和消費額的增長速度,因此同店銷售的增長在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放緩。此外,與前幾年相比,該類極簡風格的生活方式品牌在中國的競爭對手也增加了不少,不論是國際品牌還是國內品牌都在努力開發這一市場。

  也許是感受到了這樣的壓力,近兩年無印良品門店也在改變。山本直幸稱,早年商品放在貨架上就能賣出去的時代在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要吸引顧客,零售場所必須更加注重體驗。而有著「中國大陸最大旗艦店」之稱的上海淮海中路無印良品旗艦店在去年12月12日開業時,首次出現了MUJI Cafe和 MUJI Books。此外,母公司良品計畫在維持中國內地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打算從2017年起打算以「無印良品」品牌銷售生鮮食品。今年4月,無印良品的日本有樂町店曾推出1000日元蔬菜「隨便裝」活動,今後仍將不定期開展。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商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2017已開25家門店 兩家MUJI HOTEL將於2018春季開業
    據贏商網統計,10月份,無印良品新開了2家門店,分別位於哈爾濱紅博西城紅場、深圳壹方城。截至2017年10月31日,今年無印良品內地新開門店達到25家。   另外,無印良品中國兩家MUJI HOTEL開業時間也已確定,其中,深圳MUJI HOTEL計劃2018年1月18日開業,北京酒店則預計2018年3月20日開業。
  • 中國大陸第200家店正式開業 無印良品在中國未來如何?
    12 月12 日,無印良品挑了這個漂亮的數字,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第 200 家店正式開業。   2016 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也走過了 10 年。   第200 家店開業,無印良品在中國的裡程碑   2000 年前後,無印良品因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盲目擴張導致公司巨額虧損,在那之後,無印良品對於擴張發展變得十分謹慎。   2005 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第一家店鋪。
  • 無印良品MUJI發布聲明:在中國大陸仍可繼續使用「無印良品」商標
    如上所述,目前我司在中國大陸已註冊了國際分類的1類~45類中的幾乎所有類別的「無印良品」商標。即使上述民事判決生效,除床罩、毛巾等一部分商品以外,我集團公司仍可以繼續在中國大陸正當使用「無印良品」商標。
  • 2016年底無印良品中國大陸地區店鋪總數達200家
    12月12日,無印良品中國大陸第200家門店在濱江寶龍城市廣場盛大開業。誕生於日本的無印良品,全球門店數量超過了700家,商品總類遍及服裝、生活雜貨、食品乃至家居領域,商品總數超過了7000種,長期以來廣受大眾喜愛。
  • 無印良品旗下MUJI to GO將在首都機場開新店
    無印良品旗下MUJI to GO將在首都機場開新店來源:聯商網2017-02-16 17:18聯商網消息:無印良品旗下MUJI to GO開出新店了。據悉,MUJI to GO北京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店將於本月20日開業。這是MUJI to GO獨立門店在國內機場開出的第四家店,其餘三家分別位於深圳、西安和上海的機場。
  • 200家門店傍上新零售 無印良品重回「青春期」
    歲末之際,在中國有超過200家門店的無印良品進行了第八次降價,最高降幅達25%;同時,無印良品全球首個酒店在深圳正式開業,開始了多元化嘗試;此外,在2016年底就接入了支付寶會員體系的無印良品,意在打通線上線下,據悉,目前會員數量已達到幾百萬,會員銷售佔比超50%。
  • 無印良品進軍印度市場 將擴張Muji Books吸引年輕人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總裁Satoru Matsuzaki 表示,未來計劃每年在印度新增1-2間新店,並逐步讓每間門店能夠實現盈利,而9 月份,Muji 無印良品將在印度另一重要城市班加羅爾開設該市場的第二間門店。
  • 無印良品的2017:34家新店 MUJI Hotel、MUJI Diner亮相
    2018年1月18日,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無印良品MUJI在深圳深業上城正式開出了它的首個三合一項目,「全球首家酒店+餐廳+旗艦店」的全新組合模式,再次凸顯了這家國際快時尚對中國市場的野心。     據贏商網統計,2017年,無印良品在內地新開了34家門店(不含重裝升級門店),同比2016年減少7家,降幅約17%。
  • 繼續加碼中國,無印良品要將中國的「全球旗艦店」數量翻 3 倍
    有了這個定位,無印良品在中國門店也必須相應地選擇如淮海路(上海)和西單大悅城(北京)這類城市中最好的地段。在 2014 年和 2015 年,無印良品甚至在成都和上海開設了兩個「全球旗艦店」,店鋪佔地面積均達到 3000 平方米,一般門店佔地面積只有 750 平方米左右。
  • 無印良品困局
    其中,在8-11月份的第三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錄得4.1%的跌幅,比第二季度2.2%的跌幅更進一步惡化。門店信息方面,無印良品中國總部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截至2018年底,無印良品中國大陸地區共計256家店鋪,入駐60個城市。從財報當中可見,無印良品的門店信息每季度遞增。
  • 無印良品MUJI4店同開 在華門店數已超200家
    聯商網消息:今明兩天(9月1日-9月2日),無印良品MUJI將在北京西單大悅城、長沙國金街、福州王府井和上海光啟城連開4店。其中,上海光啟城店是重裝開業。無印良品MUJI1980年誕生於日本,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優質商品,目前已有超7000個sku。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從早先進入中國市場時火爆的「中產標配」,到如今頻頻降價仍無法挽回頹勢,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由盛轉衰 對無印良品而言,最好的時光停留在2015年。 2005年進入中國後,無印良品經歷了長達7年的蟄伏期。到2010年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新增店鋪數量僅為8間,隨後的2011年這一數字變為12間,依舊緩慢。
  • 無印良品在中國突然提速?是因為優衣庫不行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突然提速?是因為優衣庫不行了?截止2月28日四季度,MUJI 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錄得7.6%的大幅反彈,為2017年四個季度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前三個季度其中國市場銷售可比增幅分別為4.7%、5.4%和0.8%。四季度的提速亦刺激MUJI 無印良品中國市場2017財年可比銷售由前三季度的3.6%提升至4.7%。
  • 無印良品在華發展迎利好 首家「無印酒店」即將開業
    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已有12年的時間,從最初2005年7月在上海開業起,到現在無印良品已遍布中國大陸的50座城市,共有約200家店。「無印」的品牌已滲透到中國各地,為將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好準備。
  • 無印良品繼續在華開大店:明年實現在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
    無印良品繼續在中國開「大店」,並目標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1月18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第4家世界旗艦店在浙江杭州開幕,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而上一家世界旗艦店剛於去年12月落戶江蘇南京。
  • 史上最大降價 無印良品「薄利」能否多銷
    無印良品近期經歷最大降價行動。無印良品日前於日本本土市場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將緊隨其後。北京商報記者向無印良品店員了解到,無印良品每年大都有2-3次的降價,涉及家居、服飾等品類。  據悉,無印良品於去年8月宣布中國店鋪在2017年秋冬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在此之前,中國內地地區已有過六次降價。無印良品表示,降價的主要原因來自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庫存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減少物流成本等方面。無印良品在與中國有優惠關稅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內地內生產產品,從而達到降低關稅的目的。
  • 無印良品加速中國市場布局 年底門店欲破百
    也在同日,無印良品對外宣布,今年要在中國區提速擴張約40家新店,以期在年底在華門店數突破100家。眼前,消費零售行業整體走低時,無印良品計劃中國門店年底突破100家的舉措被諸多人士解讀為逆勢擴張。據悉,就在8月上旬,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將在上海環貿iamp新開設一家旗艦店,面積達1041平米。值得注意的是,屆時,門店內所有商品種類將達到4200種,比普通門店多出近20%的商品品種。在門店內,有首次在中國開展的刺繡服務和嬰兒裝,無印良品表示,這是其在服裝生產上的全新挑戰。
  • 拒絕工商抽檢,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擴張之路還能走多遠?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自2005年首次在中國開設無印良品店鋪以來,門店數量一直持續增長。到2016財年年底,門店數量達到了200家。2017財年,無印良品母公司日本良品計劃株式會社希望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的營業利潤提高到整體的40%以上。
  • 「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難過中國市場生死劫_聯商網
    無印良品的本義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以及對品質的追求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然而近年來,無印良品卻多次被爆出質量問題,詬病不斷。2017年,無印良品在央視的315晚會上被爆出質量問題。被指出售賣產品來自核輻射地區,是禁止進口的。
  • 無印良品怎樣才能在中國成功上位
    就在最近,無印良品剛剛達成中國大陸200家門店目標,近兩個月無印良品密集開店近20家,有時甚至4店同開。趕進度:海外新增1200家門店2000年前後,無印良品因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的盲目擴張,從巔峰滑落谷底,門店停業,公司巨額虧損甚至瀕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