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11個國內外機構的14名科學家聯合發布最新海洋觀測數據,繼2017、2018年海洋創紀錄變暖之後,2019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過去五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五年,過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
發表在《大氣科學進展》上的這項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溫度比1981-2010年的平均狀態高了0.075℃。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論文作者成裡京解釋,0.075℃是一個較小的增量,但由於海水巨大的比熱容,這意味著,過去的25年中,海洋已吸收228*1021焦耳的熱量。
與2018年相比,2019年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多了25*1021焦耳,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能量的3.9億倍,熱含量打破歷史紀錄。這一數據由中國科學院大氣所根據海洋溫度監測數據計算得出。而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剛剛更新的數據也基本一致。
數據同時顯示,1987-2019年期間,海洋平均增暖速率是1955-1986年的450%,顯示出持續的海洋加速暖化趨勢。從海表到2000米的深海、從大西洋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從北極到南極海域,均已觀測到海水變暖。
不斷創紀錄的全球海洋升溫表明了無可辯駁的全球變暖事實。全球變暖主要是由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而它們中的絕大多數被海洋吸收。2019年發布的IPCC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表明,全球變暖導致的地球系統能量增加中,有90%以上儲存在海洋中,使得海洋熱含量增加。其餘不到10%的能量用於加熱陸地、大氣,融化冰蓋、冰川和海冰等。
「目前,海洋吸收溫室氣體帶來的能量正處於過渡態,可能在百年甚至千年尺度後才會達到平衡態。」成裡京說。因此這些能量可能在千百年尺度上,不會被釋放到大氣中。
【來源:中國氣象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