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直徑940億光年的宇宙中,還是直徑2-3光年的太陽系中,地球看起來都是相當的普通,不大不小、不輕不重、不遠不近。但是,偏偏是這顆行星,卻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星球,至少在我們心裡是這樣的。
那麼,這顆行星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它到底為什麼成為了迄今為止人類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天體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我們的家園——地球。
地球的基本資料
在古代,西方人將地球看作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蓋亞。當然,從宗教的角度說,當時的人們一直信奉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一切天體都繞著地球公轉。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人類才逐漸意識到地球只是一顆行星,而現代天文學也從此建立起來。
我國古人一般比較相信天圓地方的說法,包括古代銅板的造型也是因此而來,鑄成了圓的外形和中空的方孔。
和我們不同的是,西方人其實很早就意識到了地球是球形的,並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地理學家埃拉託色尼就計算出了地球半徑。
現在我們知道,地球不是正球體,赤道半徑要比極地半徑大一點。具體來說,赤道半徑約為6378公裡,赤道半徑約為6356公裡。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3.6億平方公裡是海洋。這造就了地球在太空中如藍寶石一樣的造型,也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因素。
有趣的地理知識
既然講到了這裡,咱們也來了解了解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識,看看地理上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面積達1709.8萬平方公裡;我國排名世界第三,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裡;最小的國家為梵蒂岡,面積僅44萬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積達479萬平方公裡;我國南海排名第三,面積約350萬平方公裡;最小的海為馬爾馬拉海,面積僅11350平方公裡,還沒有北京大。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面積達38.6萬平方公裡;我國最大的湖泊為青海湖,面積4543平方公裡;而我國第三大鹹水湖納木錯面積1920平方公裡,海拔高度471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湖泊。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裡;我國最大島嶼為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裡。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長度達6670公裡;我國長江排名第三,長達6387公裡(幾乎和地球半徑一樣),並且世界前十長的河流我國佔據三席,除了長江還有排名第五的黃河和第十的黑龍江。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近測量的高度為8848.86米,其中東坡屬於我國,西坡屬於尼泊爾。
渺小的星球
儘管擁有12756公裡的直徑,但地球在行星中並不算大的,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有4顆比地球大得多。其中最小的海王星,直徑也有地球的4倍左右,質量更是達到了地球的17倍。而太陽系行星的巨無霸木星更加巨大,體內能裝下整整1318顆地球,質量也達到了地球的318倍!
別說是木星,就連木星表面的風暴——大紅斑,在最大的時候都可以並排放下3顆地球!而最小的氣體行星海王星上也有一個大暗斑,同樣幾乎可以放下一個地球。
更不要說和太陽相比了,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內足夠放下130萬個地球!
因此,在太陽系中,除了擁有生命之外,地球的確是一顆不起眼的行星。如果我們在太空中遙望太陽系,這顆渺小的星球,將會非常不起眼……
暗淡藍點
2013年的時候,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對土星進行觀測之餘,遙望了地球一眼。在距離我們十幾億公裡以外的土星,能看到的地球只有一個微弱的光點。尤其在巨大的土星及其光環的襯託下,更顯得地球是那麼的不起眼。
而最著名的地球照片,大概當屬26年前的那一張了。
1990年2月14日,在著名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建議之下,NASA控制飛行了1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調轉方向,拍攝了一張地球照片。當時,旅行者1號距離我們有40億英裡(664億公裡)。在這個距離下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憐的地球連1個像素都達不到。只有經過放大,才能看到一個渺小的藍色光點,因此這張照片又被稱為暗淡藍點,也是天文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在這張被放大的照片中都還找不到它。
沒錯,就是紅色箭頭所指的這個小光點。理論上說,如果繼續放大,我們還能看見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