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胞閬中古城祭拜張飛 捐資3萬用於張飛廟修繕
中新社成都四月十九日電細雨濛濛中,臺灣民間人士楊朝榮、林昌展一行三十四人組成的「祭拜團」,昨日在四川閬中古城張飛廟,朝拜「張桓侯大帝」。據悉,這已是臺灣民間人士連續六次大規模組團到閬中舉行祭祀活動。 坐落在閬中古城的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是三國文化的一顆明珠。
-
拜謁張飛香灰帶回臺灣供奉
連續7年,臺灣一祭拜團均要到閬中古城祭奠張飛 彩獅引路,長龍勁舞,身著古代巴人服飾的「羽林軍」擊響了巴象鼓,打著「張桓侯大帝」幡旗的祭拜隊伍在閬中古城緩緩走過。昨日上午,由臺灣省民間人士蔡河鈞、賴坐金先生帶隊的22位臺灣商界人士,與閬中民間人士一起,組成了龐大的祭拜團,來到久負盛名的張飛廟前,舉行了盛大的拜謁儀式,這是臺灣民間人士連續7年到張飛廟舉行祭祀活動。 記者獲悉,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由臺灣省臺中市福興宮市場管委會組織的張桓侯大帝祭拜團,首次在閬中舉行祭拜活動以來,7年不輟,且祭拜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深。
-
巴蜀故事,閬中古城張飛墓
蜀漢名將張飛墓,位於四川閬中古城西街的漢桓候祠內。墓地封丘為橢圓形,呈坐北朝南向,東西寬25米,南北長42米,高8米。冢上草木蔥蘢、古樹林立、氣勢巍峨、蔚為壯觀。墓園內枝葉繁茂、竹林成蔭,實為非常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
-
32年前 流沙河曾為閬中張飛塑像撰寫對聯
流沙河撰寫的對聯 四川新聞網南充11月24日訊(記者 高飛)著名詩人流沙河先生仙逝,震驚四川文學界,人們紛紛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追思悼念先生曾經的詩歌創作之路和文學成就。11月24日,記者了解到,32年前,流沙河曾為閬中張飛廟大殿張飛塑像撰寫對聯,至今,這副對聯仍刊掛在張飛塑像兩側。
-
四川古建築張桓侯祠——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
張桓侯祠,也稱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保寧鎮西街,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字翼德,涿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於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一。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張飛巴西太守曾領軍駐守閬中七年。章武元年(221年),為部將範彊、張達所殺,死後葬於閬中。因張飛死後,追諡為桓侯,閬中人敬其忠勇,在墓址上立廟祠祭祀,因而得名。從開始修建的時間算起,唐、宋、明、清均有擴建修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
閬中張飛墓周圍的樹木沒有主幹,是因為他葬時無頭,你信嗎?
劉關張三人之中,一臉絡腮鬍子的張飛是最魯莽但也是最勇猛的,其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嚴顏,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都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話。可惜的是,張飛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並被割下了頭顱帶到了雲陽,只留下一具無頭身軀被安葬在了四川閬中。張飛,字翼德,河北省涿州人士,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五虎上將之一。
-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三國蜀漢猛張飛,人稱「萬人敵」,其人幾乎婦孺皆知,其事幾乎家喻戶曉。最近小蟲子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四川發掘張飛墓,出土了一件墨寶,顛覆了張飛傳統「莽漢」形象,說他其實善草書,能賦詩,根本不是純猛將糙漢,是這樣?先來說張飛傳統形象,《三國志》中陳壽說張飛與關羽並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並有國士之風」,且其人「暴而無恩」,最終以短取敗。也就是說,正史中的張飛是一個脾氣暴躁卻有勇氣有膽識有武藝的虎臣。
-
閬中張飛墓周圍的樹木沒有主幹,是因為他葬時無頭,你信嗎?
劉關張三人之中,一臉絡腮鬍子的張飛是最魯莽但也是最勇猛的,其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嚴顏,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都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話。可惜的是,張飛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並被割下了頭顱帶到了雲陽,只留下一具無頭身軀被安葬在了四川閬中。張飛,字翼德,河北省涿州人士,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五虎上將之一。
-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三國蜀漢猛張飛,人稱「萬人敵」,其人幾乎婦孺皆知,其事幾乎家喻戶曉。
-
來到漢桓侯祠,重新認識張飛
嘉陵江畔的閬中古城,自古就是巴蜀軍事重鎮,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駐閬中達七年之久,在這裡他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 漢桓侯祠大門為明代建築,大門正中簷下懸掛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補書的「漢桓侯祠」大匾。
-
桓侯巷——舊時祭拜張飛之地
桓侯巷舊時祭拜張飛之地桓侯巷,位於成都漿洗街以東,北接黌門后街,南連桓新巷。桓侯,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的諡號,因巷內有張飛祠,還有相傳為張飛衣冠冢,故得名。張飛祠曾是屠宰行業公會所在自唐代始,張飛被列入官方祭祀對象,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祭祀張飛,並為之設廟,據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關羽祠、張飛祠,俱在府西南七裡惠陵左右」。清康熙年間,四川巡撫能泰曾修繕張飛祠。
-
江上風清,夜觀張桓侯廟
張桓侯廟就是張飛廟,張飛因其忠義、勇猛、憨直、粗中有細、勇中見智的個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尊重和喜愛,故而在全國各地有許多的張飛廟,但最有名的有三處:重慶雲陽張飛廟、閬中張飛廟、還有河北涿州的張飛廟;河北涿州是張飛的出生地,閬中是張飛遇害的地方,而雲陽則是張飛頭顱埋葬的地方。
-
張飛死後成了什麼神?他的神位比關羽伏魔大帝一點不低!
而百姓為張飛建廟,早在漢末三國。據《雲陽縣誌》記載:張桓侯廟:在治江南飛鳳山隅,漢末建。元順帝敕修。國朝重修。嘉靖18年知縣楊鸞、主簿張一凡重修。原來,早在漢朝末年,也就是張飛死後不久,在雲陽縣飛鳳山腳下,老百姓就為張飛修了神廟。因張飛受封為桓侯,修建的神廟也就名為張桓侯廟。
-
你以為張飛只是個赳赳武夫,其實他還能寫善畫
嘉陵江畔的閬中古城,自古就是巴蜀軍事重鎮,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駐閬中達七年之久,在這裡他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陸遊青年時代曾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沖天之志,早在三國時代就有張飛替他做到了。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梁人陶宏影的《刀劍錄》。他寫道:「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
-
漢桓侯張飛墓,古樸大氣,當地被稱為「張飛城」!
張飛墓,位於四川省閬中古城西街漢桓侯祠內。據《三國志》載,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以張飛為巴西太守,鎮守閬中。關羽被害之後,張飛在閬中準備掛孝伐吳,他命部將範疆、張達在三日內趕製白盔白甲。範、張二人心懷不滿,密謀殺害了張飛。
-
臺灣屏東鳳凰宮參訪團赴四川宜賓市參訪
臺灣屏東鳳凰宮參訪團一行赴宜賓市參訪。(圖片來源:宜賓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1日宜賓消息 日前,臺灣屏東縣前縣長鄭永金率「臺灣屏東鳳凰宮參訪團」一行70人赴四川宜賓市參訪。宜賓市委副書記呂曉莉會見了參訪團。
-
張飛死後成了什麼神?他的神位比關羽伏魔大帝一點不低!
而百姓為張飛建廟,早在漢末三國。據《雲陽縣誌》記載:張桓侯廟:在治江南飛鳳山隅,漢末建。元順帝敕修。國朝重修。嘉靖18年知縣楊鸞、主簿張一凡重修。原來,早在漢朝末年,也就是張飛死後不久,在雲陽縣飛鳳山腳下,老百姓就為張飛修了神廟。因張飛受封為桓侯,修建的神廟也就名為張桓侯廟。
-
張飛為何沒一起葬在成都?閬中古城漢桓候祠,猛將長眠的風水寶地
四川是古時的蜀地,深受三國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三國時期蜀國君主劉備的陵墓,就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內。那劉備當年的結義兄弟,大名鼎鼎的猛張飛為何沒跟「大哥」一起葬在成都呢?答案就在四川的閬中古城裡。張飛在四川閬中鎮守七年,在東徵東吳前被手下範強,張達所害,奸人割下張飛首級準備獻於吳國,卻因蜀吳講和而中途丟棄,因此這位三國猛將屍身葬於閬中,頭顱卻葬在雲陽境內。由於張飛生前忠勇無敵,保境安民,後人便在閬中張飛墓冢上建漢桓侯祠,距今已經一千多年。
-
兩岸信眾廈門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金門一共有18個保生大帝的分靈廟,我們每個分廟都派了代表前來祭拜。」楊肅勝說,「每次過來都覺得很親切。廈門海滄每年的變化都很大,風景、環境都變得越來越好。」 臺南學甲慈濟宮的曾源豐是首次參加祭拜。「臺南學甲慈濟宮是白礁慈濟宮的分靈廟,也是臺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曾源豐說,「很高興能參加這樣的尋根、祭祖活動,這不僅是廟與廟的交流,更是我們信眾之間的情感交流。」
-
張飛的最後七年,為什麼一直在閬中?
閬中的位置對蜀漢政權相當重要,而且,這裡的地形能讓張飛充分發揮他的優勢,更好的拱衛蜀漢政權。我們先把目光放在蜀漢立國前,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提出的戰略布局。在諸葛亮的布局裡,劉備集團平定四川盆地之後,待天下有變,一路軍出秦川,一路則趨南陽而向宛洛北上,進可圖謀中原,退可保住四川盆地的蜀漢基本盤。而巴西郡閬中地區,就是完成這一戰略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