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客棧刷單曝光後,很多人指責美團網缺乏有力的監督。事實上無論後期經過多大的調整、處罰,沒了這兩家客棧,還有無數家類似這樣的客棧存在。儘管說起來有些無奈,這是行業的通病。
而在第三方平臺刷單,騙取遊客入駐,並非是民宿客棧對外宣傳營銷的唯一途徑。
有一個不算是段子的段子這樣講過:「網際網路那些文青們不是寫書,就是投身做民宿」。在今天的民宿界如果你不懂新媒體營銷,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民宿大咖,而民宿新媒體的戰場基本集中在微信公眾號中。
民宿行業的水真的是深
大多數人會支持這樣的創業舉動,比如「年薪30萬,我辭職去麗江做民宿」,「環球旅遊後,我在麗江開了一家客棧」、「分手後,我帶著她的貓開了一家客棧」。一篇文章中有夢想,有風景,有蠢哈,有貓,有未來,這不就是作為一個苦逼上班族、情感失意、孤獨患者的理想生活嗎?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發出驚嘆,天吶!這太酷了!再者同行競爭,文青們之間的鬥爭,就只能拼誰比誰更會講故事了。正是應了這句:好看的客棧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但從營銷層面來看,這只是情感式的共鳴而已。而杜撰一個故事,反正最多只要10分鐘而已。閱讀太低沒人信?不怕!還能刷一刷!
單純自己講故事,還遠遠不夠。找幾個營銷大號,一篇華麗、勵志、情懷、走心的軟文不需要3個小時就能寫成。觀眾都有服眾的心理,這一點玩民宿的人基本都懂。於是文章一發,刷個五六百塊就是一篇10W+,自己換幾個小號留言點讚頂上去,不明真相的觀眾就跟著一去嗨起來。
而一些公眾號大號利益優先,完全沒有真實體驗過該民宿的具體環境、設施。於是:
文章裡那些文藝又安靜的房間照片,到了目的地原來會真的是「照騙」;
優美詞藻形容的民宿環境原來是臭氣燻天、垃圾滿地;
會寫一手好文章、有酒有故事的客棧老闆原來是一個只會講黃段子的摳腳大漢。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從業人員都是這樣,依然有一大批有意思,有深度,有思考的民宿人把自己的經營融入到生活和自然之中。但如何正確的找到這種民宿,需要你冷靜思考,多方詢問才是。至於那些津津樂道的故事,聽著看著就好,畢竟再好的故事也比不上一張舒服的大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