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產業扶貧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上海市寶山區供銷合作總社結合寶山區委、區政府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對雲南地區的扶貧工作。孫永良作為一名上海寶山區供銷合作總社的年輕骨幹,奔赴雲南宣威推動消費扶貧,讓更多優質農產品「出村進城」,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新動力。
2019年,孫永良到宣威市商務局擔任掛職副局長,分管雲品入滬,打通對口地區特色商品銷售渠道。作為援滇幹部,一年來,孫永良依託供銷合作總社自身的流通網絡優勢,以「雲品是寶」銷售平臺為主,抓住各類展銷會,通過源味門微商城、翼購會、「愛心扶貧流動車」、客戶訪銷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組織優質對口地區農產品進滬,促進特色農產品銷售。
宣威市商務局副局長孫永良介紹:「今年從黨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注重消費扶貧,我們以大禮包的形式銷售,每個大禮包裡面都是雲南的特產,有曲靖的、維西的,還有新疆特產,供政府單位購買。消費扶貧更多是集中採購,推動市場化運作,要對現有商品進行篩選,把有市場的產品進行包裝,分不同價格等級,逐漸市場化。」
「中央要求,當地所需,寶山所能」是上海市寶山區供銷合作總社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原則。孫永良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宣威有很多優質產品,但存在產品走不出,價格上不去的情況。在對宣威龍源生態牧業有限公司調研考察時,發現這裡的綠殼雞蛋和土雞營養豐富,味道獨特。為了讓寶山區市民品嘗到新鮮獨特的食材,他爭取50萬的滬滇資金建造冷庫和添置屠宰設備,取得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再從包裝選品上著手,讓這隻深山上的「綠鳳凰」飛到了上海寶山市民的餐桌上。推動龍潭鎮土雞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家住龍潭鎮中嶺子村委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吉華今年50多歲了,前幾年她在外務工沒時間管理土地導致土地荒廢,自從到龍源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務工後,李吉華可以在家門口一邊掙錢一邊種地。
龍潭鎮中嶺子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吉華說:「以前在外面打工沒得時間種地,現在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還可以兼顧家裡,很滿意。」
如今綠殼雞蛋和「綠鳳凰」土雞已成功打入寶山市場,得到了寶山市民和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認可。今年1-11月份,雞蛋在上海的銷量就有12.27萬枚,銷售額19.6萬元,「綠鳳凰」土雞在上海銷售了700餘只,銷售額8萬元。
宣威市龍潭鎮龍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崔健說:「2018年,在市商務局的組織下,我們帶綠殼雞蛋到上海展銷,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原來對省外的銷售幾乎為零,到2020年11月份,綠殼雞蛋銷售85萬元,綠鳳凰土雞每天線上訂單超過100單,並且每天都在增加。我們的產品在上海被評為『百縣百品』,並列為消費扶貧產品,訂單越來越多。通過這種方式,把我們的綠殼雞蛋和綠鳳凰土雞和宣威更多的農特產品帶出了宣威,讓更多人品嘗到宣威美食,也為貧困戶帶來增收。」
一年中,孫永良走訪調研了宣威29個鄉(鎮、街道)以及師宗、羅平、富源三縣65家企業、合作社,篩選180餘種品種,豐富了「雲品是寶」產品,為區總社在精準扶貧發揮主力軍作用奠定了基礎。在貧困地區的好產品與需求多元的大市場之間,孫永良積極穿針引線,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搭建產品走出去、消費引進來的平臺,有效破解「好產品賣不出去」的難題,讓「深山」裡的產品不僅能「走出來」,而且能「走進心」,讓消費者滿意、放心。
宣威市商務局副局長孫永良說:「搭建『雲品是寶』平臺,以寶山區為平臺,加之雲南的產品都是好東西,我們挖掘這些好東西,促進了消費扶貧。我的掛職馬上就結束了,但是工作沒有結束 ,回去之後我會和後續過來掛職的幹部做好對接工作,把更多更好的雲南農業產品帶到寶山人民的餐桌上。」(文/圖 田琳 張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