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季琦公眾號
//
酒店行業從來都不缺風雲人物,但季琦卻是不得不提的一位。無論是此前3次趕赴納斯達克敲鐘的傳奇經歷,還是2020疫情中的「四封信」,有關季琦的話題似乎從未斷過。而伴隨著新年的到來,自帶流量熱度的季琦又再次火了一把。
獨特,本就吸引關注。1月12日,還未等中午的時針划過,三聯生活周刊官微頭條就以《在他創立的酒店裡,藏著我們對家之外的生活想像》為題報導了季琦的傳奇故事。這篇幾千字的文章,刊發後不到5小時,閱讀量就破10萬+,季琦也憑著這股「暖流」再次成功出圈。
事實上,坊間有關這個男人的話題遠不止這些。梳理他的過往經歷,不難發現,他的成功並非偶然,運氣固然佔了一定成分,但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才是其外界關注的焦點。
言商吟詩的生意經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的9月22日,季琦領導的華住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發行,首日開漲就超過4.5%。隨著華住集團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成功,季琦第四次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而在此之前,季琦的經歷可謂傳奇。
據三聯生活周刊的報導顯示,季琦在業內被譽為「創業教父」。在1999年5月,其與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開拓了中國在線旅遊業的疆土;接著季琦創辦「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打開了中國經濟連鎖酒店的新方向;2005年,季琦創辦漢庭,並表示「華住(即漢庭)才是我一輩子的事業。」這三家企業先後登陸納斯達克,均成為逾10億美元級別的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華住酒店集團目前運營超過7000多家酒店,遍布全國400多個城市,旗下包括禧玥、花間堂、諾富特、美居、全季、宜必思、漢庭、等多個知名酒店品牌。
如今,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
季琦的魅力,不只是體現在商業的成功上。工作之外,他會隨身攜帶一種叫茶祖的老樹袋泡茶、小香插、短支沉香等「生活好物」,這些生活好物也被他應用在了華住酒店的客房中,這是季琦的生活哲學。他說,在匆忙的旅程中,我們總需要一些小物件成為路上的貼心陪伴,也更需要在旅程中擁有家的安全和溫馨。
疫情之下的家國情懷
公開信息顯示,季琦此前也曾經歷過傳染性疫情。早在其就任「如家」的時候,他便遭遇過「非典」,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讓華住在2020年疫情突發的時候第一時間作出反應。2020年1月23日,季琦給華住全體員工和加盟商寫了一封信,其中表示「住客和員工的安全比生意更重要。」而在面對酒店紛紛關停的當下,季琦堅持營業,他認為在無數人無法歸家的時候,「無論如何,我們會為你,把燈開著。」
隨後,華住開始了艱難的復甦之路。智能化布局、無接觸式服務、高管集體減薪、減免合作夥伴的費用等措施,都是華住在酒旅業遭遇冰封時期之下的堅持不懈和脈脈溫情。
而這也正是季琦的家國情懷。
「當品牌處於危機的時候,很多人的選擇和我不一樣,他們可能會退縮。」季琦曾經在其著作《創始人手記——一個企業家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寫到,但對我來說,如果我們不挽救這個行業,可能就沒有人去挽救了,中國可能就沒有自己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了。
這種家國情懷也融入了華住酒店集團的發展中。
據三聯生活周刊報導,季琦早已有了全國布局的計劃。
2020年,季琦尋訪了很多中國縣級市和下沉市場,這些地方伴隨著交通的發展和房地產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此時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住宿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帶來消費需求的驟變,在消費主體轉向Z時代的當下,國潮的興起也為華住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而在發展之外,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即將根植於下沉市場,還是尋求國潮崛起的新興展現形式,季琦想要做的是把東方自信、東方文化和東方理念融入酒店產品,打造屬於中國自己的的酒店集團。
事實上,在這場疫情中,季琦並非唯一站出來的酒店人。
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放棄遠比堅持更簡單,但是大多數酒店人都選擇了最難的路:求生復甦。中國酒店業也在這場疫情中湧現新的生機,在酒店業住宿功能的減退的同時,是酒店生活空間的綿延;在短暫旅遊的減少的同時,是長久旅居的增加。
2021新年已至,對於中國酒店業來說,未來或許依然挑戰重重,但是,我們都做好了直面困境的準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非邁點網立場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