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竹籃的上海阿姨在大光明電影院附近售賣手工串起的白蘭花。
東方網7月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白蘭花,白蘭花……伴隨著一聲聲悠長的叫賣聲,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隨風傳來,花幾元錢,從賣花阿姨那裡買上一枚白蘭花做成的佩花,別在襯衣的領口,就著花香蕩馬路,是上海姑娘最喜歡的夏天氣息。夏日一到,賣白蘭花的阿姨就會出現在申城街頭,提著竹籃,沿街叫賣。今年也不例外。這些賣花阿姨的生意好嗎?這一朵朵白蘭花是從哪裡來的?晨報記者採訪了新老兩代賣花阿姨,與她們一起體驗了一番賣花生活。
老一代阿姨的經典款式
王阿婆今年78歲了,從退休開始賣白蘭花,至今已經快30年了。雖然眼睛不靈光了,耳朵也聽不清了,但手腳卻依然麻利。在來福士商場通往地鐵站的通道裡,她坐在臺階上,一邊串著花,一邊用老式的號子叫賣著:「白蘭花,白蘭花……」
在她的籃子裡,有著最齊全也最經典的佩花款式:最受歡迎的是兩朵白蘭花用白線紮好,用鉛絲兩頭各穿一朵,中間一擰,留下個小拇指大的線圈,剛好可以別在扣子上;另一種的做法類似,是用七八朵半開的茉莉花紮成一個扇形,同樣用鉛絲串聯,可以佩戴在衣扣上;還有一種用茉莉花做成的手鐲,要用近40朵未開的茉莉花苞,用鉛絲一個個一上一下地穿起來,「迭個最巨(貴),10塊一隻,阿姨要串半個鐘頭來。」
閒下來,王阿婆回憶起幾十年前的賣花場景。「那個時候,兩朵頭的白蘭花只賣5分錢,要是有客人一下子買兩個,給我一角錢,我們就要叫他大老闆了。」王阿婆說,現在兩朵頭白蘭花要賣到4到5元,「那個時候白蘭花批發價只要5元一斤,現在都要80元一斤了。」
夏天很多上海姑娘走過路過都會買上一朵白蘭花。王阿婆一邊收錢,一邊還要囑咐:「茉莉花不要碰水噢!白蘭花可以噴點水,更好看!睡覺前,花用毛巾包一包,放在冰箱裡!」這幾天天熱,賣花生意不錯,紅火的時候,一天能掙百來塊,要是碰到下雨天,只能掙五六十元了。
新一代阿姨改良佩花
記者在大光明電影院門口遇到了另一位賣花的嚴阿姨。剛年過50的她去年退休,想想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就做起了賣花生意。作為新一代的賣花阿姨,和老派的相比,嚴阿姨賣的白蘭花已略有不同。雖然同樣手提竹籃,但掀開藍色的遮布,她做的白蘭花佩花上多了一片綠葉,還加了一朵漂亮的小紫花。
嚴阿姨告訴記者,退休前她是做裁縫的,所以擅長做精細手工活。嚴阿姨發現,白蘭花怕熱,容易蔫掉,於是想出了在花朵背後墊上一片葉子的做法,「這樣可以隔熱,花戴在身上就不會直接貼在皮膚上,能保持更久。」至於紫色的小花,叫「千裡紅」,她是在花販那裡看到的,發現和白蘭花搭配在一起挺好看,價格也不貴,就買了一些,和白蘭花做在了一起。這樣新式的白蘭花,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和大部分賣花阿姨一樣,嚴阿姨賣的花有三種:白蘭花、茉莉花和梔子花。其中,梔子花的花期最短,至多只有一個月時間,有時甚至只有兩三周,今年的梔子花在上周已經落市了。相比之下,茉莉花和白蘭花的花期相對長一些,最長的白蘭花可以從五六月,一直賣到10月,賣足一整個夏天。
[尋找白蘭花]
「神秘」的白蘭花進貨渠道
賣白蘭花可不容易,還要能進貨進到上好新鮮的白蘭花。可是,記者走訪了市區的鮮花店、花卉批發市場後發現,鮮有白蘭花銷售。
「我賣的是蘇州的白蘭花。」嚴阿姨說,家附近的一家菜場裡有個花販,每天會賣一些白蘭花。記者按照嚴阿姨的指引,找到了這個花販,但他卻無論如何也不願透露白蘭花的進貨渠道,只肯模糊地指點:「你去曹家渡找吧。」
記者來到曹家渡花鳥市場,但遍尋不到賣花阿姨所售的白蘭花。費了很大週摺,花市門口一位販花司機賈先生才「神秘」地透露:「你要凌晨三四點來。」因為曾經為白蘭花老闆運過花,他頗為了解內情,「上海市民所熟知的掛在胸前的白蘭花,其實並沒有正規的、大量的批發渠道。每天凌晨三四點,從蘇州來的老闆會開著裝滿白蘭花的貨車,停在市場後面的停車場上現場賣花。販花老闆大多用紙箱裝運白蘭花,每層都要鋪好、灑滿水,保持花的新鮮。前來採購白蘭花的多是賣花阿姨,也有各個區縣的花販,再轉賣給賣花阿姨」。
「上海批發白蘭花的地方很少,普通人根本找不到。」賈先生說,由於進貨渠道十分單一,所以賣花阿姨都不願透露進花渠道。」
為什麼深受市民喜愛的白蘭花只在小範圍批發銷售呢?一位業內人士稱,上海沒有大面積種植白蘭花的花鋪,只有少數本地花農在自家零散栽種,數量很少,賣花阿姨所賣的白蘭花大多來自臨近省市,如蘇州、南京等。而花店、花市之所以不願賣白蘭花,是因為這種花卉嬌貴、難伺候,又費人工。
孫橋花木市場經理胡賢軍告訴記者,上海正規花鳥市場有批發盆栽類的白蘭花,但不批發一朵朵的白蘭花。因為一朵朵的白蘭花去除根葉、只摘取花苞後,存放時間非常短,一般只能放一個晚上,且一遇強烈陽光就會迅速凋謝,「賣不掉就都浪費了」。
盤點上海市井老行 當這些手藝漸行漸遠[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