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視劇《知否》裡的反面角色,你最討厭哪個?對我來說,我最不喜歡的角色就是康姨媽了。
康姨媽是王大娘子的嫡親姐姐,也是王大娘子母親最寵愛的孩子。因為這個女兒長得很像她,又跟自己貼心,不像說話只知道橫衝直撞的小女兒王若弗,所以王老太太更喜歡康姨媽。
康姨媽也是一個壞到徹底的角色,作為姐姐,她跟妹妹不是一條心就算了,反而教唆妹妹毒害婆母,導致王大娘子被罰守家廟十年;作為康家主母,她欺負妾室,對庶子庶女不慈,跟丈夫的關係也勢同水火;作為女兒,她不孝順母親,每次闖了禍都指望母親給她收拾爛攤子。當母親幫不了她的時候,就把自己所有的過錯都推到母親頭上,將母親氣得臥病在床。
除了視祖母為最重要的親人的盛明蘭外,最恨康姨媽的人應該就是她的嫂嫂王舅母了。對於王舅母而言,康姨媽絕對是個惡姑子。
我在看電視劇《知否》的時候,感到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電視劇把王舅母奚落康姨媽的那段給刪掉了。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原著裡康姨媽是如何對待自己嫂子的。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你千萬別學習她。
01 仗著母親寵愛,挑撥母親和嫂子的婆媳關係。
王舅母剛結婚的時候,就聽說丈夫有兩個妹妹,因為自己沒有姐妹,所以她也打定主意會好好對待丈夫的妹妹。可是,讓王舅母沒想到的是,小姑子王若弗為人還算可以,大姑子卻從一開始就為難她。原著裡,王舅母說了這樣一段話:
「可從我進門起,你就在母親面前搬弄,變著法兒的挑剔,叫我立規矩,還在你兄長面前挑撥。你當我不知……哼,我都知道。可我沒法子,只好想盡辦法討好你,甚至你身邊的丫頭,婆子。」
嫂子剛進門,姑子就仗著母親寵愛,在母親面前搬弄是非,給嫂子立規矩,讓嫂子受盡了委屈。這樣的大姑子能不招嫂子討厭嗎?
眾所周知,婆媳關係本來就很微妙,婆媳之間再親密,也比不上母女親密。如果嫂子和姑子不和,讓婆婆來評理。一方面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一方面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婆婆肯定會偏向自己的女兒。因為姑子的無端取鬧,導致自己被婆婆看不順眼,嫂子當然會生氣。
實際上,作為一個姑子,我們千萬別學習康姨媽的做法。嫂子嫁進門之後,就是你家的人。作為一個姑子,你應該尊重兄弟的妻子,跟她和睦相處。如果你媽媽跟嫂子有矛盾,你可以以女兒的身份去勸說一下母親,向嫂子示好。
聰明的女人一般都不會得罪嫂子,因為得罪了嫂子,當自己遇到麻煩的時候,就很難指望娘家幫忙了。即使你的兄弟想要幫你,在媳婦的阻擾下,他們只好愛莫能助。
02 作為一個未出嫁的姑子,居然插手哥嫂的婚姻生活。
「那年,我剛生了佑哥兒他大姐,你就攛掇母親給相公納二房,我暗中哭了多少次,夜裡怕得醒過來,好在你哥哥溫厚,娘也算明理,才沒聽你的話。呵呵,你又不高興了吧。你自小就這脾氣,人人都該聽你的,看你臉色,把你捧在頭頂上,但凡有半點不依的,你就要發脾氣。未嫁的小姑子插手兄嫂的房裡事,真是聞所未聞,也叫我見識了。」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感到很詫異。正如王舅母所說,作為一個未出嫁的姑子,插手哥嫂的婚姻生活,真的是聞所未聞。
作為一個姑子,挑撥嫂子跟母親的婆媳關係已經很過分了,居然還挑撥起了哥嫂的夫妻關係,有這樣的姑子,女人的婚姻難免起波折。
一個聰明的女人絕不會插手哥嫂的夫妻生活,因為你這麼做不僅會得罪自己的嫂子,而且會讓自己的哥哥感到反感。如果哥嫂真的發生了矛盾,影響到了家庭和睦,你的父母也不會縱容你繼續胡來。到時候,你就真的得罪了所有人。
再說了,哥嫂過得好,娘家的實力就強勁,你背後的靠山就越大。因此,挑撥哥嫂的夫妻感情對女人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03 搶奪嫂子的心愛之物,徹底斷送了跟嫂子和好的可能。
王舅母的母親為了讓女兒生下兒子,特地三步一叩首求來了送子觀音。這送子觀音是王舅母的心愛之物,體現了母親的一片愛女之心。沒想到,康姨媽出嫁的時候,居然盯上了這件送子觀音。
「千盼萬盼,你總算出閣了,誰知……」王舅母譏嘲的看著她,「你瞧上我那尊白玉送子觀音,那是我娘三步一叩首從楓霞山上求來的。你說要就要;還說否則就不嫁,我還得笑著雙手奉上。謝天謝地,我後來還是有了佑哥兒。可是,自那日起,我心底真恨極了你。」想起母親擔心自己遲遲未生子,到楓霞山虔誠叩拜,磕頭下跪弄得滿身是傷,她不自覺地扯動臉頰,露出猙獰恨意。
君子不奪人所好,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康姨媽橫刀奪愛,將王舅母最珍愛的寶物搶走,嫂子能對她有好感嗎?
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是不會隨意索要娘家的東西的,更不會隨意索要嫂子的私人物品。就像你不願意把自己心愛的包、口紅等物品送人一樣,嫂子也不會捨得把自己的私人物品送人?再說了,你看上了一樣東西,應該自己花錢去買,而不是直接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很明顯,康姨媽不是聰明的女人,而是個愚蠢、壞心腸的女人。在母親的溺愛下,她把嫂子王舅母給氣壞了。當她落難了之後,王舅母自然不會伸手救她。
在處理姑嫂關係上,女人別學習康姨媽,要做一個善良的女人。當女人出嫁後,就要把自己當成外人,不要對娘家的事情指手畫腳,不要挑戰嫂子的地位。只有跟嫂子和睦相處,娘家才能成為你真正的後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