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筆者有文章專門講述動畫製作中,不同鏡頭景別之間,對畫面的影響,而這一次,我們要來說說,不同的(焦段)的鏡頭,對於動畫畫面構圖效果的影響;
動畫分鏡的設計,其實和美術、攝影這些學科的「構圖」是有著密切的關係的,動畫分鏡設計的基礎,其實就和美術、繪畫、攝影中的「構圖」有著相當多的共通點。攝影中的構圖審美,基本可以運用到動畫分鏡的繪製之中,其中,「鏡頭」這個概念必須是牢牢掌握於導演的心中的,而什麼場面運用什麼(焦段)的鏡頭,也相當的有講究;
動畫中的「鏡頭」概念
大家要注意,這裡說的「鏡頭」啊,是一個概念,而不是說做動畫的時候真的要用到不同焦段的鏡頭(賽璐璐時代的動畫倒真是用攝影機拍攝的,但這不是一碼事),而是說,導演在繪製分鏡的時候,要有一個「攝影機朝著畫面」這麼一個概念,為了用電影的手段去表現動畫的畫面,讓觀眾更明確的從不同的鏡頭中獲得信息,因此會有「鏡頭」這麼一個概念,鏡頭就相當於觀眾的眼睛,來從一個視角觀摩整個故事發生的過程,這在當今動畫製作的過程中,是一個必備的基礎概念,應該說幾乎沒有動畫導演不遵循這個原則來畫分鏡。
鏡頭不同的類型和區別
雖然動畫分鏡裡的「鏡頭」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但是畫分鏡的時候還是需要遵循一些攝影學、電影拍攝的時候對於鏡頭不同焦段的運用,主要分作廣角鏡頭,標準鏡頭,和長焦鏡頭,這3種鏡頭有著不同的光學表現,也對畫面的表現起著截然不同的作用;
廣角鏡頭的表現:畸變
廣角鏡頭顧名思義就是視野廣泛的鏡頭,攝影學的定義是53°至220°的可視範圍,角度越大可視角度越大,廣角鏡頭的運用除了獲得更大的可視範圍外,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畫面變形,用來誇張地表現畫面,上圖就是一個廣角的例子,下面來看看更多的例子。
上圖就是在京都動畫的《輕音少女》中運用到的廣角鏡頭的鏡頭畸變效果,鏡頭位於教室的門口,可以從中看到變形的布偶腦袋和變形的整個教室,這是位於上方的機位下的效果;
這一個畫面,鏡頭機位處於從下往上的仰視機位,鏡頭放在地板上拍攝,走廊出現了明顯的形變,透視感更加明顯,少女的腿部也顯得修長,也一口氣概述了走廊的所有角色的情形;
廣角鏡頭的畸變效果,讓畫面誇張而醒目,讓角色和空間的位置更加明確,角色和角色之間的對比也更加顯著,這是廣角鏡頭的運用;如果說日常動畫中運用的廣角鏡頭還不能特別理解它的用意
那麼一些戰鬥動畫中,廣角帶來的鏡頭畫面變形,所帶來的衝擊感,就非常明確了;
其實,用標準鏡頭去看的話
她的動作並沒有這麼誇張……
標準鏡頭的運用:準確和中性
標準鏡頭在攝影學中的可視角度約在50°左右,接近人眼所看到的可視角度,也是攝影創作中被運用的最廣泛的一種鏡頭,這種鏡頭可以相對準確(中性)的表現角色的空間感透視感,沒有誇張的變形,相對廣角鏡頭的景深更淺,畫面也顯得更加自然;一般在敘述過程中,會在標準鏡頭和長焦鏡頭下切換來完成鏡頭的敘述功能;
長焦鏡頭的運用:專注和壓縮感
長焦鏡頭的視角很小,景深更淺,主要作用是突出畫面的主體;因為視角狹窄之後,你能看到的內容也少了,往往是針對角色進行特寫,也不會因為畫面中其他的內容而分心,同樣,景深淺了之後,多餘的內容也會被埋沒在虛化的背景中,因為畫面的焦點在主體之上;
長焦鏡頭下,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壓縮角色之間的距離感;其實這是和廣角帶來的透視效果相反的;
來看一張效果比較明顯是實拍照片,這張照片會不會覺得,車子爬上的大橋,特別特別的陡?
實際上走近了去看,也就沒有這麼陡了……
原因,就是,長焦鏡頭下,對畫面前後距離,有明顯的壓縮感,透視效果被壓扁了,所以你會覺得前後的這個上坡的角度,很陡;但實際上,用人眼的視角去看,空間感又恢復了正常,距離感沒有被壓縮,所以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所以上圖這樣的畫面,你感覺好像右邊那個妹子畫的有些不協調?
實際上,如果用廣角鏡頭去看,恢復了她們的透視感,兩者畫的都是正確的,只是位置不同;
總結:以上就是不同鏡頭帶來的不同觀感和效果,廣角鏡頭強調的不僅僅是「廣」而更是誇張的形變帶來的透視效果,標準鏡頭對於絕大多數是場面都有著中性,更接近人眼的自然描寫,長焦鏡頭讓眼睛更加專注於你要描寫的主體,並且帶來強烈的距離壓縮感,不同的鏡頭運用,讓動畫的畫面構圖有著更多的變化,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