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電動車種類繁多,光從外觀上就分為兩輪電動車、三輪電動車、低速四輪電動車以及新能源汽車,而其中身份最尷尬的就是低速四輪電動車,它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合法上路的依據,還處於灰色地帶,不過它因為便宜、實用也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受歡迎,各大車企摩拳擦掌要大顯身手,那為啥這幾年還沒有得到普及呢?是誰「殺死」了低速電動車?內行人說了實話。
低速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區別
低速電動車一般是指四輪電動車,它和新能源汽車的差別除了技術性不高以外,最直觀的差別就是速度,一般的低速電動車時速都在50公裡/小時以下,而新能源汽車採用的都是鋰電池,低速電動車因為考慮到成本原因,採用大多都是鉛酸電池,低速電動車使用人群大多是老年人、使用場景一般也都在郊區或者農村,用來短途代步出行,而兩個最關鍵的區別,那就是價格,和新能源汽車動輒幾十萬的價格相比,一般在1到3萬就能買一輛。
低速電動車曾經風光過
低速電動車因為便宜、實用,自打問世以來就受到大家的歡迎,一時之間不少車企也看中了這塊市場,在2015年的時候,就先後有雷丁、御捷、中通、麗馳、時風、道爵、德瑞博、富路、比德文等十幾家低速電動車的大品牌,高峰期的時候低速電動車銷量可以達到100萬輛,2015-2017年,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區的低速電動車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50%。當時有專家預計,未來5年內,低速電動車將會達到1.5億的保有量,但是,如今已經2020年了,低速電動車目前保有量也才1000萬輛,遠不及設想的普及程度。
低速電動車發展的轉變
在低速電動車市場發展一片向好的時候,2018年國家印發了《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規範管理。隨後各地紛紛收緊了相關政策,本著「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進行生產、銷售的專項整治,並且多地也嚴查了低速電動車上路行為。
比如,近日湘潭市就全面禁止低速電動車上路行駛,上路一旦受到影響,那麼低速電動車生產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低速電動車行業也在收縮,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少小廠只能關閉低速電動車生產退出市場,而有實力的企業則在靠攏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之路,這也導致,低速電動車的品牌化已經越來越弱,市場上存在很多小作坊生產的存在有問題的低速電動車,對於這樣的電動車監管會更加嚴格,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低速電動車和低端汽車重合
隨著監管的問題,低速電動車市場還受一些低端汽車的衝擊有一定關係,低速電動車主打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不過,現在國產汽車中有低端車型,價格3萬就能拿下,無論是續航、外觀、設計都比低速電動車高了不少,面對這樣的情況,價格差別又不大,很多消費者乾脆選擇上路不受約束,開起來更舒適的低端汽車代步。
最後,小鑫覺得,低速電動車適應於低收人群、老年人群,它可以防曬防風防雨,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存在即合理,隨著2021年低速電動車管理辦法出臺後,低速電動車或還能迎來新機遇,只不過那個時候有標準可依的低速電動車,一定會變得更加規範化,尤其在駕駛違章的監管上,杜絕低速電動車上路安全隱患問題,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對於低速電動車,您有什麼看法?也歡迎評論交流,歡迎關注小鑫愛車,每日分享那些電動車資訊和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