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彩繪小區亮相浦東東明,用美化環境帶動社區治理

2020-12-25 瀟湘晨報

在圍牆的圓形白面上畫上幾枝蠟梅,將江南園林的花窗繪進小區;在綠化帶後的牆面上畫上一叢鬱鬱蔥蔥的向日葵,原本略顯單調的綠化有了層次感……近日,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3個居民區先後開展了「美麗家園」牆繪美化工作,以這種方式美化環境,並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走進凌八居民區的南門,眼前便是「和諧家園」的大幅彩繪,友善互助的鄰裡關係、乾淨整潔的社區形象充分展示在這幅牆繪上。而牆繪旁是一條新鋪設的步道,用鐵欄杆與路面分割開來,避免人車混行,另一端則整齊地停放了一排私家車。道路雖不寬敞,但非常有序。

而在這項工程開始前,凌八居民區的交通問題一直是一個「痛點」。這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道路狹窄,見縫插針停放的車輛常常讓居民「無路可走」,人車混行更是家常便飯。「美麗家園」項目建設之初,大家就拿定主意,要乘勢改變這一局面。

經過居民區開會協商、聽取多方意見後,凌八居民區制定了上述治理方案,讓行人、車輛出行更有秩序。而牆體彩繪的內容也廣泛採納了居民的建議,垃圾分類、文明養犬等宣傳,以及恰當融入環境的風景彩繪,為小區打造了一個個精緻小景。

在凌十六居民區,彩繪裝飾了小區裡的各個角落,「科普幸福園」則是它們最為集聚的地方。這是一個由東明路街道牽頭,新區科學技術協會支持,居民區「三駕馬車」與居民共同營造的,以科普為主題的社區小花園。

「科普幸福園」的關鍵詞在於「參與式」,它不是裝飾性的綠地,居民可以進入園內與綠色親密接觸。同時,這裡也是社區兒童學習、遊樂相結合的一體化空間,把居民區的綠化休閒景觀與居民活動自治結合起來。

棲息在枝頭的鸚鵡、一望無際的農田……如今一抹抹新的色彩再度美化了「科普幸福園」,也為居民生活帶去更多新意與體驗。

「抬頭低頭,或者向四周看,一幅幅牆面繪畫看著很舒服,每次經過心情都會特別舒暢。」提起品珍苑小區新畫的戶外牆體彩繪,居民何阿姨誇讚道。正如何阿姨所言,品珍苑小區的彩繪布局非常立體,讓居民置身畫中世界。

例如在小區一處停車區域,牆面上畫著居民在公園嬉戲遊玩的場景,而腳下的窨井蓋上,一隻可愛的卡通犀牛也在微笑著向你打招呼。四周居民樓的牆面彩繪,也和窗戶、大門等構造有機結合,讓原本單調的外牆變成美化家園、文明宣傳的新陣地。

東明路街道負責人介紹,一系列的牆體彩繪項目,是今年東明路街道「美麗家園」建設的一部分,東明將把彩繪品牌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持續美化小區環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來源:上海市民政局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窗臺下流著「瀑布」,牆角四季開著「向日葵」,誰家小區藏著這麼多...
    最近,東明路街道幾個小區的彩繪牆刷新顏值、驚豔亮相,顏色鮮豔的配色、多種卡通形象的配圖……讓整體環境充滿了溫馨的氣息,讓人忍不住駐足觀賞,居民們的幸福指數也上升了。
  • 崑山社區「美化社區環境,擁抱綠色生活」環境美化持續進行中
    為營造良好的大運會氛圍,提高社區居民愛護環境的意識,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通過以賽促建的形式,促進居民參與環境美化,2020年11月30日,雙流區彭鎮崑山社區聯合雙流區眾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崑山小區開展「美化社區環境,擁抱綠色生活」環境美化活動。多方參與,共話美化「環境美化,要美化啥子呢?」
  • 居民塗鴉裝扮社區環境 石景山一老舊小區變"童話世界"
    記者了解,這些「作品」是由街道組織的藝術家們帶領社區居民一同為這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變身」的成果。12月9日,主題為「小社區大藝術,塗鴉藝術綻放四季」的「彩繪四季」活動在四季園小區的「冬園」拉開帷幕,來自社區的60餘名家長和孩子與藝術家們一起四季園小區增添色彩,惟妙惟肖的塗鴉為小區帶來了熱情與活力。
  • 垃圾分類新時尚 | 浦東東明社區:眾籌牛奶盒變身創意花藝器具
    今天,浦東東明社區第四屆「綠行社區,創意生活」暨創意現繽紛·環保新時尚主題活動拉開帷幕。圖說:居民製作的創意花器作品。宋寧華 攝本次活動主要由居民製作的創意花器作品展示、插花花藝教授、創意花器插花比賽、新月一居民區「程勝環保親子種植園」的「小小園丁」聘用儀式、東明社區優秀護綠隊、優秀認建認養人頒獎儀式、2018年「春滿百花園」東明社區綠化主題攝影比賽和「美麗東明、我的家園」綠化主題繪畫比賽優秀作品展示、垃圾分類綠色帳戶積分兌換、垃圾分類知識問答、小遊戲等多個互動環節組成。
  • 虹口區曲陽社區基金會積極助力社區更新治理
    今年曲陽社區基金會(以下簡稱「社區基金會」)大力支持街道推行黨建引領下的全崗通「周周轉」工作。社區基金會通過連結多方資源,挖掘整合社區治理潛力以實現「讓社區治理運轉起來」,推動社區建設、改善社區環境、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 浦東公平村:「五微」黨建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上海基層黨建網)近年來,浦東新區泥城鎮公平村堅持「村民有需、黨員必應,主動認領、精準服務」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面調動黨員參與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用心開展「五微」黨建,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共建共享美麗家園。開展「微課堂」。
  • 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建鋼南裡社區西院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石景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積極探索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有機更新」落地見效,切實提升群眾生活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 本溪:小區牆面3D彩繪引市民拍照點讚
    小區牆面3D彩繪中,長頸鹿正把脖子探出窗外,想要啃食綠葉。林林攝  長頸鹿探頭出窗、一雙翅膀在飛翔……一幅幅炫酷的3D彩繪畫現身本溪仕仁社區,替代了原本佔據牆面的小招貼、小廣告。  整治城市環境、創建幸福小區,本溪市溪湖區推出居民小區牆面3D彩繪,不僅讓「城市牛皮癬」無處落腳,周邊環境也由雜草叢生變成綠樹成蔭。
  • 三個社區「把支部建在小區上」的新實踐
    作為老城區裡一個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鐵軍社區在疫情中對轄區實施全封閉管理,並設立了7個防控測溫點,以「黨建引領,群防群治,用鐵軍精神共築防疫銅牆」,以「人人參與 守護家園」為主題,對轄區內部實行「大網格+小網格+樓長制」的管理模式。
  • 青少年打擊樂團成浦東新區東明文化「名片」
    已成為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一張文化「名片」的東明青少年打擊樂團日前迎來成立3周年的日子,並將在本周日下午帶來3周年新年音樂會,讓更多人感受打擊樂的魅力。上海東明青少年打擊樂團成立於2015年12月,是中國青少年打擊樂團旗下的一個特色樂團,樂團曾多次參加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並獲嘉獎。每年,樂團會定期舉辦匯報音樂會,為所有團員搭建一個展現自我才華的平臺。
  • 商品房小區的社區治理難題如何破解?普陀這個小區給你「打個樣」!
    近期,針對高檔商品房小區的 社區治理難題 長風新村街道又積極探索出 「四環工作法」 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位於蘇州河畔的高檔商品房小區究竟是什麼樣的社區生態?
  • 擴大「朋友圈」 構建社區治理「大合唱」格局
    望春街道區域面積7.8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7.94萬,轄區內有近40個住宅小區、8個商住公寓,還有高鑫廣場、第六空間家居廣場、壹都文化廣場等數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眾創空間、真如中心、銀潤豪景等約20幢商務樓宇。
  • 我們的小區我們治理!芝罘珠璣社區「西花園志願服務小隊」創城齊上陣
    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4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鍾嘉琳 通訊員 張執中 攝影報導)小區治理貴在堅持,貴在人人參與。日前,芝罘區鳳凰臺街道珠璣社區「西花園小區志願服務小隊」組織開展了「清理小區雜物,助力創城工作」活動,廣泛發動小區志願者、居民群眾投身於清理小區雜物的行列中。
  • 助力社區再發力,環境美化再提升
    助力社區再發力,環境美化再提升 2020-08-21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移動居委會」零距離聚民智,朝陽小區微治理越來越美麗
    美化的燈杆變成了流動的風景線,居民們精心呵護的生態園成了大夥最愛去的地方。今年以來,八裡莊街道甘露園社區通過「移動居委會」,收集居民的建議,不斷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品質,讓社區變得越來越美麗。為了更進一步傾聽居民心聲,甘露園社區定期將居委會「搬」到小區,面對面向居民了解情況,解決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2019年,甘露園東院、甘露園西院先後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在改造中,增添了綠化面積,重整了路面,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但社區燈箱、燈杆還光禿禿的。
  • 小區微治理 八裡莊越來越美麗
    美化的燈杆變成了流動的風景線,居民們精心呵護的生態園成了大夥最愛去的地方。今年以來,八裡莊街道甘露園社區通過「移動居委會」,收集居民的建議,不斷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品質,讓社區變得越來越美麗。為了更進一步傾聽居民心聲,甘露園社區定期將居委會「搬」到小區,面對面向居民了解情況,解決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2019年,甘露園東院、甘露園西院先後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在改造中,增添了綠化面積,重整了路面,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但社區燈箱、燈杆還光禿禿的。
  • 以「環境提升」帶動「城市復興」——南昌洪都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新華網南昌6月21日電 題:以「環境提升」帶動「城市復興」——南昌洪都老舊小區改造見聞新華網 沈洋 王曉震從違章搭建嚴重、道路積水、垃圾亂倒到如今道路整潔、整齊劃一、管理有序……在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曾誕生過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的老工業基地因為舊城改造展現了新貌
  • 創新基層治理,探索新時代大城善治的「浦東樣本」
    「自治金」等創舉持續推進基層治理創新陸家嘴街道東昌新村建於20世紀80年代,如何讓這個有著1200多戶居民的「老小區」煥發「新活力」?東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曹駿和他的團隊調研發現,小區停車棚周邊環境髒亂差,居民改造車棚意願強烈。
  • 耄耋之年初心仍在 為民服務助力社區治理
    均為李丹 攝王明道在寫垃圾分類文明公約,讓小區居民熟知。王明道在垃圾分類投放點將垃圾進行分類。紅網時刻長沙12月1日訊(通訊員 李丹)在社區治理中,不少黨員志願者積極發揮餘熱,或投身垃圾分類宣傳、或參與環境整治,成為了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一長三員」帶動社區換新顏
    原標題:「一長三員」帶動社區換新顏 位於衢州衢化路西側的省五建花園樓,是當年國有企業的家屬宿舍樓。雖然只有兩幢樓房,但裡面卻非常整潔有序,花壇用水泥澆築起來,樓道也潔白靚麗,老人們坐在樓下嘮著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