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日本女生為什麼喜歡歷史?

2020-12-26 澎湃新聞

知日︱日本女生為什麼喜歡歷史?

申斌

2014-09-26 16:05 來源:澎湃新聞

       日本史學曾長期受到中國史學傳統的影響,明治維新後它成為亞洲國家中最早建立起近代歷史學學術教育與研究體系的國家,並對中國二十世紀前半期的史學轉型發生了深刻影響。直到今天,日本的史學研究仍以其高超的水平得到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學界的高度評價。大樹發育自幼苗,偉大的學者從懵懂少年而來,史學界的輝煌成就建立在大學歷史系的本科教育基礎上,甚至還需要溯及中學歷史課這個一般不被歸入學術領域的基礎教育階段。

       筆者擬以自己在日本留學的經歷見聞為基礎,介紹在日本一個人如何從歷史系學生成長為學者,希望能對大家更好地理解日本史學提供一點幫助,也給我國的歷史學教育培養制度改革提供一點借鑑。

混搭的基礎教育:世界史必修,日本史選修

教材自選

       日本中小學學制與我國一樣,也是小學(日語稱「小學校」)六年,初中(日語稱「中學校」)三年,高中(日語稱「高等學校」)三年。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日本實行政府頒布《學習指導要領》、出版社編輯出版教科書與政府進行教科書檢定相結合的制度。

       歷史內容第一次比較集中的出現,是在小學六年級的社會科中,主要內容是日本史,圍繞人物活動和文化遺產展開敘述。到了初中,社會科細分為三個「分野」:地理的分野、歷史的分野、公民的分野。與我國初中歷史教材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其實僅限於外國史)兩部分不同的是,日本初中歷史教材是將本國史與外國史混合編排,而以日本史為主體架構。這是因為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世界歷史背景下理解日本的歷史脈絡及各個時代的特點,所以採取了與世界史關聯的形式進行日本史的教學。

       高中設有地理歷史這個科目,具體包括三項內容:地理、日本史、世界史。這三項中世界史是必修課,地理和日本史則學生可以二選一。這是因為初中的歷史課是以日本史為主體內容的,所以高中階段就將世界史定為必修。近年來日本教育界、政界陸續有人向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我國教育部、科技部的機構)提出高中日本史應該定為必修課,不過目前還在討論中。其中日本史、世界史又都分為A、B兩種,A與B的區別主要在於A的學分只有兩個,只學習近現代史(即明治以降的日本史和文藝復興以降的世界史);而B的學分則是四個,全面學習通史。

       至於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效果,則就因學校、因教師而異了。有的老師會選定一本教材,然後以有趣而便於記憶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應對考試,也有老師上課會基本拋開指定教科書,而在日本史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史料,引導討論。不過就總體而言,高中的世界史必修課情況並不樂觀,以至於2011年,所謂「世界史未履修問題」成為學術界、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調查指出7.2%的高中存在不修讀某些課程的現象,不修讀的課程中42%為地理歷史類,其中76.1%為世界史。(參見油井大三郎《高校地理・歴史科教育の現狀と改革案の全體像》,《學術の動向》16卷9號,2011年9月)即使學校開設且學生修讀世界史,實際效果也不樂觀。大學新生的歷史知識基礎不足,這已經影響到大學本科教學,迫使大學教師不得不降低課程起點和難度。

古代漢語教學:外語+古文的難題

       眾所周知,要在我國大學裡學習歷史,特別是中國古代史,那麼初中、高中語文課中文言文基礎打得如何很重要。在日本也是同樣。日本初中和高中國語課(相當於我國語文課)中也設有古典這一教學內容。具體而言,古典包括兩類內容,一類是「古文」,即以日語的文語語法為基礎,用日語寫的作品,可以理解為我國的文言文;另一類是「漢文」,即我國傳到日本的古漢語作品,《論語》、《孟子》、《史記》的篇章都是經常出現在各版本高中《國語》教材中的內容。高中國語課中的古典閱讀訓練為大學歷史系的史料講讀課程做了一個語文能力的鋪墊。

       由於漢文的教學方式對我們理解日本的中國史研究傳統很重要,下面稍微多介紹些。漢文的教學方法叫做「訓讀」,也就是通過給古漢語句子增加訓讀符號、送假名的辦法,將其按照日語語序重新改寫,改寫後的句子叫做漢文訓讀文,一般教學中稱之為訓下文(訓み下し文)或書下文(書き下し文)。這個辦法起源很早,大概從漢文傳入日本的時候就有了。十世紀以後還因訓讀方法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有人或許奇怪,為什麼很多年長的日本中國史學者不能講漢語,閱讀現代漢語的文章也有困難,卻可以很準確地理解古漢語文章?為什麼清末梁啓超去了日本後,和日本人言語不通卻可以自由筆談?這個奧秘就在於日本的漢文訓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中漢文試題比例的降低,高中師生對漢文教學也越來越不重視。所以,大學新生的漢文水平在近三十年間變差了好多,這嚴重影響了大學裡日本古代史、中國史的史料講讀教學。


本科先通識再專攻,蘭克學派影響學科設置

       日本的大學普遍採取按照學部招生入學的形式。按學部入學,可以理解為我國目前大學「按大類招生」的深化版,這是因為日本大學的一個學部覆蓋的領域差不多相當於我國的一個大學科門類。日本多數大學設置有文學部、法學部、經濟學部、商學部、理學部、工學部、醫學部、農學部、教育學部等學部。在教育方式上,大一為通識教育。在某些大學如東京大學,大一、大二的學生全部屬於教養學部,分為文理科共六類接受為通識教育。這個做法和復旦大學目前的復旦學院制度有些類似。

       而在更多的大學,學生自一入學就分屬不同學部,但在大一、大二必須要選修分屬不同學科領域的若干門全校性共同課程,習稱「一般教養科目」作為通識基礎。除了作為全校共同課程的「一般教養科目」外,還有本學部開設的「學部共通科目」。學部共通科目很重要,因為學生基本都是通過這些課程來了解本學部不同學科,決定自己二年級的專業方向的。比如歷史學科可能會開設「我的家庭史」、「戰國的社會」、「三國的世界」等既可以體現史學思維又生動有趣可以吸引學生的課程。

       在大多數大學,學生在大二的時候要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也就是選定自己的「專攻」。以文學部而言,一般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宗教、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等「專攻」,習稱「教室」。歷史學「專攻」內一般包括日本史、東洋史、西洋史三個「專修」,有的學校還有考古學的專修。這種層級關係大約可以類比為我國學院——系——專業的結構來理解。日本史、西洋史、東洋史三分法是日本史學界的一個特色,也鮮明地體現出了日本史學建立發展過程中的時代印記。其中的複雜曲折容後再詳談,這裡僅簡單提一下。

       1887年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前身)設立史學科,聘請蘭克的學生利斯來主持教學,實際教學內容只限於歐洲史,這就是西洋史在日本作為現代學科的起源。1889年帝國大學史學科開始講授「國史」即日本史課程。而東洋史作為一個學科門類的設置則要遲至1904年東京帝國大學的支那史學講座和1907年京都帝國大學的東洋史講座。這三個學科背後承載著明治時代日本人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即西洋是先進文明,日本是正在崛起的祖國,而東洋則一方面是日本的文化背景所在,另一方面又是落後和有待日本拯救的地區。二戰後,亞洲停滯論受到批判、超越,但是三分法的學科體制被繼承了下來。

日本史學科最受年輕女性歡迎,影視、遊戲功不可沒

       學生們選擇「專攻」時,以及進一步選擇「專修」時有很多影響因素。個人興趣和就業情況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擔任前面提到的學部共通科目的老師能否吸引學生興趣就變得很重要了。此外大河劇等影視作品或遊戲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以至於2009年開始流行一個新詞叫「歷女」,特指那些喜愛日本歷史的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她們特別喜歡志向遠大而懷才不遇的悲劇英雄。一般而言,在歷史學內部而言,日本史因為是國史,學生日常了解較多,比較容易產生興趣,教授也比較多,而且就業面較廣,所以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方向。而日本戰國時代和幕末維新時期的課程在本科生中似乎最具人氣,這又與上文說的影視、遊戲的影響有關。

遊戲《幕府將軍》

日本的戰國題材影視劇

       在大二或者大三決定進入歷史學專攻的學生,可以說正式進入了歷史學訓練的軌道。課程主要有幾種授課形式:講義、講讀、演習。講義類課程很少,一般為剛進入本專業的學生開設。此類課程主要由教師講授,學生於期末提交報告。其目的在於較快地給學生這個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史學概論課,一般就採取講義的形式。講讀和演習是最重要的教學形式,歷史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課程都是講讀或演習。講讀有兩類內容,一類是史料講讀,學生分頭閱讀教師指定的史料,進行注釋、翻譯;另一類是論著講讀,學生分頭閱讀教師指定的論文或者論著中的章節,對其進行總結評述。如果是外文論著的話,在低年級可能採取全文翻譯的方式進行。

       在多數老師那裡,演習與講讀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區別的話,只能說演習更強調研究的性質,要求學生多講些自己的想法,但也是因人而異。日本大學裡面教師人數較少,所以到了三、四年級,課程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設置的。這種以講讀、演習為主要形式進行的教學常被冠以老師的姓,而被叫做某某講座(ゼミ)。這種教學形式從本科高年級一直延續到碩士、博士階段,是日本史學訓練最重要的一種辦法。在四年級選擇某位老師的講座(ゼミ),也就意味著跟隨著這位老師做畢業論文(日文稱作卒業論文),圍繞畢業論文所進行的演習課程叫做「卒業論文演習」,實際上一般採取個別指導的形式。以歷史學而言,最終成果是一篇大概日文2萬字的論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本,歷史,中小學,通識教育,東洋史,西洋史,蘭克學派,東京大學,動漫,影視

相關推薦

評論(37)

相關焦點

  • 這種「奇怪」的襪子叫啥,為什麼日本女生都喜歡?留學生透露實情
    這種「奇怪」的襪子叫啥,為什麼日本女生都喜歡?留學生透露實情日本在流行趨勢方面很元化,特別是在服裝上更有自己的風格特色。除了最經典的和服之外,還有一個特色是吸引到很多少女的注意以及模仿,就是日本女生穿的襪子。
  • 日本女生為什麼不會一個人去拉麵店?
    日本女生為什麼不會一個人去拉麵店?在日本生活久了,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日本的女孩子很少會一個人去拉麵店。不僅是拉麵,在日本的其他快餐店裡面,例如:牛肉飯專賣店,也很少見到獨自前來的日本女生。每次在工作日的午餐時間走進吉野家、松屋,基本上都是看見都是男生比較多,很少看見一個人進店的日本女生,就算有也是成群結隊,至少兩個人一起約著。
  • 日本女生:為什麼戴眼鏡的男生很有魅力?
    日本女生:為什麼戴眼鏡的男生很有魅力?旅居日本的時候,發現一些很有趣的見聞,例如:日本的女生們會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戴著眼鏡的男生很有魅力。那麼問題來了,在日本,這些女生為什麼會覺得男生戴眼鏡的時候很有魅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日本女生們給出的理由。一、男生戴眼鏡,會讓人看起來很睿智(知的に見える!)
  • 日本女生穿和服,為什麼背後總背「枕頭」?別太驚訝了
    在現在的日本,還保留著很多有趣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大都是以前從中國這裡學習,而後來經過改良變成了自己的文化的,比如日本人經常穿的和服就是了,直到現在,日本人還把和服當成他們日常的服裝,逢年過節就會穿上美美的和服,出去參加各種廟會活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日本女人的和服後總會有個包,
  • 日本女生的校服裙子為什麼越來越短?
    (我真的不是變態啊)日本中學女生校服的裙長問題曾經多次引發社會熱議有專家表示日本痴漢多就是因為裙子短然而你造嗎其實一開始日本女生的校服真的不是醬嬸兒的這是網友畫的的日本女生校服演變史萌萌噠呀這是1877年的第一代畢業生校服是男袴而髮型是江戶時代大家普遍梳的唐人髷
  • 日本女生喜歡穿和服,兩個原因,網友看到害羞
    我國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日本文化也比較久遠,早在唐朝時期中日建交就已經開始,而我國茶文化也開始流入日本,日本服飾風格也借鑑我國,開始有了些改變,一直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和服。說起和服,就要從她的民族歷史開始講起,在神治時期,日本的服裝就備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到應神天皇的時候,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也對她的服飾改革起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服裝面料的選擇上,印花和繡花也開始被推廣,日本推古天皇甚至還效仿隋朝,做出了朝服。一直到奈良時代,穿著唐朝風格的服裝,更是成為那個時代的潮流。
  • 日本女生為什麼冬天還要穿裙?這5個原因告訴你,看完你就明白了
    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前景,隨著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很多人都喜歡出去旅遊,也有很多選擇出國旅遊,去看異國風情,品嘗美食小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女生為什麼冬天還要穿裙?
  • 為什麼日本的女生冬天穿絲襪?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為什麼日本的女生冬天穿絲襪?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大多數女生喜歡穿絲襪,到了冬天穿絲襪的女生就少了,而日本女生一年四季都會穿絲襪,其實冬天也是如此,那麼日本女生為何都喜歡穿絲襪?難道他們冬天不冷嗎?其實,日本是很早就流行絲襪的國家在第二戰結束時日本有個名叫堀鹿住的人,推出了一款推出了一款時尚版的絲襪,一推出就迎來了爆火。從此以後,日本人的心理就埋下了絲襪的種子,隨著西方文化對日本的衝擊,日本也漸漸開放,很多人把絲襪和時尚綁在了一起,這類似於鑽石製造商打算是和愛情綁在了一起。
  • 為什麼日本女生穿衣很有氣質?她們的穿搭技巧,中國女生都忽略了
    日本從20幾歲到40幾歲,無論什麼年紀,好像都很善於把自己打扮得低調而優雅,總是有著源源不斷的搭配靈感。為什麼日本女生穿衣很有氣質?她們的穿搭技巧,中國女生都忽略了。穿得越簡單越高級,日本的女生「減法穿搭」,照著穿優雅有氣質,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得到啟發,讓自己的衣品更出眾。
  • 日本女生的校服為什麼是水手服呢?
    當你穿著麻袋式的中國校服時,有沒有對著日本女生的水手服流過口水呢?真是「別人家的校服」系列。為什麼日本女生的校服是水手服?總不能是為了「賣萌」吧!日本的「萌文化」深入人心,尤其是日本女孩,對外的形象就是一個「萌」字——如果不是,那就兩個。
  • 為什麼日本女生這麼愛穿超短裙呢?就連下雪的時候也穿!
    為什麼日本女生這麼愛穿超短裙呢?就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戰鬥民族,全民都有戰鬥精神!連美女也不例外,在大冬天,而且還下雪的時候仍然穿超短裙!是有這麼愛超短裙嗎?為什麼日本的女生這麼喜歡穿超短裙,特別是下雪的時候還穿呢?據說是為了鍛鍊身體!怎麼聽起來有點好笑呢?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平均身高都不高!為了有身高更高的下一代,所以先從母體捉起!日本的女生從小就開始鍛鍊身體!所以都不太怕冷,冬天穿短裙也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
  • 日本女生:為什麼不要買便宜又好看的衣服?
    日本女生:為什麼不要買便宜又好看的衣服?提起便宜又好看的衣服,估計全世界大部分女生應該都避不開,在消費的時候,都喜歡買這些便宜又好看的衣服。購買這種便宜又好看的衣服,一方面可以緊跟潮流,另一方面可以省下不少錢買其他東西,這是讓女生們心動不已的理由。但是,在日本女生眼中,如果你想要真正獲得精緻的生活狀態,真正省錢消費,還是要避開這個誤區,不要買這些便宜又好看的衣服。理由有四。
  • 為什麼日本女生校服這麼短?可不是國家規定的,動漫才是「原罪」
    尤其是還有鄰國日本的校服做為對比,那種青春靚麗的小短裙,俘獲了少女的心不過也有很多人 好奇,為什麼日本女生校服裙子這麼短,難道日本國風開放到要求女生裙子很多麼?NONONO,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被日本姑娘們騙了,其實日本女生校服可有個很長很長的歷史變遷的曾有漫畫家將日本女生校服變遷進行了整理,從明治至今,女生的裙子是越來越短不過最早時期的女生裙子可是中規中矩的很
  • 為什麼日本女生冬天也要堅持光腿穿裙子?
    去過日本的應該看到過日本街上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甚至是大雪天,在日本的街頭永遠都能看到穿著內三折百褶短裙的日本妹子……沒去過日本的你總看過日劇吧,你總能隔著屏幕看到日本妹子在冬季寒風中亭亭玉立吧,是的,基本上都是亭亭玉立,並不是像旁邊的我裹著軍大衣在瑟瑟發抖!
  • 男生為什麼都喜歡說話嗲的女生,你是這樣的女生嗎
    各位女生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一般咱們女生可討厭的那種人,就是平時說話很作,又愛假裝自己膽子很小,平時又愛撒嬌,但是啊,你們發現了嗎?那些女生特別招男生們的喜歡啊,男生們最欣賞這種女生了。沒有任何針對性,只是說一下這個現象,女孩們,咱們來看看為什麼這種女生招男生的like吧。
  • 為什麼男生喜歡新垣結衣,女生喜歡石原裡美?原來是因為這一點
    為什麼男生喜歡新垣結衣,女生喜歡石原裡美?原來是因為這一點在日本,有一個比美比賽叫「女性最想擁有的顏」,冠軍是新垣結衣,去年的時候,她也是榜首,而石原裡美只是第三名,對於這個結果,很多人都表示不服氣,覺得石原裡美應該是第一才對,但實際上,兩人是屬於不同風格的美女。新垣結衣清晰可人,只要她一笑起來,好像世界都變美好了。十元甜美撩人,一顰一笑都能夠魅惑人心。
  • 為什麼日本女生冬天幾乎不穿羽絨服?
    為什麼日本女生冬天幾乎不穿羽絨服?很多在日本留過學的人發現,冬天人日本妹子很多都是脖子上堆著一大坨圍巾,然後下面穿著小裙子。據日本初中、高中的女孩子說:穿校服短裙是規定,但是裡面是可以穿打底褲的,只是很多姑娘不願意穿,小學生也這樣。因此在日本每年第一場雪以後,你就會發現街上光著腿的女生越來越多,而且絕對不是什麼穿肉色絲襪或者假透肉絲襪,是真的光著腿。這已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男生為什麼會和不喜歡的女生在一起?
    男生為什麼會和不喜歡的女生在一起?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 男生為什麼會和不喜歡的女生在一起?
  • 為什么女生都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書
    去年,經過一個女生的推薦看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看了《幻夜》,《聖女的救濟》,《嫌疑人X的獻身》,漸漸的被吸引,被影響,然後看到了周圍很多女生都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書(男生也可能喜歡看,不太關注男生)。為什麼如此多的女生喜歡對東野圭吾的書有如此大的興趣呢?
  • 日本女生為什麼大冬天還穿著短褲,日本校服設計成這樣的原因
    但是我們平時看日劇的時候會發現,日本那些女生都不怕冷似的,她們在寒冷的冬天依舊穿著絲襪和裙子,這是為啥呢?難道她們真的那麼抗凍?日本女生校服其實主要是因為在日本很多學校中,女生的校服本來就設計成這樣子,大多數日本女生成年後也保留下了這一穿衣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