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鄒隨筆丨行旅:行走在世俗化的老街

2020-08-16 映像義烏

魯鄒隨筆-行旅:行走在世俗化的老街

這一年的深秋,依然感覺到「秋老虎」的熱。因在這裡休假,從日信酒店步行到這裡不遠,我們幾次早晨或者傍晚涼爽時走在這老街裡,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或許因這個離城裡不遠的鎮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看的。

當我們在這條老街行走時,世俗或俗世幾字一直伴我揮之不去。我沒有在這條老街吃過早餐,也沒有在這條老街吃過晚餐。只不過因為訪問這裡的一位商戶,因我感覺耽誤了她的生意而過意不去,就買了些售賣的東陽粉幹。是的,這家店的東陽粉幹有名氣。

假若給這條名字就叫「老街」的老街貼個標籤的話,「世俗化」或許恰到好處。建築破舊卻依然多可生活。居住或經商在這裡的每個人,似乎比老街外邊慢了半拍或幾拍,或許人們清楚這老街、這老街的建築經不起快節奏的折騰,但它的煙火味卻依然是那麼濃鬱。

這條老街,就是浙江義烏廿三裡鎮中心的老街。

行走在這條世俗化的老街,好象閱讀一幅徐徐展開的市井文化浮世圖。

雖然,這裡的世俗或俗世好像是已離我們久遠似的,從繁華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來到這裡只需十分鐘左右,在這裡恍如隔世那麼遙遠,卻又實實在在。

這是一條我夢中的俗世老街。

廿三裡街道位於義烏東部。明《(崇禎)義烏縣誌》記載,廿三裡在四都,屬縉雲鄉。因廿三鎮距東面的東陽吳寧鎮、西面稠城鎮和北面的蘇溪鎮均為二十三華裡而得名。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鄰邑,加之在義烏江畔,水運業發達,貨物集散便利,遂成為客商雲集之地。

廿三裡人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幹起了「敲糖換雞毛」的營生,是「雞毛換糖」發源地。據考證,義烏的商貿文化起源於廿三裡,早在北宋年間,廿三裡就發展成為市鎮貿易的集散中心。雖然現在繁華褪盡,但幸運的是,義烏廿三裡老街的建築格局基本上還保存完整。

老街臨溪而建,最早定居廿三裡的居民為謝、朱、施三姓,明清時因商業聚落遷居了多個姓氏,如洞門黃氏、湖清門金氏等。老街為廿三裡主街,曾是當地最繁華的道路,長378米,寬約3.5米,分上、中、下三段。看了一下門牌號也只有150號左右,由南向北,逆水而行,謂之鎖住風水,肥水不外流。老街兩旁有一些窄窄的巷弄與老街相通,有的為騎馬弄,居民多分布在街巷內或盤溪而居。

老街房子以木結構為主,沿街店面有上百間,從保存情況看,老街基本上還完整。從老街的排門店屋建築格局、中街的元帝廟、著名的火腿商號「金永和」廿四間頭等都依然還在。

位於老街103號的金重輝民居(金永和),由民國時期廿三裡著名火腿商號「金永和」老闆金重輝建造。建築坐西朝東,總佔地面積416平方米。前店後堂結構,臨街五間,居中一間為青石店鋪,後面開石庫門通後院。店鋪左右為倉庫,樓上家居。後院為一座十八間的宅院,由二進兩廂兩廊組成。前進五間,後進正廳三間樓下廳,兩側夾屋各一間,明間三層有一間懸山頂閣樓,兩側廂房各三間一弄。建築保存較完整,融合了店鋪、庫房、工場、客廳和家居的功能,是民國時期商業和民居融為一體的代表性建築。

如今類似「金永和」這樣老街臨街的青石門的店鋪兼大規模的保存完整的火腿加工場已很少見了。這幢廿四間頭,動工於1919年,1923年落成,為二層半四合院式磚木構建築。建築木雕精細,精美絕侖。足以想見當年火腿坊的盛況。據說當年靠天井一周都用篩狀的鐵絲網罩住,用以掛曬火腿。

老街25號吳可夫民居,原名盤溪小築,俗稱洋房屋,據說是由國民黨軍官吳可夫建造,是一幢民國時期的磚木構西式小洋房。建築坐西朝東,三開間,三層半樓房,總佔地面積131平方米。整個立面用青灰色磨磚錯砌。磚砌的羅馬柱,門頭和窗劵為拱劵形,用石膏堆塑圓劵形或纏枝花紋,窗欞用直徑很粗的鋼筋。山面用觀音兜山牆,室內鋪木地板,隔斷用板壁。

吳可夫民居曾作為義東區委,廿三裡派出所辦公場所,現大門上首還題有「敬愛毛主席萬壽無疆」「為人民服務」等字,留下時代印記。這是老街上民國時期西式建築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廿三裡老街是世俗的,古樸與自然、幽靜與繁華、忙碌與安閒、舊與老、舊與老裡所蛻變出來的新元素……這些都在那毫無掩飾地存在著,如褪去鉛華的她,已經不在意你去看望或者是不去。

據說,為了使廿三裡老街重新煥發展生機,義烏正深入考察調研,參照其他已建成歷史老街的建設經驗和發展現狀,再恢復一些傳統手工業,以修舊如舊為原則修繕還原重點古建築的同時,適當引進一些咖啡吧等現代休閒娛樂產業,從而帶動旅遊休閒觀光產業在廿三裡的崛起。

如今,走在老街之上,雖然它破敗,落伍,蕭條,但也親切,似乎又回到了童年。也許,人們開發的老街初衷就在此吧,而我杞人之憂的是開發的南轅北轍。

同是一條老街,人的心態、角度和經歷不同,就會得出迥然不同的評論。閒行於義烏廿三裡老街,兩邊破敗的建築已很難訴說它昔日的歷史,兩邊商鋪不溫不火的生意已不能和當年的繁華相聯繫,也正是如此,卻又多了些悠閒的氣息。

商業服務業經濟活動大多是老街肇始、繁華或老街的褪色、衰落的原因。已經老去的老街現存的商業服務業經濟活動,亦是老街堅強或無奈存在的活現。老街兩旁分散著各式各樣的商鋪。老街的房子雖破舊,而商家卻還是懷揣著各種心態,在做著想做或不願做還得做的經營。

這位婦女,聽到有人進入已不知幾十年或上百年已有的店鋪,從裡邊現代化的樓房走了出來。她很熱情耐心地給我講述我問的事情,她還為我寫下店鋪門楣上模糊的字跡:黃協和。這間老街71號燈籠鋪裡,至今還保留著很久很久以前高高的櫃檯。

老街曾是廿三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僅聚集著供銷社、信用社、稅務所等單位,也是當地政府所在地。其實,對於老街而言這只是老去之前的回光反照。如今人們又打算對老街起死回生了。

廿三裡就是其中一個因商業聚落而勃興的市鎮,老街是其集中存在,是義烏古代市鎮商業文化的源頭。老街的商業格局基本上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店鋪、高高的櫃檯,依然接待著南來北往的客人。

老街臨街店面多為木構二層樓房,前店後堂,樓上供住人。店面上木牌門,可以方便啟閉。外簷用牛腿出挑,二樓臨街設直欞欄杆。其間也插花建有一些現代磚混建築,二、三、四層的均有,顯得不免有些突兀扎眼。

老街的生意低調、不張揚。一爿爿門面不起眼,不裝修,多沒有門楣上的大字招牌。

延續了幾十年的老式理髮仍在發揚光大。令人驚訝在這條老街上,這樣的店竟有三家。理髮店裡依舊有老年男子來理髮、刮臉,師傅也是老年人。我想,這樣的老式理髮店,也只有那些念舊的中老年人才會來此理髮了。顧客身下的理髮椅也是老古董了,在市面上還真是看不到。

在這條老街,時間仿佛停留在了幾十、上百年前,磨刀、觀香、縫紉裁衣……,存留著很多古舊的手藝活或文化。

這「觀香」就很特別。解釋一下觀香:燃香測吉兇這種方式在我國民間的玄術中並非罕見,百姓們通常也會根據這種情況來定義「吉兇禍福」。據記載,民間自來便有秘門香譜流傳。應用時,於佛堂觀宇之中,對神佛虔誠禱告,或消災求安、或卜問吉兇,然後取長壽香三柱,燃著後平排直立於香爐之中,祭祀完畢看三柱香所餘長短及排列,然後對照香譜檢視。

當然,也有這種苗族草藥,也有現代流行的什麼「無限~」的。

其實,老街的商業與外面的世界一樣是萬花筒似的,只不過給人的感覺是更世俗化、更平民化罷了。

閒行於老街,兩邊商鋪不溫不火的生意,已不能和當年的繁華相聯繫。也正是如此,卻又多了些悠閒的氣息。但願,城市規劃師們能懂得這新舊和諧、古今共存帶來的悠閒氣息,將更多古老的民俗民風保存下來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這些年,眼看著不少老街,在保護的名義下,趕走了原住民,失去了原先的生態。那些老街僅僅作為一個景點、甚至是一個盆景而存在著。景點確實需要,然而為了再造景點而割斷本身的歷史文化遺存,就顯得可悲了。何況,失去原來生活形態的假古董,其實也就失去了原先旺盛的生命力。

廿三裡老街由於年久失修,沿街建築等遺存逐漸破損,有的屋子已經人去樓空,多數房屋除開店外是外地打工者租住。看起來,他們也在他鄉怡然自得。

老街,一種雙重結構的社會載體,一種兼收並蓄的人生舞臺,進步與落後,歡樂與痛苦,熱鬧與冷靜都在街頭巷尾和宅院民居,外地人與本地人卻好像難以交織和融會,而老街上一處破敗的房屋門牌上「共產黨員戶」卻更醒目,這位「共產黨員」還住在這裡嗎?

老街的人,要麼沉浸在買賣的吆喝裡,要麼埋首於世俗的奔波中,只有街上一處活動中心的當地老年人打著撲克,而有的老人,這些都是外地人,在那依然騎著三輪車謀營生。生活是枝節錯綜的煩瑣,是濃重的煙火,是世俗化的。

老街那少婦推著嬰兒車、那無憂奔跑少年的影像,雖然他們未必是未來老街的主人,卻給老街帶來生機和歡笑,給了我們衝擊和安慰。

穿梭老街,眼裡的片段不過是瓦楞上的一滴雨露,時光最終也會帶走它們。如果你靠近,你一定會看見更多更多,它們就如隱秘的誘惑,帶著人世的低溫與美好。

世易時移,它們依然靜默地佇立著,守著曾經的繁榮與如今的沉靜,迷茫眼前或不久或許有的「改造」。

而那無憂奔跑的少年已告訴了我們,在現代經濟開發的浪潮中,廿三裡老街遲暮的軀殼也許灰飛煙滅。但願它的魂靈和旺盛的人氣不會衰朽,希冀在天地間和人心中,永恆地保留自己的力量。(20160909於義烏)

作者丨魯 鄒

(原題《探尋一條世俗化的老街》,原創作品,謝絕轉載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魯君隨筆丨行走在世俗化的老街
    當在這條老街行走時,世俗或俗世幾字一直伴我揮之不去。我沒有在這條老街吃過早餐,也沒有在這條老街吃過晚餐。只不過因為訪問這裡的一位商戶,因我感覺耽誤了她的生意而過意不去,就買了些售賣的東陽粉幹。是的,這家店的東陽粉幹有名氣。
  • 魯鄒隨筆丨行旅:夏日煙雨老街如夢
    魯君隨筆-行旅:夏日煙雨老街如夢一千年古鎮,煙雨佛堂。如雲青絲長發掩映著白皙秀頎玉頸生香,那旗袍立領銜接著優美的斜襟,青花盤扣點綴,古典雅致,精美花邊開叉到臀美到想入非非,飄逸的下擺微開微合嫋嫋行走,瀰漫著柔情與溫婉的江南女人味,惟美性感令人頓生曖昧。這少婦在朦朦細雨中緩緩走去,近了又遠了,如一陣風翩翩而至又翩然拂過,與煙雨小巷、老街店鋪、粉牆黛瓦一起,生成了一幅夢幻般的畫面,在人們心頭蕩起陣陣漣漪,留下無限遐想,她將駐足在哪裡?
  • 魯君隨筆丨行旅:夏日煙雨老街如夢
    魯君隨筆-行旅:夏日煙雨老街如夢千年古鎮,煙雨佛堂,如夢老街。這佛堂老街的夏雨有時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說起來也神奇,這老街的夏雨,是忽然開始的,剛才還是晴空藍兮雲朵朵,忽然就灰濛濛兮天欲雨,瞬間細柔雨絲飄過或疾風驟雨傾下,黛瓦屋簷滴滴或流水如絲,溼了沒有雨具的行人,灑了油亮的青石板,鵝卵石間積成一席窪窪,亮晃晃如鏡面。
  • 魯鄒隨筆丨六月雪,夏天的味道
    魯鄒隨筆:六月雪,夏天的味道盛夏之際,在鄉下有這樣一種不顯眼的植物,不經意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是的,不論庚子年高溫天多麼漫長,終究會用不了多長時間,暑熱漸行漸遠,雲淡風涼,雨來葉落。我們終將迎來,碩果的秋高氣爽。我們也將再次,把這六月雪束之高閣,棄之如敝屐。
  • 魯鄒隨筆丨六月飛雪無盡愛
    魯鄒隨筆-美食:六月飛雪無盡愛或六月雪,夏天的味道盛夏之際,在鄉下有這樣一種不顯眼的植物,不經意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遠遠望去那山坡上,一叢如蒿一般高的草卻是白花星星點點,猶如青草上凝結著一層霜雪,近看卻也亭亭玉立葉綠綠,頂上簇簇開著一串串白色如米粒的小花。這就是「六月雪」了。
  • [隨筆]行走在屯溪老街
    [隨筆]行走在屯溪老街文/閒者三水交匯老街長,滿目琳琅遍鋪坊。恰似清明上河圖,八方遊客來觀光。每個人記憶裡,都有一條泛黃的老街。狹窄的街道,斑駁的木門,深藏著一段溫情的歲月。如今,人們被時間推著,離老街越來越遠。老街,被時間逼著,離城市越來越遠。「雙節"前夕,邂逅屯溪老街時,我忍不住感嘆:這裡,才是一座城市的獨家記憶。說到屯溪老街,雖然和全國其它城市的著名街道一樣,是一條旅遊商業街。
  • 魯鄒隨筆丨義烏起酥香中秋
    一位義觀天下的網民:早年義亭中學讀高中,偶爾的時間就到義亭老街走走。老街並不長,來回踱步也就十來分鐘。街上賣的東西並不多,有棒冰店,有打鐵鋪子,供銷社,木器店。我們沒有沒有閒錢去買點什麼吃。最奢侈的就是臨近中秋,花五分錢買個義亭油酥(也有叫起酥)吃吃……在那物資饋乏的年代,義亭油酥是一種美味,也是一種享受。
  • 魯鄒隨筆丨糖餳香甜七月半
    而「糖秧」飄著鄉土氣息,插秧時吃的「糖」,田野的味道;「糖娘」最有江南韻味,美娘子的感覺,正如那「甜酒娘」之於甜酒釀一樣,就在我的美食隨筆《甜酒釀,最是苦夏甜滋味》了。(202008處暑日於義烏)作者丨魯 軍
  • 李潤生著《心路行旅——李潤生散文隨筆集》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心路行旅——李潤生散文隨筆集》 李潤生/著博雅文化出版網策劃、團結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內容簡介  《心路行旅》是一本個人散文隨筆集,它記述了作者近些年遊歷世界各地的足跡及思考感悟,裡面既有各地風土人情的介紹,也有對自己家鄉的讚美與眷戀,
  • 清雅秀美,花鳥畫家也能畫全景山水,清代鄒一桂繪《溪山行旅》
    鄒一桂 溪山行旅 這幅《溪山行旅》是清代畫家鄒一桂臨仿北宋名家燕文貴的同名畫作。鄒一桂 溪山行旅 局部鄒一桂不是專畫山水的畫家,對他而言,花鳥畫才是他的強項,他畫山水更多的是為了學習筆墨技法,進而增強在花鳥畫創作中的表現力。
  •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四十六:滁州市全椒袁家灣老街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安在線推出「行走安徽老街」系列攝影報導,集中展示老街場景及生活在老街人們的質樸、勤勞、幸福、喜悅、自信。本期,我們帶您走進滁州市全椒縣袁家灣老街。目前,全椒縣已籤約太平古城文旅項目建設,袁家灣老街也在項目建設範圍之內。拍攝手記:袁家灣老街,我來了,我終於來了。你用我喜歡的顏色和質感吸引我,迎接我。片片金黃的樹葉搖曳著夜的深沉,月亮低俯中的相思落在馬頭牆長長的仰望裡。
  • 「輝騰之旅」小編隨筆之一:行前動員會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輝騰之旅」小編隨筆之一:行前動員會 「輝騰之旅」小編隨筆之一:行前動員會明亮的玻璃門、簡潔的裝飾、美麗的前臺小姐……  今天是來這裡參加大眾公司組織的「輝騰之旅(德國行)」記者行前動員會的。會議室門口站著王勇與前來參會的各位打招呼。我一眼看到了藍河老師,主動上前問候,可能這是我此行唯一認識的人。馬上,選擇了一個適合我的位置坐下,此時離14點還有10分鐘。
  • 有樂行旅丨12天11夜 玩味臺灣藝文環島行(6/15-6/26)
    From  蔣勳有樂行旅在這個初夏為您奉送一場玩味臺灣藝文的環島行此次的藝文之旅
  • 杭州行隨筆
    杭州行隨筆 2001年06月21日11:06:24 網易社區 雨兒 那黑魚精見魯妹長得標緻,變作個小夥子向魯妹求婚。魯班兄妹將計就計,佯允了婚事,並雕了個石香爐做為陪嫁。迎親之日,魯班兄妹要黑魚精先搬嫁妝抬迎人,黑魚精高興地答應了,它擺了擺頭,身後就捲起一陣狂風帶動石香爐往湖中跑。那石香爐滾到湖心下子就倒覆過來,把黑魚精嚴嚴地罩在湖底,從此西湖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正是如此,現今的西湖風和日麗,而遊人三五成群,盡情享受。
  • 旅美大畫家鄒藍天博士全國書畫展中斬獲金獎
    近日,旅美大畫家鄒藍天博士憑著自己非凡的實力,力挫群雄,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4周年全國書畫展中一舉奪冠,斬獲金獎! 鄒藍天,紐約大學美術學博士。近年來,旅美大畫家鄒藍天博士系列作品不斷引爆國內外畫壇、理論界及收藏界。徵稿、展覽、約拍、會議應接不暇,在境內外業界引起強烈振蕩,其作品價值也直線攀升,一大批舊作均價都在二十萬元以上,眾多單幅畫作精品已實破千萬元大關,直逼億元堡壘。 鄒藍天的書畫作品緣何有如此多的買家追買?收藏?正如潘天壽所說:「藝術的價值在於藝術作品的大美境界和精神內涵!」
  • 魯鄒隨筆丨閱讀:讀王春平先生《義烏宗譜山水村景詩詞選》隨記
    作者丨魯 鄒(謝絕轉載等一切形式的利用)
  • 詩詞行旅(15)丨宋詞,線裝的美酒
    她在蓮心裡漫遊,在紅塵中停留,在水之湄等候,在幽篁間行走。無論經過多少朝代的更迭,都新眉畫就,山明水秀;無論經過多少時間的沙漏,都冰心雪柳,風採依舊。她可以是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離愁;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煩緒苦酒;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故國不堪回首。
  • 行走丨拜謁劉基廟
    行走丨阿聯散記行走丨雲上撒瑪壩行走丨金陵「春夢」行走丨又是一年三月三行走丨尋找林徽因的四月天行者丨我只是喜歡美和努力行走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行走丨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筆會丨我乘慢船去塘栖虛構丨追憶初戀似流水行走丨煮一壺麥香下酒
  • 這裡「視」邯鄲丨三千年老街即將盛裝亮相
    擁有3100餘年歷史的邯鄲老街——串城街歷史文化街區即將盛裝亮相作為邯鄲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街區和文化地標這條戰漢風格的老街聚集了回車巷、慈禧行宮、邯山書院等眾多歷史古蹟、遺址讓我們隨著鏡頭先睹為快吧串城街南段又稱「邯鄲道」位於邯鄲市中心城內中街南起城南街 北到人民路
  • 金沙水暖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⑫
    本篇隨筆是想說一說金沙縣的,會不會誤導了讀者呢?今天,我們三省四市的新聞同人能夠在這塊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和紅色文化基因濃鬱的土地上行走,感受打鼓新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又想起了那句「金沙水拍雲崖暖」的詩句,這裡雖然不是雲川交界的壯美的金沙江,但金沙縣有了紅軍精神的傳承,有了赤水河的滋潤,同樣風生水起,金沙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