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孵化創業中心為平臺 打造產業升級強引擎

2020-12-25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圍繞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集聚區(經開區)將創新創業平臺打造作為政府扶持創新的重要載體。作為該區著力打造的創業服務平臺和創新主陣地,科技孵化創業中心自今年1月成立以來,已有13家企業、4家中介機構和1家青年電商創業平臺入駐,涵蓋新材料、電子、機械設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日前,記者走進集聚區(經開區)科技孵化創業中心,探訪中心內創業熱潮背後的創新故事。

  一種清潔化工原料的研發

  帶動皮革家具業劃時代影響

  在集聚區(經開區)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內,一臺足有兩層樓高的進口設備正在調試,「元旦期間投產後將實現日產七噸的跨越,年產1500噸水溶性聚氨酯,將給我國合成革、家具製造等行業帶來劃時代的影響。」據溫州埃迪麗革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勝德介紹,水溶性聚氨酯是一種無毒無害零排放的清潔化工原料,由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耗時十年在國內率先研發成功。

  溫州有「中國合成革之都」的美譽,然而,由於傳統合成革產業大多採用基於油性聚氨酯漿料和油性助劑的生產工藝,環境汙染嚴重。溫州大學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機制優勢,對純水性聚氨酯材料的關鍵技術開展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課題組終於成功破解了純水性聚氨酯材料關鍵技術。

  而更讓整個研發團隊欣喜的是,這項新技術於今年3月成功入駐集聚區(經開區)科技孵化創業中心。結合在溫州大學校內建設的實訓基地,以及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內最初建成的水溶性聚氨酯生產線,產品自今年下半年投入江蘇、上海等地市場便供不應求,成功打破了國際壟斷。

  隨著最新設備正式投產,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內即將建成全國第一家水溶性聚氨酯生產基地。何勝德還告訴記者,公司正在謀求更大的發展,通過新材料的應用,為溫州鞋類、皮革、服裝等行業提供清潔環保的原料,推動溫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集聚區(經開區)科技局局長葉曉琴告訴記者,該區已與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展科技全面合作多年,並積極與溫州本地大專院校合作共建創新平臺,進一步發揮校地合作優勢,將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科技成果優先轉化到企業中來。

  一支創客夢之隊

  要為殘障人士打造鋼鐵衣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勇於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意轉變為現實,他們被稱之為「創客」。

  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內的溫州市塞波坦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正有一支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的優秀畢業生組成的核心創業團隊。他們向著「打造中國的鋼鐵俠」的方向發力,旨在研發輔助老年人、殘疾人、運動功能部分喪失的病人行走和康復的外骨骼,幫助他們重新實現行走的夢想。公司於2015年7月正式註冊。

  早在2013年,當時就讀浙江大學自動化軟體工程研一的鄭凱,因為一次做義工的機會結識了現在的公司總經理吳犇犇。「學生時期想得很簡單,就是想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因身患小兒麻痺症導致腿腳不便的吳總,做套可以幫助他行走的設備。」團隊技術骨幹鄭凱告訴記者,慢慢接觸下來,他和幾個實驗室同學萌生創業的想法。

  當鄭凱提出研發基於智能控制的外骨骼設備的設想後,得到了浙江大學裘君副教授的支持。通過在學校機器人實驗室兩年多時間的研發,今年11月公司正式入駐科技孵化創業中心時,研發的可穿戴外骨骼助行設備已經進入安全技術驗證階段。記者了解到,設備的主要執行能力由不同類型的低壓直流電機提供,通過定製的減速機為踝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提供必要的動力。此外,設備的控制系統為自主設計研發的SBT軟體平臺,其基本功能和特性已經成型。

  據了解,目前國際也僅有兩關節驅動外骨骼助行設備,踝關節是固定的,但塞波坦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造的屬於三關節全屈的可穿戴外骨骼助行設備。「踝關節是整個技術含量的關鍵,我們正在對踝關節數據做進一步驗證,使其可以至少可以承受以正常男性為例70公斤的體重。雖然已經在今年八月提交國家專利申請,並有了雛形機,但由於我們的設備屬於第二類醫療器械,還需要大量專業的安全檢測和臨床應用報告做支撐。」鄭凱告訴記者,團隊計劃在兩年以內,拿出第一套成熟的「鋼鐵衣」。

  一批龍頭企業的集聚

  帶動大樹小樹共生共榮

  從個體戶、「前店後廠」,到後來「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經過多年深耕細作,集聚區(經開區)已經形成電氣機械、紡織服裝等傳統支柱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關鍵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雷射光電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隨著區域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產業集群優勢日益顯著。

  「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要有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還需要大批中小企業的分工協作、配套生產,形成大樹與小樹共生共榮的「森林經濟」現象。」葉曉琴告訴記者,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之後,勢必吸引行業中小企業不斷發展集聚,而行業新興技術企業的引入,將有助於推動行業轉型。

  溫州怡亞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機器視覺識別檢測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已有近十年機器視覺領域積累的經驗。在該公司總經理黃雲潔看來,帶著較為成熟的研發技術入駐集聚區(經開區),既是出於該區對科技企業優惠政策的天然吸引,更為看中的是區內深厚的產業發展基礎,「我們的設備在緊固件、電子電器、汽摩配等行業應用較為廣泛,而這也是集聚區的優勢產業,吸引眾多企業集聚。」

  自今年1月正式入駐科技孵化創業中心以來,「公司已與區內豐迪在內的汽摩配、五金及電器行業達成合作,目前正在與區內標準件龍頭企業洽談。」黃雲潔告訴記者,一家區內企業通過運用公司所產的篩選機,在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部分設備可以將生產線上所需的100名員工縮減到10人以內。

  作為我市首家機器視覺行業企業,通過第一年的市場探路,目前,黃雲潔正在計劃於明年將廣東研發中心擴展到溫州。

本文轉自:溫州網

相關焦點

  • 打造「中小企業加速器」點燃科技創新強引擎
    「自公司入駐以來,安吉·華爾街工谷和西鄉塘區產業園區管委會給予我們很多幫助和服務,我們還通過『工谷學堂』這個平臺,與園區內各企業的負責人互相交流取經。現在,園區內許多企業都往高新科技方面轉型,產值也翻了幾番。」羅慶柏的話引起在場企業家的共鳴。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的強勁引擎。
  • 發揮創業創新引擎動力,濟南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08家——打造大學生...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穩增長、促發展的要求,主動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擎,積極落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市場配置作用和政府服務職能,不斷完善大眾創新創業的新機制、新政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泉城創業氛圍,為實現「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發展目標匯聚了巨大動力支撐。
  • 做強生產性服務業:瀋陽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做強生產性服務業:瀋陽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來源:瀋陽開發區 作者:佚名 編輯:謝瑞仁 2014-10-14 11:10:47    作為當今產業國際競爭的焦點和全球價值鏈中的主要增值點、盈利點,生產性服務業的做強做大,無疑成為鐵西加快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主引擎。    現代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    深化分工與合作,實施現代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將高端服務元素堅實地嵌入製造業之中,是鐵西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 江蘇如東:持續打造孵化「飛地」 創新賦能產業升級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朱愛梅)「這是如東縣深化『滬深孵化、如東轉化』人才招引、產業培育新模式,深度連結長三角、珠三角創新資源富集地,全新打造的第五個『飛地』孵化器。產業招商、人才招引的前置化,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更深入、更長效的區域合作新路徑。」
  • 河口經濟開發區打造科創「強磁場」點燃發展「新引擎」
    今年以來,河口經濟開發區重點在創新平臺建設、主導產業培育上下功夫,集聚創新要素,積極打造各類創新載體,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力度,不斷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河口經濟開發區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劃布局,以要素聚集為目標,以產業平臺為導向,以資源整合為抓手,計劃投資11億元高標準建設集科技研發、項目孵化、人才培訓、商務會展、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園,著力打造成為「開發區的高新區、全區的科創中心、全區產業的綜合科創平臺」,完善園區平臺整合,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企業賦能中心、電商創業中心等平臺納入科創園規劃建設
  • 翔安創新孵化中心投入運營 瞄準微電子等新興產業
    瞄準微電子、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新興產業,引入孵化產業平臺項目路人望到這裡,是因為高樓的雄偉。但是,國內創新創業者的目光聚焦這裡,則是建築內的創新孵化中心所肩負著的特殊的使命。翔安創新孵化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引領下,近日正式落戶翔安並在全市率先投入運營。
  • 成都各區(市)縣積極打造創新創業平臺
    其中,圍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依託非遺博覽園明堂、明堂、峨影1958、西村,形成「一園四基地」的創業孵化體系;依託成勘院、電力設計院、水電科研所創建省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和創業基地;依託「騾馬市省級金融服務業集聚區」打造以科技金融為主導的專業樓宇。
  • 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創新創業中心
    近年來,該區瞄準創建國內一流國際化藍色經濟創新型特色園區,大力實施產業立區、科技興區、人才強區三大戰略,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自主創新高地和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實現了高點起步、快速崛起,先後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被國務院列為中韓(煙臺)產業園建設核心區,今年4月被國務院列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載體。
  • 通川區: 「飛地經濟」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關村(達州·通川)孵化中心市場運營部經理程然告訴記者。據了解,該中心孵化模式為在北京中關村區域內建立飛地孵化器,作為協同創新中心,提供「窗口」和「資源渠道」,在通川經開區建立在地產業加速器,作為產業化平臺和基地,承接創新產業資源。
  • 共飲一江水,鯨準協同打造江蘇計算產業生態創新服務平臺
    鯨準通過創新產業體系、科技賦能發展、匯聚產業集群,幫助區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構建、良性可持續發展閉環。 走進江北,共建江蘇計算產業生態創新服務平臺走進江北,產業創新。 2、構建創業創新孵化體系,打造公共服務平臺通過鯨準投融資創新服務體系及獨有的全國投資人行為數據進行資本熱度篩選、識別,真正實現精準匹配,提升投融資服務效率和效果;基於36氪集團創投資源體系,開展融資對接、項目輔導、BP定製、孵化培育等,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 楊凌:孵化培育科技企業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和德冠生物一樣,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迅猛發展也得益於楊凌示範區大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們做的疫苗,相比傳統疫苗的效果會更好,更安全,質量更可控,價格會更低。」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恩岐自豪地說道。
  • 珠海橫琴啟動港澳青年創業孵化中心
    新華社廣州9月22日電(記者魏蒙)以「青聚橫琴」為主題的港澳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啟動儀式日前在珠海橫琴舉行。該中心將聯合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澳門音樂產業協會、澳門演藝人協會等澳門社團,共同打造具有多功能配套的文創類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 飛馬旅攜手上海交大落地南通,打造滬通人才科技成果產業化新平臺
    這次合作是政府、高校、企業三方一次全新的嘗試,科創園全面匯聚「政校企」各方資源優勢,共同打造「高層次人才+前沿科技+創投資本」快速產業化的平臺和通道,構建「創新創業立體生態」服務體系。,推動長三角人才、科技、產業、資本、市場等要素創新融合升級。
  • 又一創新型孵化平臺誕生,溧水INSPACE科創中心隆重開業
    5月16日,溧水INSPACE科創中心開業儀式在溧水高新區幸莊科技產業園5號樓5樓INSPACE路演廳隆重舉行。INSPACE科創中心作為專業、新型的科創服務平臺,在全國擁有多家孵化載體,溧水INSPACE科創中心面積2800平方米,專注於為創新創業者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創業生態圈,致力於成為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智能硬體、文化創意等高端產業集聚的創新型孵化平臺。
  • 江西袁州:四大行動打造雙創升級新引擎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以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就業局圍繞「創業引領、就業為先」的工作主線,深入推進就業創業政策和措施,通過實施四大行動,大力促進了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及各類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著力打造雙創升級新引擎。就業促進行動。
  • 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
    進入新時期,高新區將深化「雙創」升級,弘揚科學家和工匠精神,加強精益創業,推動創新型企業成長,輻射帶動漢江流域「雙創」發展,形成若干可複製可推廣的「雙創」模式和經驗。高新區在「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過程中,通過搭建「雙創」載體、完善服務體系、打造特色產業、助推創新創業等方式,著力打造精益創業的集聚平臺。
  • 西安籌建創業咖啡特色街區 打造創業孵化平臺
    西安創業咖啡特色街區木藝咖啡創辦者何貴龍:「會吸引來非常多的創業人才和創業者來到這裡。」據了解,創業咖啡最早源於美國矽谷,其根本就是聚集人氣,建立溝通,通過咖啡吧的形式為創業者提供辦公、交流的平臺。而創業服務業,最核心的意義就是搭建一個服務平臺,能夠為草根初創者提供資金、人脈以及與投資者、同類型創業者溝通的機會。西安創業咖啡街區是以品牌咖啡、創業咖啡及咖啡創業為特色,結合創業辦公、健身、休閒為一體的西安市眾創示範街區。目前,街區雲集了車庫咖啡、IC咖啡等全國知名創業咖啡,還有RocketSpace等全球頂級加速器,盈峰資本等投資機構、社交型類酒店「citygo」、E客公寓這樣的創業服務企業。
  • 打造「東方格拉斯」 —吳興美妝小鎮產業矩陣蝶變升級
    、美妝人才技術中心四大目標定位,嚴格按照產業定位特而強、功能疊加聚而合、建築形態精而美、制度供給活而新的要求,打造以美妝為主導的全產業鏈。小鎮牢牢鎖定「奮戰十年、打造千億、致富萬家」的宏偉目標,以「一家企業引領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動一個小鎮,一個小鎮造福一方百姓」為發展路徑,現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 惠州:更多孵化器助「2+1」產業更強更優
    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秘書長、市科技局副局長劉長虹分析,惠州所有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從誕生之日起就服務於壯大培育地方產業,已成為惠州「2+1」產業集群助推器,為產業優化提供持續後勁,助力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產業基地和創新中心。
  • 廣西南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活力江南
    本次活動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活力江南」為主題,邀請了國家級駐桂媒體、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業網絡媒體、自治區級主要網絡媒體以及南寧市主要網絡媒體等近三十家媒體記者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參觀考察,深入挖掘江南區「活力江南·轉型升級」的工作成效。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建設新型工業強區。「這個展廳由南寧市與富士康聯合打造建設,共有14個獨立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