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19時訊(記者 李夢婷 通訊員 吳雨霜)五月,溫暖的陽光照進山林,在綠葉織就的畫卷上,隱約綴滿了金黃的果子,今(18)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在重慶市江津區廣興鎮寧靜的山林裡,迎來了專屬於四五月的熱鬧——枇杷熟了。
現場採摘 把「甜蜜」裝進後備箱
「這裡,這棵樹的更甜。」來自綦江的張女士正帶著一家人在廣興鎮紅新社區摘枇杷。剛摘下的枇杷,金黃喜人,剝開便露出飽滿的果肉,入口清甜。「早就知道這邊的枇杷甜得很,疫情還未結束,也不敢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遊玩,就帶全家一起來摘枇杷,把最新鮮的果子帶回家。」張女士說。
在果林裡任意選摘固然是一種樂趣,但若是沒有時間,又不想錯過這時節的美味,那210國道兩旁果農們精心備下的果籃便是最佳選擇。每天清晨,果農們都在自家果林裡挑選熟透的枇杷,剪枝、裝籃,沿著210國道,鋪出一路金黃。通過後備箱,廣興的專屬甜蜜走進了各家各戶。「還有半個月左右,所有的枇杷就都採摘完了。」果農李洪明介紹到。
「一村一品」 富硒農產鋪設致富路
據了解,廣興鎮大面積種植枇杷應追溯到90年代初。當時,政府統一發放枇杷苗,在廣興鎮紅新社區地段種植枇杷。「種在誰的土地上就是誰的。」李洪明說,後來種植的枇杷又分種出小的秧苗,漸漸發展到現在的千餘畝。
據中科院檢測,廣興鎮境內全域土壤富含享有」抗癌之王「美譽、使人健康長壽的微量元素硒,盛產富硒或含硒量高的農副產品。由於土地富硒,加上果農們反覆研究、嫁接,改良品種,廣興的枇杷果子圓潤,清甜可口。按照全鎮打造「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產業的規劃,紅新社區、紅塘村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因此,除了枇杷,李子、桃子、柑橘、柚子……一年四季的水果排上了隊。
抱團發展後,果農們的收入明顯提高,「原來哪裡有人知道我們有枇杷,現在不少人卻慕名而來。」每年四五月,前來採摘、購買的群眾絡繹不絕。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來採摘的人少了一些,枇杷價格也略有下降,但果農們增收致富的信心沒有改變。「我家算種的少的,只種植了三畝枇杷,每年大約能摘300斤。」果農李洪明說,「今年每斤價格雖然比去年普遍低了三四元,但也能收入兩千元左右。」
和紅新社區、紅塘村不同,廣興鎮各村都有致富妙招。沿河村以發展枳殼產業為主,彭橋村、廣嶽村則多種植花椒,各類農產品聚集發展,技術難題解決了,銷路打開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提升了,荷包鼓起來了,鄉村煥發生機。
美景美食 開啟五感愜意生活
如果你來到廣興,僅僅只為瓜果的甜蜜,那你還錯過了巍巍太公山,悠悠綦河水的秀麗風光;鳥叫蟲鳴,鶴唳犬吠的自由愜意;花果清甜,米酒濃香;乾隆古街、農耕文化的歷史記憶,以及那一口鮮香味美的北渡魚。
據《廣興鎮志》記載,北渡魚起源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廣興鎮彭橋村興隆店子(又名北渡店子)的地道名菜。雖然北渡魚越做越出名,店鋪越開越遠,但十餘家北渡魚老店仍在廣興發源地吸引著大批食客前來打卡。麻辣魚的暢快、酸菜魚的開胃、番茄魚的鮮美、魚頭抄手的清雅,什麼樣的口味都能在這裡被滿足,讓人一吃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