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最早出現在上古時期的《山海經》中,在整個神話體系中一直屬於亦正亦邪的生物,也稱不上是神,也稱不上是妖,如果熟讀神話你就會發現,九尾狐的化身一般都是美麗的女子,但是好像性格有點不穩定,所以歷史也在側面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果然漂亮的女人,性格都很古怪,比如九尾狐,好的時候可以幫助大禹建功立業,壞的時候非得拉著紂王禍國殃民。
九尾之狐的出處
如果你生長在東北這旮沓你就知道,在東北不只是有東北虎,還有「東北狐」,從古至今,從神話到歷史,狐一直都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在東北的狐就等於仙,九條尾巴的狐那就地位更高了,有人就覺得了,這是一個地區性的說法,其實不是哦,在道教最早還有狐仙堂,就是專門供狐去修行的地方,道教在這一點上就有意思了,一邊為了斬妖除魔去殺狐,一邊還專門弄個地方供狐狸修行,而且我們通過查看秦朝的壁畫可以知道,在秦朝狐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稱為四大祥瑞之一,那麼為什麼到了漢朝就一落千丈了呢?
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翻一下《山海經》這本書,在《大荒東經》中有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意思就是在青丘山這個地方有九尾狐,聲音像小孩一樣,能夠吃人,到了後世又有記載:「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這段話是描寫了一個傳說,傳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到了塗山這個地方,就在這裡他碰到了九尾狐,覺得是祥瑞,而且在當時傳說,娶了九尾狐,天下就會太平,所以就去了塗山的塗山氏為妻,大禹這不是作死嗎?不剛剛才說了九尾狐吃人嗎?
為什麼同樣是九尾狐,塗山的就代表著祥瑞,青丘的就代表著邪惡呢?其實很簡單,她們的種類不同,通過查詢很多記載終於發現了原來狐是分種類的,比如說九尾狐就分為塗山氏和青丘氏,塗山氏就被稱為是仙狐,據說是銀狐,而青丘氏被稱為是妖狐,據說是金狐,除此之外,在狐狸的分類中還有「貞狐」,請注意是貞狐,不是真虎,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的「貞狐」通常都是狐狸精,就是不幹好事的,據說是青丘氏的後代,還有一種狐狸被稱為「野狐」,這個就是道教故事中常常描寫的狐狸。
所以自始至終狐狸都是有好有壞的,因為它們的種類不同,所以行事風格不同,在故事中的記載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