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黃金,盛世收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逢亂世,作為硬通貨的黃金便會格外珍貴。四海昇平歲月,不少商人便投身於收藏界。我國有位叫做馬未都的收藏家,他這一生可是獲得了不少稀世珍品,收藏界不少人還尊稱馬未都為"玉藏王"。可是馬未都收藏的這些頂級玉器,都比不上一位美國收藏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馬未都出生於北京,祖籍是山東威海榮成。10年動蕩歲月結束之後,馬未都於北京的四九城內收到了不少好物件。其中有那麼10件玉器,乃是馬未都先生一生摯愛,為此馬未都還給這10件玉器,寫了首著名的《非非詩》。這10件玉器,分別是青玉雕童子、青玉雕之角鹿筆架、青玉雕迦樓羅、青玉豬形握、雙色玉魚、白玉雕高士撫琴山子。還有其他白玉觀音,青玉臥羊這些這10件玉藏品,每件都價值連城。也有不少收藏界的愛好者,希望出高價從馬未都那裡將這幾件玉器全部囊括,但都被馬老拒絕了。
然而,有位美國收藏愛好者,他自從上世紀30年代便大量收購我國古玉。如今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有30%的中國玉藏品都是此人無償捐獻。這位美國收藏愛好者名字叫做溫索浦,1864年出生於紐約。溫索浦先輩是從英國來到美國的高級階層,溫索浦其父親、爺爺,都曾擔任律師與銀行高管。從1896年開始,溫索浦便投入到藝術收藏,以及自然資源等領域,他也是美國著名的藝術鑑賞家、收藏家、歷史學者。
從已知溫索浦所收藏的珍品來看,不僅有商代晚期的精美玉璧,還有春秋、戰國以及秦國時期,只有貴族才能佩戴的玉飾品。上世紀30年代,溫索浦攜帶巨額美金來到中國。他受到文物販子盧芹齋的指點,從甘肅、陝西、山西一帶,收藏了大量商代晚期的古玉。其中著名的"洛陽金村古玉",絕大部分都被溫索浦所得到。1934年,溫索浦帶著一大批的中國古玉回到美國。1975年,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舉辦溫索浦藏玉展。
此次共展出600多件珍貴玉器,時間橫跨新石器時期至東漢時期。這600餘件珍貴藏品,也是繼我國故宮博物館之外,海外最傑出的一批藏玉。其中以3組玉器最為突出,分別是商周時期的禮儀用玉,以及商周時期小型玉人,還有戰國時期洛陽金村玉器。這麼說吧,即使是我國普通的地市博物館所有館藏,或許都沒有溫索浦擁有的玉藏品那麼珍貴。溫索浦由於家底殷實,且上世紀30年代我國處於動亂的時局,他又能得到文物販子盧芹齋的特殊關照。那麼近百年來,我國大批頂級玉器,都被溫索浦帶到紐約。
此人離世之後,將所有玉藏品無償捐獻給哈佛藝術館。所以馬未都先生藏品再怎麼珍貴,肯定也不如這位"投機倒把"的溫索浦。本文標題提出:馬未都先生的玉藏品即使加在一起,也不如溫索浦一件珍貴。並非筆者誇大其詞而是確有其事,總之上世紀30年代,溫索浦是鑽了歷史的空子,那個時候我國內憂外患,不少珍貴的文物被英國、法國、日本收藏家,帶回他們自己國家收藏。所以溫索浦並不算地道的收藏愛好者,即使他的藏品的確是舉世無雙,但其個人行為還是得不到絕大收藏者的認可。
往難聽點說,溫索浦就是發中國的國難財,他如果有良知的話,臨終之前應該將這批古玉還給中國。只可惜,這600餘件頂級中國玉器,現存於美國哈佛大學。我國多次想提出,將這些玉器的圖片還有相關信息以及背後的銘文記載下來,也均遭到美國拒絕。
參考文獻:溫的發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