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才能正常吃大人的飯菜呢?一歲之後就可以嗎?餵養孩子這事兒,看個體差異,有些孩子一直消化弱腸胃不好,也不能過早的接受大人的食物。也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個吃貨,咀嚼能力發育得賊快,一歲多就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那粑粑麻麻也不必糾結,讓孩子跟著大人吃,先盛一部分少油少鹽的出來即可。
一歲是一個寶寶對母乳或者奶粉單一攝入快產生厭倦的時期,也是牛奶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理需求的時期。寶寶一歲之前可以先接觸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比如雞蛋黃、米糊等,到了一歲之後就可以吃一些豌豆、米飯、豆角土豆等稍微軟一些的食物了。這時候需要家長無比的小心,但同時要讓寶寶自己使用勺子慢慢吃,這段時間過度好了,會培養出一個動手能力極強、吃飯時間幾乎可以和家長同時進行的省心寶寶,但是前期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父母每次在寶寶吃完飯之後要清理一下寶寶使用過的戰場,擦米飯裡啊、掉到地上的菜啊等等。
正式開始攝入少許鹽分是快到14個月的時間,如用牛肉這種有腥味的食材做寶寶的輔食,就可以加入少量鹽。這個過渡期大概經過了半年,寶寶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跟我們一起吃飯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大人的飯菜根據寶寶的飲食情況作出了適當調整,比如少油少鹽,另外菜品的種類和生熟也儘量往寶寶能吃能消化的程度去調整,偶爾外出就餐的時候也會儘量選擇有寶寶餐或者有適合寶寶吃的食物的餐廳。這一段時間我們堅持了一年半。寶寶現在三歲了,基本上是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了。
寶寶的牙齒在2歲半~3歲左右才能出齊,沒有牙齒的幫助,寶寶的咀嚼能力相對來說較差。如果過早讓寶寶和自己吃一樣的食物,很可能會導致食物沒有被嚼爛就直接吞咽到肚子裡了。而這些沒有被充分消化分解的食物,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導致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出現。另外,如果給寶寶吃得是粗纖維的蔬菜,或者是不易咀嚼的肉類時,還有可能使食物卡在喉嚨,導致窒息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添加輔食的原則有:由少到多:寶寶在6-8個月大的時候,每天吃輔食是2-3次,9-11個大月的時候,輔食要加到3-4次;由細到粗:由細菜泥,到粗菜泥,再到碎菜這樣的順序過渡;由稀到稠:由糊狀、稀粥、飯逐漸給寶寶過渡;食物的形狀從泥糊狀,到半固體再到固體:也就是說,要逐漸給寶寶加爛面、肉末、碎菜等食物。有一點和成年人不同,給寶寶加的輔食以原味為主。不需要加鹽、糖,以及刺激性的調味品。這樣有助於寶寶能夠更好地吃天然食物,不會有偏食挑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