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古鎮的時光碼頭
柳江古鎮清朗空靈夜色,猶如一幅動人的畫卷 蔡律攝
一群在柳江古鎮旅遊大姐們歡快演唱:「幸福的花兒新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我們的心兒飛向遠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蔡律攝
柳江古鎮,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城西南35公裡花溪河支流柳江兩岸,歷史上稱為「明月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清代中期,因鎮上柳、姜兩姓族人合資修建了一條石板長街而更名為「柳姜場」,1780年定名為「柳江場」,歷代屢廢屢興。
柳江古鎮靜謐安詳夜色 蔡律攝
柳江古鎮時光碼頭酒吧 蔡律攝
柳江古鎮千年石階路訴說歲月滄桑 蔡律攝
川西柳江古鎮距成都150公裡、瓦屋山50公裡、峨眉山36公裡。柳江古鎮面積104.2 km²,人口1.6萬人,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距今880年歷史,楊村河、花溪河擁鎮而過,向北流向美麗富饒的錦繡花溪壩,山水給古鎮增添靈氣,在遮天蔽日的大榕樹扶疏的身影下,到了花溪河邊,遠山含黛,朦朧中竹影搖曳。山、樹、青瓦木屋,一併倒映在清亮的小河之中,河的上空,一隻白鷺亮出優雅的身影,無聲地滑過寧靜的小河,正合了古人的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河邊吊腳樓精緻小巧,煙雨朦朧,綠樹環繞,花草滿巷,人文景致,聽雨望江,無不充滿了詩情畫意,山水人文在這裡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寧靜而柔美的畫卷,青山、綠水、古樹、老屋四大元素構成了柳江獨特的山水畫般的景觀,一條貫穿古鎮的河流讓整個小鎮顯得十分靈動。如果遇到下雨天氣,古鎮更顯得韻味十足,故稱為「煙雨柳江」。
柳江古鎮夜色 蔡律攝
柳江古鎮夜色 蔡律攝
一座座古樸的木板房吊腳樓依著根枝盤錯的黃葛古樹,木板房半邊街的盡頭,連接著一條石板長街,不著一字,盡現街道的滄桑古樸。 柳江鎮依傍的河流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與楊村河。兩條河匯集於柳江鎮,在河流處形成一個河中小島。島上綠樹掩映處隱隱有民居,頗有詩情畫意。
在心洲島楊村河中生長有數百年的古榕樹,枝繁葉茂,屹立不倒。蔡律攝
柳江古鎮古鎮山環水繞,訪古尋悠水碼頭、古鎮山嵐如黛、底蘊豐厚、名人輩出,享有「煙雨柳江、雅女之鄉」的美譽,月牙形的石蹬橋供遊客行走體驗。網絡圖
柳江古鎮的街道由石板鋪成,道路並不寬,柳江鎮選址河邊,與河面相距不過3-4米之間。柳江鎮以臨河彎曲天生的古榕樹為依託,建築物隱顯於綠樹叢中,其中臨河面建築間有胸徑在0.8—2米以上的名木古樹85 株。在濃蔭下沿河出現的是別具一格的吊腳樓小木屋,江水清清,穿鎮而流,因為青山綠樹的鋪墊,成功地塑造了一座山水綠樹與吊腳樓木屋相輔相成的美麗場鎮。
一場雷雨把青山遠黛、山谷洪水洗得涇渭分明。蔡律攝
「瓦屋峨眉意朦朧,青沙薄霧鎖柳江,」柳江鎮以其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韻,打造出風味獨特的旅遊名勝,古鎮兩江環繞,古樹繁多;民風淳厚,歷史文化悠久。當您步入這碧水環繞的青幽小鎮,一曲又一曲撲面而來的千古遺韻停留在您的視覺裡,「曾家園、狐仙溝、月兒臺、火燒壩……」,一處處美景令遊客目不暇接,名木、古樹百餘棵,人文景觀眾多。當各地的遊人來到這如夢似幻的古鎮時,早已經被那一幅幅優美的水上盆景陶醉了。縈繞幸福與歡樂的柳江古鎮「江水一線泛青波,兩岸古樹詠春秋;輕舟飄浮水中月,柳江千姿繡玲瓏。」
優雅、靜謐的水木時空 蔡律攝
柳江古鎮川西風情吊腳樓、中西合壁曾家園、訪古尋悠水碼頭、親水臨河古棧道、百年民居匯老街,還有聖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水觀音、108棵千年古樹等特色景觀。 柳江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明代「一門雙進士」張鵬、張可述父子;清代著名書法家張帶江、詩人袁文藻、帝師曾壁光;近代愛國進步人士楊茂修、抗日英雄唐公亮鑄就了古鎮的歷史豐碑。自古以來,這裡還是雅女之鄉,貞節、賢淑、勤勞、溫婉、清麗的「雅女」文化源遠流長,是洪雅地方文化的一大品牌。
柳江古鎮李家大院生機勃勃的紅豆杉。蔡律攝
柳江古鎮背靠峨眉、瓦屋仙山,侯家山、玉屏山拱衛左右,楊村河、花溪河擁鎮而過,向北流向美麗富饒的錦繡花溪壩。這裡有川西風情吊腳樓、中西合璧曾家園、訪古尋悠水碼頭、親水臨河古棧道、百年民居匯老街,還有聖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水觀音、108棵千年古樹等特色景觀。
李家大院小巧玲瓏,小橋流水人家,紅豆杉綠滿院落,生態環境優雅。蔡律攝
柳江鎮依傍的河流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與楊村河。兩條河匯集於柳江鎮,楊村河中有一個小島。原來是一片草坪,大約1988年被街上的居民逐步搞成了文化站。島上綠樹掩映處隱隱有民居,頗有詩情畫意。柳江古鎮地處五鳳山東,玉屏山麓,依山臨水,東西南三面環水,東有花溪河,西跨楊村河,兩條河流蜿蜒穿鎮而過。鎮域內有山有水,有峰有嶺,有樹有石。每當春末夏初,駐足橫跨楊村河上的柳江石拱大橋。近觀,沿河兩岸古樹成蔭,河水波光瀲灩,水中鵝鴨嬉戲,遊魚穿梭;遠眺,八面山聳峙逶迤,五鳳山蒼翠欲滴,柏木崗林海茫茫。登臨玉屏山森林度假村,佇立擱鼓崖上,可東觀八面晴嵐,西眺瓦屋飛瀑,北望雪山皚皚,南瞻仙山峨眉。身感清風拂面,耳聞百鳥啾啾,使人心曠神怡,樂不思歸。
鬱鬱蔥蔥、山環水繞的柳江古鎮。蔡律攝
柳江古鎮「楊村河、花溪河」。站在橋上眺望,前方不遠處便是山環水繞的柳江古鎮,花溪河、楊村河蜿蜒而來,形成雙江合流的天然畫卷。楊村河、花溪河兩條姊妹河澆灌著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孕育了柳江古鎮璀璨深遠的歷史文化。河水發源自深山,清澈甘甜,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當地居民主要生活用水。據說常喝此水可延年益壽、舒心養顏,難怪這裡的老人精神矍鑠,姑娘漂亮健康。河裡盛產桃花魚,鮮嫩可口,營養豐富。
楊村河上有三座大橋,兩座汀步橋,一座圓木橋、一座「鵲橋」。上遊兩座大橋供來往車輛通行,下遊亭子嘴廊橋供休閒觀光。兩座汀步橋和圓木橋供遊人踏水往返楊村河兩岸。遊客可溯流而上,去領略千年古鎮的風貌。
千年古榕樹 蔡律攝
柳江古樹。 柳江有很多的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的就有108棵。主要有榕樹、麻柳、楨楠、梧桐四種,有全川最大的黃桷蘭楠樹。古樹多寄生藤蔓植物和其他樹種,形成樹中樹、藤纏樹、夫妻樹等獨特景觀。榕樹的生命力極強,能適應多種惡劣的自然環境,樹冠發達,既可遮蔭,又可獨木成景。麻柳樹樹形奇特,樹幹多扭曲,常和其它樹纏繞寄生或共生在一起。楨楠則是眾所周知的珍稀名貴木材,樹高大端直,樹冠雄偉,是理想的庭蔭樹和風景樹。柳江古鎮形態各異的古樹群中,論樹種珍貴,以楨楠樹為最,論樹形的奇特,就要算「夫妻樹」、「 神樹」、「樹中樹」了。
古樹(神樹),枝繁葉茂,蔡律攝
柳江古鎮「神樹」,楊村河畔有一棵樹齡已近千年的榕樹,樹根如一條盤曲的虯龍,牢牢嵌入大石縫中。樹前香火旺盛,樹上飄滿了紅絲帶。過去,由於柳江地處偏僻,醫療條件差,當地人生病後往往祈求神助,形成了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到此樹下燒香拜福,祈福許願的習俗。
洪雅縣柳江古鎮雅紙古法製作技藝體驗基地外,豎立著一座俊美的蔡倫雕塑,訴說著我國古法造紙技術和未來,古法造紙與洪雅縣的不解之緣。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蔡律攝
柳江古鎮老街「四川方言版」的「biangbiang面」。蔡律攝
柳江古鎮「樹中樹」,曾家園前門河堤上有一棵榕樹很奇特,長著兩種不同的葉片,最高一層葉片細小對稱,下面一層葉片寬闊厚實。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榕樹把一棵麻柳樹的樹幹包裹起來了。據說,麻柳樹原來已經長得五大三粗,是一小塊帶有榕樹種子的鳥糞落在麻柳樹的樹杈上,種子發芽成樹,長出許多氣根,把麻柳樹包裹了起來,麻柳樹就成了榕樹的「心臟」,榕樹成為了麻柳樹的「驅殼」。人們把這一現象稱為大自然的「和親」現象,真是嘆為觀止!
蔥蘢遒勁、吐芽噴綠的古樹。蔡律攝
柳江古鎮從來多古樹,不僅生長著許多巨大的黃葛、麻柳古樹,還有一株據說已有200年樹齡的黃桷蘭。那株高齡黃桷蘭高達數十米,枝繁葉茂,且花香襲人。讓人稱奇的遠不止此,與這株黃桷蘭一牆之隔的曾家大院中有一株奇樹,樹上掛滿了像豇豆般細細長長的果實。當地沒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沒人知道它的來歷,我們只好稱它為「豇豆樹」。
柳江古鎮林蔭道 蔡律攝
紅豆杉、鮮花織成生態園林。蔡律攝
古鎮山清水秀,有數萬畝人工林和天然林,珍稀古樹參天蔽日(僅橄欖、麻柳、千丈、銀杏、黃桷蘭、黃角樹等掛牌保護的就有108株)。林區中的湖泊、山溪、瀑布、飛禽走獸,都能給人以自然的野趣,使人返樸歸真,淨化心靈。古鎮內,百花爭艶,古木參天,古屋輝映,石徑蜿蜒,雙江環繞,鐵索橫空,石橋飛流,古樹蔭江,古廟生香,舊園新色,白鷺翔集,雄鷹盤旋,旅遊景點之多,極具開發潛力。
通往心洲島的亭子嘴廊橋 蔡律攝
柳江古鎮李家大院紅豆杉。 蔡律攝
情人島——心洲。從曾家園外的碼頭,踏過充滿奇趣的汀步橋,就走進了這個蒼翠欲滴、狀若遊船的小島。小島由楊村河長期衝積而成,酷似都江堰的「離堆」,稱為「心洲」,上面刻有愛情詩長廊,又名「情人島」。心洲旁的水中央挺立著一棵蒼勁的古榕樹,本地人叫「龜背樹」,如長在龜背上的一棵樹,呈「一樹三影、對影三樹」之景觀,樹下常有人垂釣、寫生。站在心洲的心尖兒上,可以遠眺一水之隔的玉屏老街和玉屏山全景,真正體味到「煙雨柳江」的韻味:「瓦屋峨眉意朦朧,青紗薄霧鎖柳江。古樹老街吊腳樓,雅女走出煙雨中。」洪雅雅女又以柳江姑娘最美:人們常說:「洪雅三灣十八村,柳江姑娘最動人。體態輕盈風擺柳,花容雪膚鳥鳴聲。聰明能幹人稱讚,勤勞樸實最真誠」。她們的特點是「以柳為態,以鳥為聲,以花為貌,以冰雪為膚。」2010年世界旅遊小姐四川總決賽就在此島上圓滿舉行。
「水從遠山來」茶館 蔡律攝
「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茶樓對聯。蔡律攝
蔡律在四川洪雅柳江古鎮
花溪河邊,遠山含黛,朦朧中竹影搖曳,炊煙嫋嫋,山、樹、青瓦木屋,一併倒映在清亮的小河之中。小河上有人為築成的石路,當地人稱之為跳蹬,是連接兩岸的通道,白鷺亮出優雅的身影,無聲地滑過寧靜的小河。古鎮鵲橋以前是鐵索木板吊橋,情人們常到這裡幽會,尋找美麗的愛情。近年開發柳江古鎮,為了遊客安全才新建的,取名「鵲橋」,常有遊客踏上鵲橋,感受一下情人的浪漫情調。
曾家大院旁的桫欏樹。蔡律攝
曾家大院罾(zēng)鑄院戲臺兩邊外柱和內柱各有兩副楹聯。外柱為「方丈地萬裡江山,頃刻間千秋事業」,內柱為「管中曲頌頌昇平,臺上弦歌歌盛世」。蔡律攝
曾家大院是柳江鎮濃縮的發展史,在我看來,柳江古鎮因有曾家園而顯得厚重,其川西文脈非常接地氣,臨河一邊為了追求「壽」字的形,其圍牆、房屋的結構如同鋸齒狀,凹凸彎拐,顯得非常怪異,裡面的空間曲折迂迴,撲朔迷離,建築風格又是中西合璧,那些隨著凹凸彎拐的欄杆、房間則顯得神秘莫測,但很協調,這定然出自民間建築大師之手,院內僅戲樓就有3個,且形制方向各異,漫步柳江古鎮,腦海中嘖嘖稱讚:柳江古鎮策劃定有高人!
蔡律 202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