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般的南澳大橋
汕頭南澳縣探索全域旅遊,將文旅經濟和高質量推動縣域經濟相結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蟻璐雅 通訊員楊佳俐
左手邊是蒼翠青山,右手邊是碧藍大海,記者來到廣東省內唯一的海島縣——汕頭市南澳縣。北回歸線穿島而過,森林覆蓋率達到72%,擁有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9.49萬畝,南澳近年逐漸成為省內外許多遊客的短途遊首選地。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豐富旅遊業態、延伸產業鏈條,南澳不斷將發展文旅經濟和高質量推動縣域經濟相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南澳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南澳島的綠水青山正在蝶變成金山銀山。
多場水上運動項目大賽在南澳舉行 (汕頭市文廣旅體局供圖)
嘗鮮養老旅居康養
2015年1月,全長9341米的南澳大橋正式通車試運營,作為連接汕頭南澳島內外的唯一一條跨海大橋,它的落成也串起了南澳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旅遊發展鏈條。通車儀式當天,現場觀禮的一位「90後」年輕人深受鼓舞,當下決定返鄉創業,他正是現在汕頭澳遊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灝乾。
「南澳是一個慢節奏海島,非常適合度假、養老、旅居,」林灝乾向記者介紹道,從2015年底創業開始,他開始探索託管式公寓、智慧雲公寓等多個「南澳首個」新方向,去年10月,他將目光聚焦在旅居康養的旅遊板塊。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南澳進入旅遊淡季,如何在這半年淡季中創造收益?林灝乾通過與社區養老院、旅行社、單位退休幹部群體等合作,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旅居社交平臺,還結合潮汕文化規劃短途遊覽路線,舉辦潮菜、潮汕工夫茶等潮汕文化交流班,受到了許多到南方過冬的北方老年人的歡迎。
「養老旅居康養是發展方向,不僅要提供更加適用於中老年人的馬桶、床、通道等的專業硬體設施,也會與『社區服務』結合起來,與醫院合作設立健康顧問,向體檢式、療養式、可持續性旅居方向發展。」林灝乾表示,「南澳在全域旅遊方面的突破發展,對我們是一個很大鼓勵,南澳全域旅遊發展資源豐富、大有可為。」
茶旅結合走上致富路
11月的南澳海風漸涼,逐漸進入旅遊淡季,但仍有不少遊客前來南澳後花園村聽海品茗。這裡清香回甘的「宋茶」令他們印象深刻。
據南澳縣後花園村黨支部書記餘遠徵介紹,十幾年前,後花園還是一個「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汕頭市特困村。在大力推動茶旅結合的鄉村經濟後,近年來,「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榮譽紛至沓來。2019年,後花園村人均純收入18000多元,村集體收入從2018年之前的一年5萬多元到現在每年超百萬元,成為南澳縣有名的致富示範村。
「這裡每家每戶都種茶,已有超過七成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種茶,其中很多年輕人返回家鄉從事茶葉銷售經營。」據餘遠徵介紹,截至2019年,後花園村有800畝左右的茶園,目前正在大面積發展「宋茶」培苗、種植、加工,生產出以「宋茶單叢」品牌系列無公害的十幾個香型茶種,茶葉加工小作坊20多家,今年茶產業收入預計可超500萬元。
「宋茶」——不僅是後花園村的致富密碼,還是當地打造生態旅遊的一塊金字招牌和發展底氣。「茶產業的帶動和支持是我們發展生態旅遊村的最大優勢,茶葉和旅遊發展後勁很足,」餘遠徵介紹,目前,後花園村圍繞「宋茶」品牌開發了一個又一個生態旅遊景觀點。他表示,「接下來,要在景區內投建主題木屋、開發研學路線,通過提質升級推動南澳後花園的可持續發展!」
後花園村是汕頭南澳縣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縮影。近年來,依託「山、海、史、廟、島」特色旅遊資源、獨特的海島文化和良好生態環境,南澳不斷豐富旅遊內涵,接連獲得「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榮譽稱號,2019年進島旅遊人數已增至776.6萬人次,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的濱海高質量旅遊發展之路。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