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忻州9月25日電 (記者 範麗芳 屈麗霞)深挖文化資源並讓其服務於旅遊經濟已成為山西各地共識。25日,山西首屆原平慧遠故裡文化節在忻州原平市舉行,數十名佛教界專家學者圍繞慧遠大師作為佛教中國化第一人的歷史地位,結合旅遊、扶貧等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9月25日(農曆八月六日)是慧遠大師圓寂日,慧遠故裡文化節在原平開幕。 屈麗霞 攝
慧遠文化是原平市獨有的文化資源優勢,繼淨土思想特別是慧遠大師的淨土思想在中國廣泛弘揚後,慧遠大師的出生地更是引起了宗教界、學界的廣泛興趣。
9月25日(農曆八月初六)是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慧遠故裡文化節在原平開幕。原平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新鳳介紹,「1600多年前,慧遠大師誕生於原平,後剃髮於樓煩寺。公元355年,年輕的慧遠遠離家鄉,開始尋求佛法,他將外來的佛教與中國的儒、道精神相融合,倡導了『和諧包容』的文化精神,被後人尊稱為『印度佛教中國化第一人』和『佛教淨土宗初祖』。」
當下,慧遠思想已成為一種精神品牌,受到了許多人尤其是高端人士的肯定。近年,山西原平市開始組織修復和重建慧遠故裡。「慧遠大師作為佛教中國化的領軍人物,他不僅是山西的、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對中華文化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金玉已是第六次來到慧遠大師故裡。
為挖掘慧遠故裡文化內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原平將其作為當地文化旅遊品牌,冀藉此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原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志強說,「慧遠故裡文化節不僅是文化研究、文化交流的盛會,也是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的盛會,藉此更可推廣、宣傳原平。」
為進一步保護和開發慧遠故裡,發揚「慧遠精神」,原平市邀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屈麗霞 攝
為打造當地文化名片,多位佛教專家為其建言獻策。結合山西當下發展旅遊業和加大力度扶貧攻堅的工作重點,溫金玉在當日舉行的座談會上建議,未來可以圍繞慧遠故裡,打造傳統古村落、特色小鎮,建設慧遠文化園、慧遠大師紀念館、淨土文化博物館、慧遠大師文化廣場以及慧遠大師相關資料資料庫等。
針對上述建議,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彭瑞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其他省份也有圍繞宗教建成的特色小鎮,但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經過分析,彭瑞花認為失敗的原因在於重建築而輕文化,「所以原平要深度挖掘慧遠故裡的文化,學術先行,有了理論支撐,才能持續發展。」
達雲法師是中國佛教聖地五臺山碧山寺方丈,他認為,慧遠故裡的開發不僅要對慧遠大師的生活模式、生活喜好等世俗文化進行挖掘,充實故居內容,更要上升到對其思想、精神、社會歷史時期的影響等更深層次的高雅文化進行挖掘;不能僅滿足於故居、紀念館的陳列和開發,還要圍繞其生前足跡進行系統開發。
「慧遠故裡的開發必須尊重歷史事實,但畢竟不同於歷史研究,應當雅俗共賞,注意挖掘整理和反映慧遠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示他作為平凡人的一面。」達雲法師強調,挖掘是手段,保護是基礎,利用是目的,旅遊開發必須是保護基礎上的開發。
參加此次座談會的還有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妙真法師,忻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如一法師,原平市政協主席高秀亭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界專家學者等。
據悉,此次文化節將舉辦五天,集中展示原平的名優特色產品、文化旅遊推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