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石碑|龍頭碑龜駝碑石碑歷代特色

2020-10-19 閩興福惠安石雕

寺院捐款功德碑一般都是龍頭碑或者龜駝碑,龍頭碑首上的裝飾紋飾有很多種樣式,局部細節的變化也影響著功德碑的圖片樣式,為了便於分析其造型特徵,現將碑首上龍頭各部位名稱及其他紋飾名稱展示如下圖。局部布局主要體現在浮雕龍紋的造型上,功德碑浮雕龍整體是由很多部位組成,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頭部、軀幹部、四肢和尾部。但具體地來描述,頭部的總體形象、角、頸部、翼、身、腿和爪這幾個部位變化最大、最具典型意義,可作為劃分時代的主要標準。除了龍紋之外,還有其他的裝飾紋樣一寶珠紋、雲氣紋及祥雲紋,它們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造型風格,也是局部布局的組成部分,可作為劃分時代的輔助標準。

 

 

 

  • 功德碑、龜駝碑的文化底蘊。

功德碑、龜駝碑、石碑、龍頭碑、龍紋石碑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史料價值、書法價值,而龍紋的演變又與佛教、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便組成了富有特色、燦爛持久的碑石文化,並在中華文明的締造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但是前人對功德碑、石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碑首的介紹,重點集中在碑石所記錄的文字及書法藝術、史料價值等方面,而對其它附屬物,如石碑的形製圖片、紋飾則往往忽略。因此,功德碑、石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碑首形制的變化、龍紋碑首的起源及石碑改刻等問題都值得做深一步的研究。

 

 

 

 

 

  • 以陝西龍頭碑發展為案例

據實地考察及不完整統計,目前收錄陝西關中地區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128通,其中有14通筆者疑為後世改刻的石碑(另有一通也疑為改刻的,但不包含在128通之內)。

這一階段龍紋石碑的原因有兩點:

(一)關中地區,南倚秦嶺、北界北山,北部山地多石灰巖,是建築和雕刻用的上好材料。逐種巖石經過打磨之後,烏金亮麗,當地稱為"青石"。這種石頭比較堅硬,耐損力強,質地細密,既不怕風吹雨打,也不怕陽光曝曬,能長期保存,經久不壞"因此無論是內地或是邊塞地區,到處皆可樹立碑刻"。經調查發現,無論是唐十八陵上的巨型雕刻,或關中歷代碑版,大部分取此青石,一直延用至今日,可謂得天獨厚。送也是漢唐W來關中碑版石刻大部分都質地精良、數目眾多、源遠流長的一個自然地理上的原因。這些為研巧關中地區的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石碑、龍紋石碑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二)陝西自周、秦漢以來,歷經一千餘年而至唐,十多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澱。關中地區在漢及隋唐時期都是全國政治中也,經濟發展迅速,文化繁榮,樹碑立石現象常見。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雕刻十分豐富,有"古碑淵費"之譽,其中石鼓文就是現存最早的碑石刻銘,漢代則有倉廓廟碑傳世。魏晉南北朝時期,關中出現了造像碑這種特殊類型的碑,其發展迅速,造型變化多樣,引領了這一階段的石碑風尚。唐代更為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高度發達,各種藝術都得到發展,形成千古未有的興盛景象,成為中國古代功德碑、石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的全盛期。到了元代,關中地區雖不再是全國的政治中必,經濟文化也不如唐代繁華,但因全真教受元廷重視,故而此地修建了眾多道觀,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形體的粗壯與否也可專達碑首的雕刻信息,下圖中的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圖片分別展示了不同朝代龍紋的形態

早期龍形都較為瘦小,頭部大身軀小,兩者呈不協調狀態,凹凸感不強,比較扁平;到了唐代龍的身體和四肢都逐漸粗壯,腿部筋骨分明,龍爪強健有力,身體的彎曲處少,是平滑的曲線表現出來的,比較僵硬,但巧的整體己經完善定型;宋W後,碑首的龍紋整體造型較前代變化不大,略顯扁平。金元時期,龍的軀體相對豐肢、粗壯,特別是元代,肢體圓渾有力,龍身更趨細長,彎曲處較多,且W波浪的形式表現出來,龍紋彰盈的更為靈動飄逸,採用了透雕、高浮雕、線雕多種技法,立體感超強。

 

 

 

除此之外,碑首上雕刻龍的數量,在不同時期有一定的變化,在同一時期不同居次上也有差別,主要表現為:早期多為一對兩條、兩對四條;到北周時期基本上定型為六條,隋唐代沿襲北周,雕刻龍六條,但最為特殊的無字碑(唐神龍二年,)給我們展示了八條龍盤繞碑首,功德碑、石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其形體之高大雄渾,雕刻之瑰麗精美,堪稱唐碑之冠,也體現了皇權的威嚴與高貴;宋元兩代也沿襲北周,碑首雕刻龍紋二對六條。

綜上巧述,碑首上龍紋的雕刻集結多種雕刻技法,才會出現頓棲如生、精美絕倫的發紋。關中地區龍紋在雕刻技藝方面也有一定的變化,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北魏時期及以前。採用線刻於淺浮雕相結合表現在龍身上,龍身比較瘦小。第二階段,北周至盛唐。這一階段多採用淺浮雕刻畫龍,形象生動,龍軀也逐漸渾厚粗擔,腿部依稀可見筋骨,碑面較前代逐漸立體感増強

 

 

 

 

中唐時期至宋,這一階段功德碑、龜駝碑、石碑、龍頭碑、龍紋石碑多採用淺浮雕、高浮雕相結合刻畫龍紋,形象生動,立體感強,唐代龍軀渾厚粗壯,凹凸有致。第四階段:金元時期,龍的軀體相對豐腺、粗壯,尤其是元代,肢體圓渾有力,整個碑首被全面填充,留有的空隙較少。

 

 

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隨著時代在不斷地變化著,而從傳達出的文化信息也隨著時代在發生著變化,如功德碑、龜駝碑、龍頭碑、龍紋石碑碑額的比例及形制、寶珠紋的位置、雲紋的出現、雕刻技法的使用等等。上述這些特點都是從宏觀上展示著龍紋碑首的整體變化,而這些變化恰恰可以視為一個時代的標誌,體現著一個時代的特色。

相關焦點

  • 駝碑的贔屓
    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隻烏龜模樣的動物馱著,人們俗稱「烏龜馱碑」,但其實這馱碑的動物並不是烏龜,而是古代的一種神獸,它的名字叫「贔屓」(贔bì屓xǐ),是龍的九子之一。贔屓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龍頭,龜身,有的頭上有角,身後有麒麟尾,有的卻長得和烏龜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間留下的老贔屓,經常和烏龜沒什麼特別的不同。
  • 古代石碑的底座究竟叫什麼?贔屓?
    中國古代的石碑文化源遠流長,最早的石碑大概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時,他在弇山立碑,內容大概是周穆王到此一遊之類的話。而石碑的真正興起大概是在漢代,那時候人們立碑大多是墓碑,而後有功德碑、紀事碑等。到後來東漢末年,曹操以天下凋敝為由,不得厚葬並禁止立碑。自晉代以後立碑之風又逐漸的興起。
  • 「風物誌」涇川《鎮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聖旨
    涇川《鎮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聖旨元代《鎮海之碑》局部《鎮海之碑》八思巴文拓片水泉寺遺址,現存唐代建築風格的山門水泉寺前面就是大雲寺和王母宮山 資料圖片《鎮海之碑》是存世極為罕見的八思巴文元碑珍品。涇川地處隴東黃土高原,遠離大海,這裡為什麼會有一通鎮「海」之碑呢?元朝皇帝的聖旨為什麼會刻在石碑上呢?石碑上忽必烈的聖旨原來,這通石碑與大海無關,而與一座名叫「華嚴海印水泉禪寺」的古代佛寺有關。
  • 倉頡廟原有一座「古老」石碑,碑上為何有圓孔,竟是古人智慧體現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主要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現收藏文物11000餘件。遊客們去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要的目的是看「昭陵六駿」中的四駿,除了四駿石刻外,「倉頡廟碑」也是大家不能錯過的。
  • 一通石碑揭開了武則天興佛的秘密
    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它總是向前昂著頭,四隻腳用力的撐起身子努力的向前走,在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是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霸下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那麼由它來馱碑自然是寓意長久興盛之意了。
  • 初次見到如此高大的龜碑,坐落於景陵宮遺址
    ,是我剛剛走過的景區南門,未開放,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走過小門是龜馱碑的北門友情提示1.少昊陵壽丘及龜馱碑,兩側是相通的,中間是魯景靈宮遺址,雖然,景區南門禁閉,可走北門,與少昊陵成對立方向,一看便知2.整個院落裡就兩個高大的龜馱碑,沒有其他看點,中間有處水塘,現在已是雜草叢生,如果,一個人遊玩,一定要注意安全,畢竟,院落裡空無一人
  • 中國最重的石碑,重3萬噸,被譽「天下第一碑」,卻成了爛尾工程
    陽山碑地處南京市江寧區一座陽山大坡上。這是什麼意義的碑呢?為什麼它最終成為一個糟糕的項目呢?雖然這個項目如今是爛尾樓,但是遊客特別喜歡來這裡,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這裡已經成了一個網紅景區。這塊陽山碑原本是明朝朱棣開始算起,朱棣為了穩住自己的皇位,給世人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讓後世說得更加生動一些。
  • 美國神秘碑消失後,羅馬尼亞出現另一種石碑
    但是今日這個「石碑」消失了,而且羅馬尼亞又突然出現了另一塊「石碑」,並且表面布有奇特花紋,這到底是什麼? 美國猶他州「石碑」離奇消失,羅馬尼亞突現神秘「石碑」,這是瞬移? 當時猶他州出現這塊神秘金屬碑後,當地公共安全部門(DPS)放出消息,稱因為被安置石碑的區域是公共區域,所以這樣做是違法的。或許真的是人害怕被抓後承擔責任,所以乾脆將金屬碑偷偷拆掉,於是在11月27日晚,金屬碑被默默拆除了。
  • 皇太極立下一塊石碑,因為碑上7個字,被韓國人視為恥辱!
    比如現在的韓國首爾就有一處石碑,它是當年皇太極所立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但是因為碑上的7個字,卻被韓國人視為了恥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後來皇太極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就命人在朝鮮的三田渡修建了一個石碑,為清朝皇帝的此次出徵歌功頌德,這塊石碑被韓國人稱為是「三田渡碑」。上面刻著7個顯眼的大字:大清皇帝功德碑!相信看到這一幕,很多韓國人都會感到恥辱。後來有人還在三田渡碑的正面和背面用紅色噴漆噴上了韓國「撤370,去丙子」的字樣。
  • 冶山出土一塊神秘石碑!碑上4個大字,引人深思……
    日前,小編從福州市名城委獲悉,在清理泉山摩崖石刻時,他們在摩崖石刻北側發現了一塊神秘石碑,上面有四個大字「張弓匹馬」。這塊石碑是什麼年代的?又與哪位名人有關?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下!據了解,該石碑為殘碑,長和寬都接近60釐米,厚度十幾釐米。
  • 景靈宮遺址上,僅存有兩塊石碑,為中國石碑之最
    遊走過少昊陵景區之後,看到正南方向小門開放,走過前去,原來在這個院落裡,有兩個高大的龜馱碑,雖然整個院落裡,空無一人,好奇的我,還是喜歡一探究竟,當我走最南端,壽丘與少昊陵的簡介處,院落大門外,是我剛剛走過的景區南門,未開放,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走過小門是龜馱碑的北門
  • 考古發現一明朝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
    而神奇之處就在於,「扯淡碑」所在的淇縣一直都飽經戰火,但經過了直奉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大戰爭之後,1948年的時候連八角樓都被國軍拆了修成了炮臺,唯獨這「扯淡碑」卻一直完好無損。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好些石碑都被用來當成建築材料,紛紛壘到了水渠、水庫之中,在蠻力運輸之下,好些石碑都因此或多或少受到了毀損,但扯淡碑卻依然完整。60年代的時候,淇縣又開始建設農機公司,地點正是八角樓附近,但人們雖然沒太重視扯淡碑,但還是把它保存了下來,安靜地立在了農機公司之內。
  • 杭州西湖景區「斷橋殘雪」碑無故被潑紅漆 肇事者被當場控制 石碑...
    原標題:「斷橋殘雪」碑無故被潑紅漆,專家連夜修復,石碑恢復如初。肇事者為一名戴眼鏡的年輕男子,事發時就被制伏具體案情,嶽廟派出所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本報接到讀者爆料稱,下午3點45分左右,立在西湖斷橋東邊的「斷橋殘雪」碑遭人潑灑紅油漆。古樸淡雅的石碑字跡,幾乎全部被紅漆淹沒,顯得異常刺眼。  錢報記者隨即趕往現場,並從警方處證實,潑油漆的是一名男子,事發時就被嶽廟管理處的監察人員以及群眾制服。具體案情,嶽廟派出所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杭州的石質專家則馬不停蹄,連夜完成了石碑清理,昨天晚上9點半,圍欄布開始拆除。
  • 石碑有故事:元代高官畢顯神道碑,幾經周折出土,價值已被發現
    元代畢顯神道碑(在巨野縣文管所)先說說這塊石碑的「前世今生」。據今720年的大德四年(1300)春天,畢顯的子孫們在巨野韓村他的墓前立了一塊碑,這時,距離畢顯去世已20多年。為了這塊碑,他的子孫從巨野跑到了豐縣華山書院,找到了全濟寧路最出名的才子楊桓,希望楊能為他們的先人書碑立傳。
  • 「天津市忠烈祠」石碑被指原為日本神社石碑(圖)
    昨天,「天津記憶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成員再次來到烈士陵園,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將大石碑「側過身來」,進行了整體清洗,大石碑露出了「本來面目」。  志願者張翔說:「石碑的材料是非常好的花崗巖,碑的頂端呈尖形,而且,從尖端到底座,碑面非常明顯是被鑿下去大約5釐米的厚度。這麼大的石碑,要完成這樣的『整容』,可是個大工程。」
  • 少林寺《達摩一葦渡江》石碑
    少林寺碑廊裡保護著的《達摩一葦渡江》2018年4月8日,崇山少林寺晴空萬裡,遊人如織,名山古寺訪碑行尋訪組一早就趨車趕到少林寺景區。在少林寺景區碑廊認真觀看記錄。據介紹,少林寺年代久遠,歷代石碑多達130餘通。很多碑刻都非常珍貴,已用玻璃罩封存保護。
  • 身為龍九子之一的神獸霸下,因何成了碑下龜,它的頭你敢摸嗎?
    相傳龍有九個兒子,它們各個身懷絕技,並且都有著比較不錯的差事,例如好聽音樂的囚牛,喜歡看風景的嘲風,喜煙好坐的狻猊等,但唯獨排行老六的霸下卻得了份苦差——駝碑。書中評價霸下喜歡負重,後世所有石碑都由它來背,能把出力當做愛好並且變成熱愛的「工作」,可見霸下的性情是極為老誠實在的,但身為龍的兒子,駝碑這差事會有礙體面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究竟有何蹊蹺。
  • 北京靈鷲禪寺發現遼代石碑 專家「驗明正身」
    靈鷲禪寺內窗欞上的石雕技藝精湛(圖片來源:新華網)2013年10月14日,北京房山靈鷲禪寺發現遼代石碑。2011年11月,驢友張明悟一行去房山谷積山遠足,在靈鷲禪寺附近發現一座刻字石碑,酷愛遼金經幢石刻的張明悟判斷此碑或建於遼代。10月13日,專家到場勘驗,基本確定該碑為遼鹹雍六年(公元1070年)碑刻,記載遼代一場寺院訴訟的全過程,十分罕見。千年石碑幾成普通石條「我趴在地上往石條縫隙裡看,在石條的底部邊緣發現了『呂士金』三個字。」
  • 《原神》點亮附近方碑任務怎麼玩 鍾離傳說任務石碑點亮順序推薦
    導 讀 原神這款遊戲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任務叫鍾離傳說,很多玩家們都很好奇這個任務怎麼做,其中一個任務是點亮石碑
  • 德州城隍廟與城隍廟碑
    正殿前院內,左右各有一個龐大的龜趺駝著石碑,石碑上銘刻著建廟過程和捐贈財務者的姓名。正殿兩側各有耳廟一座,左供土地、右供財神。正殿後左右各有配殿三間,正面是後閣,面闊五間15米,寬高各7米,前廊後廈,中間供泥塑貼金城隍像。東套間有木雕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坐像。山門兩側有東西跨院各一座,西跨院有坐北面南大殿三間,為三皇殿,供伏羲、神農、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