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潛航器,大洋深處掰手腕

2020-12-25 中外時局淺見

位於北太平洋西部海床的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最近迎接一位不速之客,它就是中國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早先,美國的"的裡雅斯特"號也在這裡做了深潛試驗。這條世界最深的海溝,中美兩國的載人潛水器,都在此顯過神威。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2020年10月27日,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2020年11月10日,又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美國「的裡雅斯特」號載人潛水器,這艘深潛器長15.1米,寬3.5米,艇上可載兩三名科學家。1960年1月,「的裡雅斯特」號首次潛入世界上最深的深淵——馬裡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它也因此成為世界載人下潛最深的一艘潛水器。

兩國載人潛水器,從潛深突破萬米大關的時間上看,美國早六十年;從下潛深度上看,中美兩國差不多,美國略深7米。奮鬥者號沒有公布載人數量,也沒有顯示載人照片。

相關焦點

  • 「掰手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掰手腕,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arm wrestling 掰手腕I'm strong, too, but I thought我也很強壯,但我想也許在掰手腕比賽中他會是贏家。One night I had too many gin and tonics and challenged her to an arm-wrestling contest.有一天晚上,我喝了太多的金利湯,並向她挑戰掰手腕比賽。
  • 跟同學掰手腕,「啪」的一聲骨折了
    掰手腕不是大家最習以為常的遊戲嗎?時不時都比拼下臂力和腕力,以此證明誰的力氣更大。可是,就是這種遊戲如果用力不對,也有可能對手臂造成傷害。前些天,東華醫院就收治了這樣一個病人。12歲的小方(化名),有一天下課後和同學們一起如往常一樣玩起了「掰手腕」。由於兩方力量相當,頗僵持了一陣。小方準備來一個猛力結束這場比拼時,意外發生了。「啪」的一聲脆響突然出現,小方扳手腕的右手也突然劇痛難忍,無法動彈。
  • 上海女子和友人掰手腕直接把大臂掰折了,X光片顯示大臂骨頭脆斷
    掰手腕是朋友們在一起經常會玩的一種小遊戲,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玩過這樣的遊戲,但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遊戲卻同樣充滿風險,上海一位女白領在和友人掰手腕的時候,竟然把自己的大臂給掰折了。拍視頻的女子一聲令下,兩名女子的掰手腕比賽開始了,雙方勢均力敵,都使出了全力,顯然都想戰勝對方。突然,畫面中傳來「咔」的一聲,黃褲子女子的身體未動,但是小臂已然被對方掰到了右邊,可以清晰看到,黃褲子女子的胳膊在大臂處,發生了折斷。
  • 中美大豆博弈:掰腕子的累了,佔便宜的笑了
    小小的豆子,可是有中美兩個大國在掰腕子。掰腕子的很投入,旁邊可是有一堆看熱鬧的、準備火中取慄的,還有打小算盤的。2018年10月,一艘滿載著穀物和油菜籽的貨船從美國出發開往中東。但別管是20萬還是80萬,它們的頭等大事是沒有辦法像往常一樣把大豆賣給大洋另一端的那個國家。中國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市場,每年都會消費掉全球巨大的大豆產量。拿去年來說,美國大豆出口5313萬噸,超過60%的大豆被運往中國。但是,在今年,大豆在中美掰腕子的遊戲中有變成了齏粉之憂。
  • 成都世警會還有這些趣味項目:扔飛鏢 掰手腕 划龍舟
    除了人們想像中的常規項目之外,還會有一些特色有趣的項目:扔飛鏢、現代版「丟沙包」、兒時記憶掰手腕,需要一群人一起發力的划龍舟。  ●掰手腕  賽程時間:2019年8月10日  場館: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不限場地、不限年齡,掰手腕絕對是最接地氣的兒時遊戲之一。在國際上,腕力大賽有三大國際職業賽事,掰手腕也漸漸成為職業化比賽。
  • 蘇州:和我掰手腕,不管結果如何,杭州已經輸了
    蘇州:和我掰手腕,不管結果如何,杭州已經輸了!一種觀點認為,蘇州與杭州本是齊名的,現在被杭州不知道甩了多少條街了。一則杭州的人口和面積都遠超蘇州,二則杭州的阿里帶動了一大批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發展,蘇州一下子被甩很遠,想追都難。
  • 軍事新聞|中美博弈升級,這場生死大戰將決定中國的未來!
    新聞一:中國海軍船撈出美國無人潛航器,經美國多次交涉後歸還新聞二: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首次「突破」第一島鏈新聞三:中國與聖多美與普林西比恢復外交關係可一旦將這四條新聞連成一體,我們將會發現這些事件無不是中美博弈的結果,同時也預示著來年的中美博弈將會變的更加激烈。中美博弈升級就在這個月中旬,中美就無人潛航器的「撕逼」大戲著實讓國人看得目瞪口呆。很多中國人表示,知道祖國很猛,誰知道祖國這麼猛,真是長見識了!
  • 還有練習生表演吞拳頭、掰手腕
    導師黃子韜更是很實在的表演了兩個個人技,第一個是掰大拇指,黃子韜可以很容易地把大拇指掰直。第二個人技是動耳朵,兩隻耳朵分別動起來。看了兩位導師的個人技之後,練習生們的個人技是什麼呢?還有很多練習生有著奇奇怪怪的個人技,人氣選手徐藝洋表演了掰手腕。她可以把手腕掰到手掌和手腕碰到一起,小編嘗試了一下差點沒把手掰斷了,這個動作相當的難了,一般人不要輕易嘗試。
  • 無錫跟不上蘇州,江陰跟不上崑山,為和蘇州掰手腕,無錫放大招了
    無錫跟不上蘇州,江陰跟不上崑山,為和蘇州掰手腕,無錫放大招了!這個大招就是"錫澄一體化」。一種觀點認為,無錫和江陰縱然有產業上的協同,交通的緊密連接,但「一體化」是指建成區的連綿化。如果建成區沒有相連,依然還是「分散的城市群」,根本達不到撤市設區的條件。
  • 不用中國聲吶出手,中國漁民分分鐘擺平各種美軍無人潛航器
    去年年底,中美兩國之間發生了一段趣事,美國海軍「鮑迪奇」號測量船在菲律賓蘇比克灣西北約50海裡處投放了無人潛航器準備進行海洋測量。結果鄰近的中國海軍一艘救生船將其撈走。去年的「無人潛航器事件」被中國網友畫成了漫畫何為無人潛航器?首先,大部分無人潛航器在外形上與魚雷類似,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無人潛航器就是魚雷改進過來。
  • 俄將裝備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引領水下作戰新打法
    軍事評論員彰海雄介紹,搭載「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只是09851型核潛艇最突出的特點,除此之外,該型特種核潛艇也能執行常規的反潛、護航、威懾巡邏等任務。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視頻截圖 這應該算是「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最早的報導之一,而當時這個新聞鏡頭相當於從側面透露了其運載工具——
  • 敢與合資車型「掰手腕」,長安逸動PLUS憑的是哪些硬實力?
    「掰手腕」的底氣長安逸動PLUS敢和合資對手「掰手腕」?相信在分別體驗過產品後,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它的競爭優勢。設計層面,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要說最符合現在年輕消費者審美的,那非長安逸動PLUS莫屬。
  • 亞洲板塊深處發現地下大洋
    亞洲地下發現「大洋」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有關媒體3月1日報導,科學家報告說,他們在亞洲東部地下數百英裡的地方發現一個巨大的、面積與北冰洋一般大小的「大洋」。這個地下「大洋」是在研究人員掃描穿過地球內部的震波的過程中發現的。
  • 11年攻克難關,國產即食獼猴桃如何與海外巨頭「掰手腕」?
    原標題:11年攻克難關,國產即食獼猴桃如何與海外巨頭「掰手腕」? 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夏賓)你平時都怎麼吃獼猴桃?很多人習慣買回來在家放幾天,要不然實在酸牙根,而且太硬。這「被迫的習慣」映照一個現實:市面上的獼猴桃絕大部分是沒熟透的,消費者付出了等待的成本,很多時候等來的卻是獼猴桃軟了也爛了。
  • 美專家建議美軍發展進攻性無人潛航器
    原標題:美專家建議美軍發展進攻性無人潛航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可能獲得進攻性角色》的文章,介紹了布賴恩·杜拉的觀點。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杜拉在美國海軍學會博客上撰文指出,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或在未來衝突中扮演進攻性角色。  在大眾防務媒體上,水雷戰感覺受到冷落。
  • 俄「勇士」號潛航器抵達世界最深海溝
    這是俄羅斯深海潛航器在全世界最深海溝進行的首次潛航行動,一舉創下最大下潛紀錄,具有一定的軍事和科研價值。「勇士-D」號潛航器由自主無人下潛器、海底站和指揮控制設備組成。自主無人下潛器採用零浮力可浸透性結構,動力裝置由鈦合金製成,外廓由聚合複合材料打造,呈流線型,由4臺主電動機和10臺側推電動機推動。
  • 在澳州與Ranger、海拉克斯掰手腕,這款國產皮卡憑啥?
    以福特Ranger為例,憑藉的是出色的動力系統。這麼強悍的數據,難怪能在澳洲市場和福特Ranger掰手腕。
  • 俄方:發生事故的潛航器及事故細節屬絕密信息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在莫斯科表示,此前起火的科研深水潛航器型號以及相關事故細節均屬於絕密信息。  佩斯科夫稱,所有消息均第一時間上報俄總統普京。
  • 中美南海「亮劍」或成常態,蔡英文犯得起錯嗎?
    一文稱,隨著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挑戰「一中政策」,中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斷上升,美國與中國是否註定一戰,再度成為各界焦點。報導指出,中美在很多領域都是對手,但中美在競爭的同時,卻又能藉由競爭關係獲得利益;例如,面對中國崛起,中國鄰國在加強與美國建立軍事外交關係的同時,卻也加大對中貿易投資,在經貿關係上與中國綁在一起,中美的競爭關係反而同時讓中美都獲得利益。
  • 為何當年敢跟騰訊「掰手腕」,如今市值卻越來越低,少了千億呢?
    要知道國內的企業有非常多,但是真正能讓我們記住的幾個大佬,那就是馬雲、馬化騰、鍾睒睒等人吧,尤其是在國內網際網路大爆發的時候,多少企業都抓住機會,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不過有沒有記得當年,敢跟騰訊「掰手腕」的36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