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家網 作者:風花雪月
在中國的商業界,有兩個張勇非常出名,一個是執掌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的逍遙子張勇,一個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餐飲企業海底撈的掌門人。
很有意思的是,2018年9月對於兩位「張勇」來說,都算是一個「幸運時間」。
前者從馬雲手裡正式接過了阿里巴巴接班人的「接力棒」,後者因為海底撈上市而身價暴增。
2018年9月26日,對張勇來說,異常難忘的日子,創業歷經了漫長的24年,終於迎來了海底撈上市的那一刻。海底撈於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7.8港元,開盤漲5.62%,報18.76港元,市值逾千億,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餐飲企業。
海底撈的成功上市,令創始人張勇夫婦身價暴漲至570億元,這也令他在胡潤富豪榜上的排名從第825位(身家50億)一躍上升到第35位,晉升為全球餐飲業首富。
進入2019年,當許多創業公司都在焦急地盼望從寒冬中掙脫出來,進入到溫暖的春天,對於海底撈和張勇來說,則是一直沐浴在春天溫暖的陽光裡。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截止4月15日,張勇夫婦的財富在2019年增加了60億美元,增幅高達79%,成為亞洲財富增長最快的人,在全球僅次於澳大利亞礦業大亨安德魯-弗雷斯特。
這主要得益於過去一年來,海底撈亮眼的「成績單」。
據海底撈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海底撈收入為169.69億元,同比增長59.5%;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潤為16.46億元,同比增長60.3%;全年共新開門店193家。喜人業績促進給了投資人極大的信心,海底撈股價自今年以來已上漲逾72%。
截止發稿前,海底撈股價29.6港元,總市值1571.45億港元(約1344.6億元人民幣)。
1、技校生的逆襲之路
你或許難以想到,這位千億市值的餐飲巨頭的締造者竟然只有技校文憑。儘管如今已經功成名就了,但他也沒刻意包裝自己的學歷,在很多場合,他仍稱自己只初中畢業。
因為從小家裡窮,張勇並沒有上大學,也沒有接受太多高中的文化課教育,初中畢業後,父母讓他去了當地一家技校去學電焊技術,父母當時覺得,掌握一門技術日後好生存。
畢業後,張勇去了四川拖拉機廠當了一名電焊工,一幹就是6年。漸漸地,他覺得無趣了,想自己出來做點事兒,他做了三次嘗試,做博彩生意、汽油生意,最後一次自己支了4張桌子,在街邊賣起了麻辣燙。
但這幾次試水,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積累了不少「失敗」經驗後,1994年,張勇想踏踏實實開一家火鍋店。正當他為起什麼名字犯愁的時候,媳婦正好打麻將胡了一把「海底撈」(四川麻將術語,麻將中的「海底撈」即「海底撈月」,也叫「妙手回春」,指的是,場上摸到最後一張牌的那人恰好胡牌,屬於運氣要求特別高的胡牌)。火鍋店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很快,四川簡陽開起了一家名叫「海底撈」的火鍋店。
除了張勇夫婦,張勇的技校同學施永宏和其女友李海燕,也是海底撈的聯合創始人,啟動資金是四個人湊的8000塊錢。
最初4個人還是很「雞肋」的,那時候,張勇不會熬湯、連毛肚是什麼都不知道,炒料也不會,只好買本書,左手拿書,右手炒料,邊炒邊學,這水平可想而知,做出來的火鍋好不好吃了。
想要在火鍋之鄉四川生存下來,必須得做出差異化,尤其是在口味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最初因為味道不好,免不了被客人「找茬」,他只能給客人賠笑臉,做好服務。
漸漸地,張勇意識到,服務是海底撈的差異化優勢。於是,他要求店員積極做好服務,幫客人帶孩子、拎包、擦鞋,凡是顧客提出的需求,他們都盡全力去滿足,因為服務好,客人也願意來吃,甚至客人還會給火鍋的味道提意見。
令張勇沒想到的是,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味道的不足,受益於此,火鍋生意也越做越好,短短4、5年時間,海底撈在簡陽做到了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
1999年,張勇萌生了帶領海底撈走出四川的想法。第一站,他選在了西安,憑藉「服務高於一切」的理念,海底撈很快在西安站穩了腳跟。
在之後的20多年裡,海底撈的餐飲版圖不斷擴張,逐漸進入到鄭州、北京、上海、煙臺、溫州等城市,幾乎可以做到一二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此外,海底撈還開到了香港、臺灣。
2012年,海底撈在新加坡的第一家門店正式營業,邁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之後,海底撈門店陸續在美國、澳洲、韓國、日本等國家打開市場。
2018年度全年業績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年末,海底撈在海內外共開店466家,其中430家位於中國大陸,分布在國內109個城市,剩餘36家坐落在港臺、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2、地球人都拒絕不了的服務
從最初只有4張火鍋桌的火鍋店到如今門店遍布海內外版圖的餐飲巨頭,幾乎沒有人會否認,服務是促使海底撈走向成功的最大秘訣。
「服務至上、顧客至上」,在每一家海底撈的門店的顯眼處,都能看到這個口號。
短短八字,卻字字有力。幾乎任何服務行業都將服務奉為圭臬,但真正做到極致的屈指可數,而海底撈之所以成功,則是真正將服務做到了極致,甚至到了「變態」的程度,海底撈的服務號稱「地球人都拒絕不了的服務」。
幾乎每一個去過海底撈的人都對其無微不至的服務印象深刻。
顧客在排隊等餐時,可以享用免費的零食、水果,可以去做免費的美甲、擦鞋,小孩子可以去兒童遊樂區玩耍。當你在就餐時,服務員會為每位客人送來防止手機被弄髒的塑膠袋,為戴眼鏡的顧客送上眼鏡布,為長發女士送來頭繩,為孩子送來嬰兒車或嬰兒床,每隔15分鐘為你送來熱毛巾;即便用餐之後,也會收到主動奉上的薄荷糖.....
即便千人千面也能從容應對,海底撈奉行「一千個客人,就有一千種服務方式」。早期創業時,有客人喝完酒胃疼,張勇就為他送上熬好的小米粥,有客人誇讚店裡的辣醬好吃,臨走的時候,張勇就免費送他好幾瓶。
如今,張勇的這種「免費」策略已經被底下的每一位服務員運用的駕輕就熟,有顧客被蚊子盯了,服務員就專門跑到藥店買來風油精和止癢藥;有顧客的絲襪不小心掛壞了,結帳時,服務員遞來了全新的絲襪,還是3雙;有顧客餐後趕火車打不到車,店長旋即開出自己的車送他到火車站。
「只要顧客有需求,我們就做」,張勇曾如是說。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了……
有付出就有回報。極致的服務為海底撈招徠了大批顧客。據海底撈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度,海底撈服務了超過1.6億人次顧客,全年平均翻臺率為5次╱天,顧客人均消費101.1元人民幣。2018年集團收入約169億元,較2017年度增長59.5%,年內利潤約16億元,較2017年度增長了38.1%。
「我們相信服務是鑄就我們品牌的基礎,也是使得海底撈如今獨樹一幟、並如此成功的原因。」在當年上市時的招股書中,海底撈方面如是闡述服務對於企業的重大意義。
成功後的海底撈一度成為許多企業爭相學習的標杆,小米創始人雷軍要求高管體驗海底撈,還要學習海底撈的服務;華為曾要求公司高管體驗海底撈的服務,馬雲拋出一個「奇怪」的問題,「海底撈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
3、中國最好老闆
除了「服務」好客戶外,海底撈成功的另一大秘訣,則是「尊重員工,把員工當人看」。
如果說,服務是海底撈的「左膀」,那麼員工則是「巨人」的「右臂」。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滾滾而來的裁員大潮到現在似乎還沒有結束的意思,這場波及「大廠」、「小廠」的「優化」戰役中,各種「變態」的手段都使了出來,不少經歷過的人至今仍心有餘悸。然而,這樣的事情對海底撈來說,幾乎不太可能發生。
張勇認為,要把員工當人看,做到好就加薪升職,但做到不好的員工就要受到懲罰,升職加薪就不要想了,而且還會受到訓斥和降職。但他這麼多年來從沒開除過一個員工。
在中國商界,張勇算得上厚侍員工的典範了。
他認為,餐飲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就餐的顧客是人,員工也是人,只要想辦法讓員工把公司當成家,員工就會把心放在顧客上,只有當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會真正快樂的工作,然後通過他們來傳遞企業的價值觀。
海底撈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常為人稱道,為了讓員工對公司有家一般的歸屬感。張勇想出了很多「辦法」。
在生活上,張勇希望員工感受到「家」的快樂,不希望員工住在7、8人一間擁擠的合租宿舍,張勇把盈利的部分資金拿出來給員工租了寬敞明亮的兩三居室,裡面電視、洗衣機、空調、電腦、暖氣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人均面積不少於6平米,且步行20分鐘就可以到達工作地點。
為了鼓勵員工的生活積極性,張勇會安排人給表現優秀的員工的父母寄錢,這讓員工的父母很是自豪,員工也對此充滿感激,便更加努力的工作。但張勇覺得這還不夠,他斥資千萬建起了民辦學校,員工的孩子可以免費在裡面上學。如果困難的員工生病了,海底撈會從其專設的醫療基金裡劃撥一部分幫助員工減輕醫療負擔。
在工作方面,海底撈為員工設立了一套完善的晉升機制。海底撈採用的是「師徒制」,每個新入職的員工會分配一位師傅帶,店長負責考核及提拔普通員工,普通員工只要肯努力,4年之內便可晉升為店長。
「放權」是海底撈的管理智慧的體現,一線的普通員工被授予足夠的權限,不論出於何原因,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就可以給客人贈送一個菜、免一個菜品的錢,甚至免費整單,有效放權大大提高了一線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此外,海底撈還有一個「嫁妝」原則,一個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的店長離職,就給8萬的嫁妝,即便跳槽到同行那也給。
張勇認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員工能幹到店長以上的,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海底撈能有今天,每個幹部都有一份功勞和苦勞,所以不論什麼原因走,我們都應該把人家那份給人家。如果是小區經理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即便離職後的補償豐厚,但卻很少有人走,海底撈的員工離職率極低,尤其是幹部流失率幾乎為0,這在離職率普遍偏高、人員流動性大的餐飲行業極為罕見。
海底撈在員工的投入成本方面,也遠遠高於行業水平。2018年年報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海底撈集團共有69056名員工,其中66219名工作於中國大陸,員工成本從2017年31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人民幣50億人民幣,增長了60.8%,所佔收入百分比從2017年的29.3%上升到2018年的29.6%。
因為自己也是出身草根,在招聘方面,張勇幾乎從來不看文憑和學歷,這也導致了海底撈的員工多來自社會底層,農村出身、學歷不高。將心比心,看到他們,張勇好像看到了20多年前的自己,一路支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是他內心堅定的信念「沒背景沒學歷又不認命的人,只有靠雙手改變命運了。」
而成功後的張勇也將這個信念送給了自己的員工,並積極給予各種扶持,他希望同樣能夠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複製自己的成功。
這大概是中國最好的老闆了吧!
難怪有人感嘆,海底撈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