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深圳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平均通勤距離8.1千米。
軌道交通的出現,
極大縮短了大家的通勤時間,
讓更多打工人不再為全勤獎愁禿了頭。
如今,
深圳數條地鐵線路又迎來最新進展!
地鐵6號線支線首個區間隧道貫通,
2022年通車,
將銜接東莞地鐵
據悉,地鐵6號線支線中山大學站-科學城東站區間隧道日前順利貫通,成為該線首個雙線貫通的區間。
6號線支線計劃2022年通車,將銜接東莞1號線,深莞兩地居民往來將更便捷。
地鐵6號線支線起自光明區6號線光明站,止於深莞邊界,線路全長6.14公裡,共設4站,分別為:科學城東站、中山大學站、新明醫院站、光明站。其中,光明站為6號線支線與6號線的換乘站。
中科區間左線全長約1666.5米,承擔此區間任務的「二公盾17號」盾構機於今年3月從中山大學站始發,歷經280個日夜,於近日抵達科學城東站。同時,科深區間右線盾構也順利始發,拉開了科深區間盾構掘進施工的序幕。科深區間本次盾構始發區間右線長約537.7米,主要穿越地層為不同風化程度的泥巖與砂巖互層。
截至目前,6號線支線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完成並通過驗收。其中,新明醫院站附屬結構完成36%;中山大學站附屬結構完成33%;科學城東站附屬結構完成100%。
6號線支線是深圳軌道交通工程中連接深莞交通的關鍵節點,計劃2022年通車,建成後將銜接東莞1號線。屆時,深莞兩地居民往來將更快捷。
深圳地鐵16號線大運北站順利封頂
12月8日,隨著最後一塊頂板混凝土的澆築完成,由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深圳地鐵16號線大運北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全線第12座封頂的車站,為後續施工的快速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大運北站位於龍翔大道與黃閣路交叉口西北側,沿黃閣路東南至西北向布置,車站主體總長252.3米,淨寬20.8米,基坑開挖深度為18.6米至24.3米,採用明挖法施工,設置兩組風亭和六個出入口。
據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介紹,大運北站周邊環境複雜,工地現場離居民區、體育場館等高大建築物距離近,人流、車流量大,管線密集,車站主體基坑爆破振動和飛石控制難度大,施工時間受控;車站主體結構為拱形施工,車站小裡程端為高強度微風化灰巖開挖,且離次高壓燃氣管線較近,基坑開挖時巖石破碎難度大。
為確保車站順利封頂,施工方主動出擊,聯合參建各方多次召開協調會,精準施策破解前期燃氣遷改難題,成為全線首個完成燃氣遷改的站點。施工人員優化基坑土石方開挖及爆破方案,採用「靜態爆破+炮機破除」的施工方法,降低工程施工對次高壓燃氣產生的安全風險,順利完成開挖,並投入2套模板臺車加快主體結構拱形區域施工進度。此外,施工方還積極與周邊單位和居民溝通,主動調整施工時間,減少噪音擾民,營造和諧施工環境。
目前,大運北站附屬出入口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下一步,施工方將按照施工計劃,合理安排資源,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力爭春節前完成龍城西站主體結構封頂任務。
據了解,大運北站位於大運新城的幾何中心位置,且與規劃深惠城際及其支線換乘,其建設對於加快深圳東部副中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強龍崗中心城與外部地區的交通聯繫、帶動龍崗中心城大運片區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四線交匯!
深圳東部最大綜合交通樞紐開啟主體施工
地鐵14號線是深圳市域快線網絡中東部首條線路,起始於崗廈北,終於沙田站,全長約50.34km,連接起福田區、羅湖區、龍崗區、坪山區,並早已預留延伸至惠州的條件。
12月8日,由深圳地鐵集團建設管理,中國中鐵聯合體總承包、中鐵五局承建的深圳地鐵14號線大運樞紐車站13-16軸區段完成土方開挖基坑見底,標誌著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大運樞紐施工取得了新進展,項目開始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大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沿深圳龍崗大道西側呈南北向布置,地下三層、地上二層,總建築面積162798平方米,相當於22個標準足球場面積,主要由新建14與16號線車站、大小裡程明挖區間、換乘交通核龍崗大道下沉工程以及其他交通接駁地鐵商業服務等組成。
據介紹,大運樞紐是集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服務為主,兼顧出租、社會車輛等立體式無縫接駁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深圳東部唯一一個匯集城際、快線、普線於一體最大的交通樞紐。
建成後,將實現地鐵3號線、14號線、16號線及深大城際四線交匯,提高城市有效利用地下空間,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提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你最期待哪條地鐵線路開通呢?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秀瑜 肖晗
部分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 寧可堅 責編 李琰
校審 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