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這些年,習近平種了哪些樹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京郊,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一株新苗,一鍬厚土,一瓢清水,總書記親手植綠,蘊含著深意。

2014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不可想像,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麼樣子。」習近平深知,我國森林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夠。

「從見縫插綠、建設每一塊綠地做起」;「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人人出力,日積月累,讓我們美麗的祖國更加美麗」……每年植樹,總書記都會提出具體而細緻的要求。

連續八年,他持之以恆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

習近平強調,義務植樹是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不僅要把全民義務植樹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都要抓好,動員全社會參與。

樹木植於土,生態理念植於心。「保護好每一寸綠色」,在尺寸之功中累積綠色能量、守護綠色發展,讓盎然綠意滋養生態文明的土壤。

這就是生態之樹。

2019年,同少先隊員在一起

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總書記經常同少年兒童一起扶苗培土、拎桶澆水,不時語重心長地與他們談心。

「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從小培養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節約節儉意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無論是保持身體健康,還是樹立環境保護的主人翁意識,習近平希望孩子們像小樹那樣茁壯、向陽成長。

2017年,習近平同少先隊員一起為種下的樹苗提桶澆水,他對孩子們說,這是我們共同給樹苗澆水,實際上也在為你們澆水,這叫培育,培育年輕一代。「從小就給它扶正了。」

總書記深情的囑託為少年兒童成長引路,為中國未來「培土植綠」。

這就是成長之樹。

2012年,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種下一棵高山榕樹

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在鄧小平銅像不遠處親手種下一棵高山榕。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仙湖植物園也栽了一棵高山榕。

兩棵高山榕,生生不息,傳唱著春天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深圳。在這裡,總書記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鬥。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擼起袖子、接過「鐵鍬」,翻新改革的土壤,開拓發展的前程。

昂揚向上的高山榕,不斷茁壯成長,釋放出澎湃的生命活力。

這就是改革之樹。

2014年,在河南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泡桐,孕育蘭考的生命活力。

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人們親切地叫它焦桐。

2009年4月,習近平曾來蘭考參觀焦裕祿事跡展,並種下一棵泡桐。在幹部群眾座談會上,他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2014年3月和5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蘭考,強調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焦裕祿精神,在習近平心裡的分量很重。這種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震撼力、穿透力和凝聚力,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食糧。

泡桐,如焦裕祿精神的豐碑,根植在蘭考,根植在神州大地,根植在人們心中。

這就是精神之樹。

2014年,共植APEC亞太夥伴林

在土庫曼斯坦元首林種下杉樹、在白俄羅斯獨立宮貴賓林種植雲杉樹、在比利時為玉蘭樹培上新土……出訪時,習近平栽種象徵友誼的常青樹遍布海外。

外國領導人來中國時,習近平也邀請他們一同植樹。2019年北京世園會,習近平和外方領導人為一棵棵西府海棠培土、澆水,共培友誼綠洲。

2014年,習近平同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領導人或代表一道,在北京雁棲島上的夏園共同種下21棵白皮松,表達對亞太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良好祝願。

不僅親自栽種,習近平還多次借樹寓「誼」,寄託友好綿長久遠的希望。

同捷克總統澤曼舉行會談時,習近平指出,中捷合作如同一片蘋果樹林,我們既要摘蘋果,更要多栽樹;

在對吉爾吉斯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發表題為《願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

回望中非合作歷史,展望未來時,習近平引用典故: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聚木才會成林,合作方能發展。根植於中華文明,蔓生於全球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和諧共生的沃土中汲取養分,開枝散葉、根脈相連。

這就是友誼之樹。

202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一如既往帶領大家,為這個特殊的春天播種綠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進行,脫貧攻堅正在衝刺,全面小康期待收官。播撒綠意,傳遞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的時刻,我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既是以實際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又是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種樹植綠,也代表著一種信心,勢必用不屈與挺拔,對抗風雨、衝破陰霾,抵達抗擊疫情勝利的彼岸,見證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明時刻。

這就是希望之樹。

出品人:趙承

策劃:霍小光

監製:雷敏

文字:黃玥

攝影:蘭紅光、鞠鵬、李學仁、龐興雷、丁海濤

視覺: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相關焦點

  • 第一觀察 | 特別的節日,習近平提出特別的要求
    這是習近平連續第8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出節日祝賀。  7月30日下午,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築牢人民軍隊的精神支柱  在空軍航空大學航空館,習近平察看了東北老航校精神展陳和學校建設情況展陳。習近平叮囑大家銘記光榮歷史,把東北老航校精神發揚光大。  東北老航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被稱為「人民空軍的搖籃」。
  • 這個春天,從觀察窗外一棵樹開始
    可你真的觀察過它們是怎樣開始和完成這神奇而美妙的生命歷程的嗎?「我知道」有時候反而遮蔽了真正的豐富。我們今天重發一篇2017年的舊文,這個春天,不妨從觀察窗外一棵樹開始。在他們看來,並不是只有滿樹繁花或是黃葉遍布的樹才值得人們駐足欣賞,樹木在一生的各個階段中的微妙生理變化都是值得人們去觀察了解。對樹木進行精細入微的觀察,總會使作者感到無比的吃驚和興奮,這並不是她的誇張說辭,而是因為她打破了無視這些常見生命的習慣,用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樹木。
  • 農村哪些樹不可以當鎮宅樹,哪些樹最受歡迎?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哪些樹不可以當鎮宅樹,哪些樹最受歡迎?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野生植物,不過即使這樣,有些農民也會在房子周圍種上一些樹,美名其曰為鎮宅樹,在農村很多老人看來,鎮宅樹是不可以隨便種的,因為它關係著房子的運勢,所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鎮宅樹都有著那些寓意吧,看看你們有沒有種錯。
  • 門口這些樹不能種!看你家有幾種!
    大部分的農村人家裡都有個小院子,一些朋友經常會在院子前後左右種些樹來美化環境,但你是否知道,風水上樹是不能亂種的呢。住宅附近的樹木,就像動物身上的皮毛一樣,如果住宅附近的樹木長勢不旺盛,或是種的樹的種來位置對住宅不好,那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 院子裡適合種什麼樹 院子有哪些主要的裝修風格
    下面就是關於院子裡適合種什麼樹,希望大家都能夠及時了解院子有哪些主要的裝修風格,然後再根據家庭生活的安排,去選擇合適的裝飾方法和裝修風格。院子裡適合種什麼樹可以在院子裡種植的樹有很多,比如桂花樹、棗樹、石榴樹、葡萄樹、羅漢松。這幾種樹木都可種在庭院裡,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有著很好的寓意。
  • 習近平總書記,親手種下一棵"生命之樹"
    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來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同。」
  • 馬雲的螞蟻森林裡都種了哪些樹?對社會和生態做出了哪些貢獻?
    支付寶螞蟻森林是2016年8月27日上線,螞蟻金服為旗下支付寶平臺實名用戶推出的「碳帳戶」。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首期"碳帳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貢獻單車,地鐵出行、生活繳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就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在支付寶裡種一棵虛擬的樹。這棵樹長大後,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夥伴們,可以「買走」用戶的「樹」,而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真的樹。
  • 習近平重視哪些「老幹部」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帳號今日關注《習近平重視哪些「老幹部」》。全文如下:  「鬍子裡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當聽到彭麗媛的這首歌,感恩,也伴著種種甘苦,隨歲月發酵。孝敬,一個深刻而溫暖的詞,千百年來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緒。
  • 第一觀察|一個月內、兩座地標,習近平關注這件大事
    一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地標,出席慶祝大會,作出重要宣示。   其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勾勒了中國未來5年及15年的發展藍圖。   我們觀察中國改革發展大勢有了一個獨特的窗口。   深圳、浦東,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0年前,深圳等經濟特區誕生。
  • 農村庭院適合種哪些樹?種類太多,看自己是否講究樹的寓意跟功用
    說到農村庭院種樹,以前的農村土房子多,房子旁邊種的樹比較多,主要是為了遮陽乘涼和吃果子,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起樓房了,也喜歡在院子裡種樹,種的樹種類是比較多的,有果樹類,也有景觀美化樹類,要說適合在農村庭院裡種植的樹有哪些,種類是真的好多,就看你是出於什麼作用而種了,有沒有特別的講究
  • 大家來看看,院子門前種哪些樹好
    要在房子前後栽種樹木,也是有很多講究的,農村就很相信這句話「前不栽桑,後不種柳,院中不留鬼拍手」,意思就是說在房前不能種桑樹,在房子後面不能種柳樹,院子裡不能種楊樹,都知道楊樹容易給家裡召開一些東西。那麼在庭院屋前栽種樹,種哪些樹寓意比較好呢?俗話說「門前有棵槐,金銀財寶往家來」,種得好的話,會給家裡帶來好處的。
  • 花椒樹嫁接:花椒樹可以和哪些樹木嫁接?
    提要:花椒樹嫁接:花椒樹和什麼樹能夠嫁接?詩經中提到「椒蓼之實,繁衍盈生」,裡面的椒蓼便是花椒,在明代辣椒傳入我國之前,便是使用花椒進行調料,屬於我國的本土植物,歷史悠久,味道醇厚。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有沒有什麼方式讓這個優秀的植物進行改良呢?那就是嫁接。好的花椒品種有哪些,哪些可以作為嫁接品種呢?
  • 農村有哪些樹可以種在門前,哪些不可以種?不懂就出問題了
    有些人不懂,隨意在門前種樹,最後因此破壞了房屋的風水,導致家人患病,那麼門前到底能種什麼樣的樹呢?那麼我講幾種;第一、椿樹;《莊子逍遙遊》有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秋。因此椿樹是長壽之兆,後世又以之為父親的代稱,在風水上有護宅及祈壽功用。
  • 盤點習近平2015年首訪故事:從全家福到「歷史性步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景玥)4月20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赴印度尼西亞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首訪,期盼多時、矚目萬千。為「一帶一路」開局、為中巴友誼加碼、為周邊外交樹樣板,五天行程,高效、豐富,滿是生動的細節、沁人心扉的話語、務實有效的成果。
  • 2021年新年賀詞注釋版:習近平主席在牽掛哪些人哪些事?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2021年新年賀詞注釋版:習近平主席在牽掛哪些人哪些事? 歷史如果有刻度,一定會將2020年拉得很長。 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攜手走過。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第八次發表新年賀詞。
  • 第一觀察|這條大河,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內考察四次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在蘭州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去年9月17日,黃河下遊,河南。走進黃河博物館,了解幾千年治黃歷史;來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臨河廣場,眺望黃河鄭州段;這樣的節奏,足見這條大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分量。釋放一個信號為何一年內,總書記數次考察黃河?不得不提及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鄭州召開的那次重要會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 第一觀察|8個字體現這項決策在習近平心中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20日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此前在安徽馬鞍山考察時,他要求把相關工作做到位,讓廣大漁民願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後能夠穩得住、能致富。長江十年禁漁,在中華文明幾千年歷史上前無古人。
  • 2018年,習近平給這些人寫了8封「特殊」的信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都給哪些人寫了信?背後有哪些故事?梳理公開報導,除了向重要會議、重要事件等致信之外,2018年,習近平還寫了8封「特殊」的信。從青年學生到資深教授,從表演藝術家到民營企業家,習近平悉心關注人民生活和發展,寄語諄諄,期待殷殷。「你們的祝福讓我很感動,謝謝你們」2018年,農曆戊戌狗年。
  • 《習近平在廈門》教給青年人哪些成長要訣
    -------------------1985年6月,剛滿32歲的青年習近平從冀中平原農業縣河北正定,來到東南沿海特區城市廈門,開始了中國改革開放一線前沿的奮鬥與歷練。在近期出版的《習近平在廈門》一書中,那些曾經與習近平同志共事或交往過的親歷者以口述回憶的形式,為讀者真實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曆程,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總書記青年時代的胸懷、格局與擔當。新時代青年可以從中讀出哪些成長要訣呢?
  • 習近平2015年首訪故事:從全家福到歷史性步行
    4月20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赴印度尼西亞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首訪,期盼多時、矚目萬千。為「一帶一路」開局、為中巴友誼加碼、為周邊外交樹樣板,五天行程,高效、豐富,滿是生動的細節、沁人心扉的話語、務實有效的成果。記者整理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為您盤點習近平首訪11個觸動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