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據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Top10主題公園客流量達到6038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主題公園遊客數量跌至低谷,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主題公園乃至文旅產業逐漸復甦。12月3日,2020(第七屆)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京舉辦,就疫情後國內文旅產業及主題公園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峰會上,首寰文旅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並發布了《2020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
首寰文旅研究院成立,首次發布《2020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
首寰文旅研究院由北京首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由旅遊經濟專家魏小安和文化經濟領域的專家魏鵬舉擔任名譽院長。據介紹,研究院是致力於文化旅遊行業發展的智庫機構,為企業連結合作、產業創新轉型、區域整體規劃等方面實現全面戰略布局,搭建各方共覓商業機遇和更大合作空間的平臺。
峰會現場,研究院發布了首份專業報告《2020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調研結果分析,隨著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融入大量科技元素、注重打造沉浸式體驗的主題公園受到遊客歡迎。《報告》指出,近年來迪士尼及環球影城類的主題公園,通過內容和技術創新融合,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主題遊樂項目。當前國內主題公園越來越意識到科學技術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華僑城的歡樂谷規劃建設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遊樂項目,華強方特定位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題公園。這些主題公園都大量運用了聲光電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為主題公園增加了獨特魅力和吸引力。此外,疫情期間「雲旅行」快速發展,5G的鋪開、短視頻社交平臺的興起,讓「雲旅行」成為時尚。
關於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隨著競爭格局和市場發展的穩定以及近年來政府出臺嚴控文旅產業和地產項目捆綁等相關政策,國內主題公園更注重打造公園本身,包括注重細分客群、深耕IP內容、助推文化與高科技融合等,逐漸從「野蠻拓荒式」發展態勢向更健康、更成熟的發展模式轉變。預計未來五年,全球TOP10主題公園中,中國所佔份額將進一步提升,與主題公園結合的一站式度假目的地或將出現井噴式發展。
多年持續打造形成的IP,才能更好地與其他業態相融合
峰會現場還就中國主題公園及度假區行業的前景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旅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魏鵬舉分析,「『十九大』提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供給端,主題公園尤其是明年即將開業的北京環球度假區正是最典型的優質供給。整體來看,2021年的春天應該是文旅行業復甦的重要時段,而明年五一後會進入一個典型的引爆期。」
TEA全球主題娛樂協會亞太區主席趙陽表示,今年疫情對於全球文娛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但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文旅行業已開始呈現上升勢頭,在未來文旅發展趨勢中,IP的打造將越來越受重視。他認為,當前不少文旅企業在打造自身IP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無論是國際IP還是國內IP,對IP概念的定位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拍攝一部電影或是打造一個動物形象就是IP,其實IP對時間和空間都有一定要求。時間方面,大IP通常需要培育10年以上,如環球影城、芭比、史努比等;空間方面,除了單一項目,IP應用還包括戶外樂園、室內演出、玩具等新產品。」趙陽認為,通過多年持續打造形成的IP,才能更好地與其他業態相融合。
維亞康姆哥倫比亞國際傳媒集團尼克兒童頻道亞洲實景娛樂副總裁陳艾薇表示,在文旅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實景娛樂體驗會脫穎而出。目前,主流IP的數量越來越多,她指出,評定實景娛樂IP合作夥伴是否優質有三個標準,包括是否擁有強大的內容製作實力,是否在內容方面有推陳出新的能力;對方IP在中國是否有市場影響力;是否在實景娛樂領域擁有IP二次開發的實戰經驗等。「比如為了打造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不僅要為每一個IP打造屬於其特定年齡群的內容,也要為IP打造全年齡段的周邊延伸品,這會讓消費者和IP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建立情感的連接。」
此外,峰會還圍繞明年即將開業的北京環球度假區,深入探討項目即將帶來的消費體驗升級、周邊業態更迭以及跨區域產業聯動等。通州文化旅遊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趙軍表示,圍繞北京環球度假區這個核心,未來溢出效應將覆蓋70餘個門類、上下遊100餘個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百餘個行業受益,形成功能完備的文旅全產業鏈條。「目前我們已經吸引一批文旅頭部企業入駐,未來將在旅遊、科技、娛樂、文化各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首都文旅產業新地標。」
新京報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趙琳
圖片 峰會組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