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河南的淅川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因為在春秋時期,楚國的800多年的歷史中,就有300多年,定都在丹陽,也就是現在的淅川。河南淅川悠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它的自然環境也很優越,所以這個地方就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等你來到淅川的時候,我覺得你一定要看的名勝古蹟就是位於縣城西北部,河南、湖北、陝西三省交界處的荊紫關古鎮。
根據記載,唐代的時候有了荊紫關鎮,它處於「丹江通道」和「商淤古道」,所以自古以來這個地方就是商業貿易的中心和軍事要地。在明清時期的時候,這裡是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這個古鎮中有十三家騾馬店,二十四家大商行,他每年運出的桐油有5萬多公斤,生產出的漆料有7.5萬公斤,運進的食鹽有20多萬公斤,還有著大批量的百貨商品,曾經被譽為「小上海」。
其實有很少人知道,成語「朝秦暮楚」的典故,其實這個成語就出自荊紫關。話說春秋戰國的時候,秦國和楚國頻繁發生戰爭,當時荊紫關是兩國的交界之地,有一部分是屬於秦國的,而另一部分是屬於楚國的。公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兩國爆發了著名的「丹陽之戰」,最終結果是秦國獲勝,秦國獲勝之後將荊紫關全部納入到自己國家的版圖中,不久之後,兩國的關係緩和了許多,和好了,秦國又把佔領的土地還給了楚國,所以就有了「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現代漢語詞典將這個成語解釋為:一時傾向秦國,一時又依附於楚國,比喻人的反覆無常。
與烏鎮,周莊等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古鎮相比,荊紫關古鎮有著特別豐富的古建築文化遺址。公元1772年,創建了一條「明清一條街」,這條街全長有2.5公裡,在街道的兩旁有1500多間清代建築,在街道的最南端有一座關門,有七米之高,這些建築都可以展現出古鎮當年的繁盛景象,在2001年的時候,「明清一條街」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前的時候,各大商行之間為了爭奪市場,獲得客戶,在荊紫關古鎮修建了大量五彩繽紛的廟宇會館,其中有一個會館叫做「平浪官」,始建於清崇德三年,這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楊泗爺神廟,也是古鎮的標誌建築之一。在2013年的時候,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中國古鎮》郵票,其中第4枚就是荊紫關的「平浪宮」。
在中國的版圖上,三省交界的地方有42處,但是同時位於三省鎮級政府之間的古鎮,就只有河南淅川縣荊紫關鎮這一個地方。當地鎮政府,南邊距離湖北十堰市白浪鎮有5華裡,西邊距離陝西商洛市白浪鎮有5華裡,在它的背面靠著一座座山,丹江貫穿其中,它被稱為「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
從荊紫關鎮出來向西走,過了丹江大橋,走大概2.5公裡左右,就來到了陝西白浪鎮的白浪街,這裡有著三種不同的方言,在街上也有著不同美食的香味。有一個三省亭,位於白浪街東頭,這就是湖北,陝西和河南的三省交匯點。
傳說,三個省份,曾經因為邊界的問題經常發生糾紛,有一天夜裡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塊石頭,恰好落在了三省交界處,人們都認為這是天上的神仙顯靈通,為百姓化解了糾紛,於是就以這塊石頭為界,大家都不再爭鬥了,這就是「三省石」,也成為名氣高的「一腳踏三省」之地,有很多遊客都趕來體驗。
本文由陳澳林lin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