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新絲纏角粽, 艾草菖蒲家家節」。6月6日,端午節前夕,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全體師生讀詩誦詞、插艾燻艾、包粽子、搓艾絨,以獨特的傳統實踐活動慶祝端午佳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探尋端午節的由來,本學期,楓樹山大橋小學成立了專題研究小組,他們翻典籍,查資料,從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歷史教育》到《詩經》《楚辭》,都細細研讀。專題介紹環節,小組成員向全校師生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娓娓道來,引經據典,同學們聽得認真,收穫滿滿。
為了了解古人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同學們從詩詞入手,他們從《詩經》的「彼澤之坡,有蒲與荷」到宋詞的「菖蒲角黍家家節」。詩詞彙環節,小組成員信心滿滿的教大家誦讀端午詩詞,同學們琅琅的誦讀聲給這個端午節增添了濃濃的書香氣息。
艾草菖蒲捆綁插在門上以驅蟲闢邪的習俗古已有之,今天,楓橋學子把種植園裡自己種的艾草、菖蒲收割起來,插在教室門上,把自己親手搓的艾絨卷的艾條點上,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艾草的清香飄滿整個校園。半年來,研究小組成員從學習艾草、菖蒲的種植技術到自己播種、鬆土、除草,一步一步呵護他們的成長,既體驗了收穫的喜悅,又增強了動手能力。他們還給自己卷的艾條擬定了品牌、設計了商標,愛爾康牌寓意艾條能預防疾病,帶給人們健康,巒山牌借用艾葉的形狀像層巒疊翠的山峰,楓橋牌從學校名字中取字,讓大家記住楓樹山大橋小學開展的這次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每個品牌都代表著孩子們的美好祝願。
粽子是端午的一大美食。看那裡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正是楓樹山大橋小學師生共同包粽子的區域,大家你拿粽葉,我裝米;你捲成型,我綁線。方型粽、角型粽,都代表著孩子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楓樹山大橋小學端午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依託學校綜合實踐勞動場所,通過種植、研究與中華傳統節日相關的植物,製作與端午節相關的食品、用品,探索這些植物背後蘊含的文化底蘊,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和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更加培養了孩子們科學探究的精神,增強了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