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源於十五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
俳句是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這種詩歌形式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同時在日本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俳句的意境與漢詩更多有相通之處。而日本俳句詩人,大部分收到漢唐文化的影響會寫漢詩,並且在很多俳句裡可以看到我們漢詩的影子。
松尾芭蕉日本俳句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俳聖,他將一般輕鬆詼諧的喜劇詩句提升為正式形式的詩體──俳句,並在詩作中灌輸了禪的意境。而他的作品也多受到杜甫的影響,其死後被發現陪葬了杜甫的詩集,接下來我們欣賞俳聖松尾芭蕉的作品
《小蟲》:小蟲漂泊一葉舟 何時靠岸頭
《古池塘》: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音響。
《小蚊》:陋室無長物,小蚊款嘉賓。
《蟬》:靜寂 蟬聲入巖石。
《別離》:與君之別 蛤蚌分離 我行遲遲秋亦逝
《旅途》:旅途罹病,荒原馳騁夢魂縈。
《落花》:樹下肉絲菜湯上 飄飄灑落櫻花瓣。
《春雨》:綿綿春雨懶洋洋,故友不來不起床。
《竹林》:大竹林裡明月光,間聞杜鵑聲感傷。
《懷古》:昔日雄關今不見,秋風掠過竹桑田。
《雪朝之鳥》:尋常鳥可憎 喜見雪朝來。
《道旁朝顏花》:我騎行道上 馬食道旁花。
《銀河》:怒海湧銀河 流來佐渡島。
《春歸》:尋青春已歸 追至和歌浦。
《最上川》:齊集夏時雨 洶洶最上川。
《牽牛花》:拙匠畫牽花 牽牛花亦美。
《富士之風》:扇攜富士風 送禮回江戶。
《日光》:好輝煌,濃淡綠葉映日光。
《江戶》:草庵辭舊主,從此居中多倩影。
《千住》:春將歸,鳥啼魚落淚。
《笠島》:欲往笠島行,無奈五月梅雨泥濘道。
《小松》:彤彤夕日雖無情,涼爽又秋風。
《悲歌》:墳墓也震動 我的淚聲似秋風。
《借宿》:疲憊不堪借宿時,夕陽返照紫藤花。
《秋日》:炎炎赤日當頭照,蕭瑟秋風席地梳。
《奈良古寺》: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滿堂寺廟深。
《芒鞋》:芒鞋鬥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病中吟》:飄遊旅次病中人,夢徘徊荒野林。
註:芭蕉五十一歲,死於旅途中的大阪,臨終前,還「切望於風雅」,留下這最後的名句。
《野馬四吟》:金屏畫古松,蟄居過冬。
註:野馬即志田野坡的號,《炭包》的作者。四吟是四人的聯句。
《夏日》:命也如此 只有鬥笠下 稍得些涼意。
《寒鴉》:寒鴉棲枯枝 深秋日暮時。
《竹林》:客宿竹林中 棉弓彈出琵琶聲 感我寂寞情
《異鄉》:戶客居己十年 便指是故鄉
《歲暮》:歲暮未能歇 仍須戴笠穿草鞋
《登山》:山路費尋攀 居然眼見紫羅蘭
《如花》:嵯峨之竹 涼風入畫圖
《難眠》:獨酌更難眠 夜來風雪天
《秋月明》:秋月明 一夜遠他行
《雪紛紛》:今朝雪紛紛 許是有人進箱根
註:箱根為地名。(此地溫泉十分的有名)
《黃昏》:秋日黃昏 此路無行人
《無題》:真悽清規 往昔金盔下 今聞蟋蟀聲
《魚店》:看見魚店裡 露出白牙鹹家魚即 感到有寒意
《病雁》:離群病雁 獨下旅途夜裡寒
《松島》:松島夏月夜 碧水為衣裳
《望那方》:望那方 眼底景物皆悽涼
《知了》:知了在叫 不知死期快到
《花開》:不知何處花開 香氣撲鼻來
《山茶花》:山茶花 花瓣一散水珠落
《螢光》:螢光閃閃草葉上 眼看墜地又開揚
《打魚人》:打魚人家日難熬 蝦米幹旁蟋蟀跳
《明月》:明月飛上天際 潮頭湧到門前
《春風》:長堤步春風 闢雀亂聚草叢中
《荻花》:涼秋九月白荻放 一升露水一升花
《食粥》:粥味滴滴佳 腸中春欲蘇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這是我對松尾芭蕉俳句的感受,可能日語原文帶來的意境更為不同吧,你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