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廖培金)4月5日上午,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在屬下廣州市新塘華僑公墓管理所內舉行「清明祭掃 追思無限」集中祭掃活動,工作人員為逝者默哀、鞠躬,併到墓碑前獻上鮮花,為不能到現場掃墓的逝者親友完成祭掃心願。據了解,該公墓今年共採購了4.4萬枝鮮花,從4月3日起開始代祭,到4月6日將完成公墓所有墓地的祭拜。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因為市民群眾不能到現場祭拜,墓地管理費、骨灰寄存費等費用可延期至2021年清明節期間繳納,不收取滯納金等額外費用。
1080位先人節地花壇葬 骨灰罈可降解三年左右融入自然
上午9時,廣州市新塘華僑公墓管理所大門處,音樂低回、鮮花環繞,一場肅穆的集中祭掃活動在此舉行。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著裝整齊,列隊參加,全體人員集體靜默悼念逝者。在主持人誦讀完祭文後,工作人員依次敬獻鮮花籃、鞠躬行祭拜禮,傳達親人的思念之情。
隨後,工作人員來到花壇葬區「怡安新苑」,為長眠在此的逝者敬獻花籃,用鮮花寄託對故人的哀思,感謝他們對生態節地安葬的支持。據了解,怡安新苑花壇葬啟用於2010年,是廣州民政踐行綠色殯葬理念的創新實踐,它採取集中安葬的方式,將逝者骨灰盛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罈中深埋地下,上面種植花草,不留墳頭,並在紀念碑上鐫刻先人芳名以作紀念。隨著時間流逝,骨灰將與泥土、鮮花融為一體,原地可循環安放新的骨灰,完全符合「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是重要的生態安葬方式之一。
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主任侯雪軍表示,「根據廣州市民政局的部署要求,我們一直推行生態葬法。10年間,共有1080位先人的骨灰安放在怡安新苑花壇葬區,生態花壇葬的規模逐年增大,綠色殯葬理念逐漸為群眾所接受。」據介紹,今年重陽,新塘華僑公墓還講舉辦第11屆花壇葬,在怡安新苑安花壇葬是可自然降解,三年左右,骨灰就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花壇葬可一直循環使用,是節地生態安葬,有需要的家屬可在新塘華僑公墓進行預約。
家屬不能現場拜祭 公墓採購4.4萬枝鮮花免費敬獻
在新塘華僑公墓草坪葬墓區,工作人員正在擦拭墓碑、敬獻鮮花、鞠躬行禮。由於今年家屬不能前來祭拜,工作人員代為免費祭拜。「我們集中採購了4.4萬枝獻花,清明節期間,按照『一墓一花』要求為長眠於墓園的逝者敬獻鮮花。這次集中祭掃是對傳統拜祭習俗的傳承尊重,更是對生命的關懷敬重。」侯雪軍主任介紹說,家屬也可以通過微信搜索「銀河園」或者通過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官網登錄「網上拜祭服務平臺」開展網絡祭祀,祭奠親人。
據介紹,新塘華僑公墓目前有4.2萬先人安葬於墓地,還有4.6萬骨灰寄存在骨灰樓。每年清明,前來這裡祭拜的人流車流眾多,清明期間要迎接祭拜大軍超過50萬人次,車次超過10萬臺。今年清明情況特殊,墓園通過廣泛宣傳廣州的防控措施,暫停群眾現場拜祭,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諒解。但傳統清明節日,對於市民祭拜的需求仍然要滿足,侯雪軍介紹,從4月3日開始,工作人員開始「一墓一花」代為祭拜先人,到4月6日將完成所有墓地的代祭。而骨灰樓寄存的骨灰則採取集中敬獻花籃、誦讀祭文、三鞠躬的流程進行集中拜祭。
墓地管理骨灰寄存等費用可緩交
據了解,廣州疫情防控期間,墓地管理費、骨灰寄存費等費用可延期至2021年清明節期間繳納,不收取滯納金等額外費用。侯雪軍介紹,每年清明期間的話,是墓地管理費、骨灰寄存費等續費比較集中的時期,由於今年受疫情影響,市民群眾不能來現場祭拜,市殯葬服務中心制定了相應的便民、惠民服務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間,可以先不續費,待疫情解除後,市民可以現場祭拜時繳納,或明年清明來祭拜再繳費,期間不收取任何滯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