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在歐洲和俄羅斯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一個硝煙中的雅努斯

2020-08-28 夏夢奇遇記

薩爾瑪提亞人來了,又走了;阿爾瓦人來了,又走了;十字軍來了,又走了;蒙古人來了,又走了;沙皇來了,又走了······ 在腥風血雨中求生存,在大國強權下求獨立,在風雨飄搖中不放棄。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大國的夾縫中的烏克蘭,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如同多變的天氣,晴雨卜測。被蹂躪、被奴役、被徵服,似乎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的宿命。

烏克蘭的母親河——第聶伯河

我去烏克蘭的時候,剛好趕上下雪,一出飛機,只見天地之間,一片蒼茫。從機場前往酒店的途中,目光所及之處,也都是白茫茫一片。似乎整個烏克蘭都覆蓋在皚皚白雪之下,看上去純潔又肅穆。車子穿過第聶伯河的時候,側耳細聽,有水潺潺地從河底流過的聲音。確定了有水流動之後,心底一顫,原以為冰冷肅穆的世界裡,應該沒有什麼值得留戀,沒想到在這蒼茫的天地之間,在鋪天蓋地的白雪之下,仍有生命奔流不息。

看著穿城而過的第聶伯河,我的思緒越飛越遠。1943年8月,為了佔領基輔,搶奪烏克蘭豐富的糧食資源,穿城而過的糧倉大動脈——第聶伯河,就成為蘇德爭奪的關鍵點。此時,蘇軍的突擊鋒線,和德軍的後衛幾乎是肩並肩向第聶伯河飛奔。那時,第聶伯河邊上,炮擊聲、槍戰聲、拼刺聲乃至徒手搏鬥的喊叫聲,各種聲音交匯在一起,此起彼伏,在兩支平行前進、側敵行軍的部隊間不斷的爆發。

幸運的是,河道寬闊、水流湍急的第聶伯河,有著十分適於在西岸(蘇軍)組織防禦的天然地形,因為第聶伯河的西岸高出東岸和河面不少。在一片你死我活犬牙交錯中,9月21日,瓦杜丁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先鋒飲馬第聶伯河。而這場紅與黑的生死競速,讓這條貫穿歐洲的第三大河為之變色。

「我們到達第聶伯河了!」隨著捷報傳遍了散布在烏克蘭荒原上的蘇軍部隊,勝利的喜悅讓紅軍上下暫時忘記了整個夏季作戰中積累的疲憊和損耗,慘重的傷亡也被暫時放到了一邊。烏克蘭偉大詩人舍甫琴科的悲嘆,和那哀嘆背後的渴望,再次迴旋在腦海裡:

「哦,天哪,我的親愛的!這世上竟是如此的艱難,

生活是如此的心酸——可是想活呀,

想看見太陽如何照亮人間,

想聽到大海如何奔騰飛舞,

鳥兒如何歡叫,灌木叢如何喧鬧,

少女如何吟唱心中的歌……

哦,天哪,我的親愛的,歡快地生活該多美妙!」

靜靜地,第聶伯河流經俄羅斯,也流經烏克蘭;它流經大國,也流經小國;它流經義國,也流經不義國……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奔流不息的第聶伯河河水,滾滾向前,從古流到今,從未止息,並將繼續向南,不斷流淌。

巧合的是,我在基輔住的酒店——基輔費爾蒙特大飯店,正好位於第聶伯河邊上。推開窗戶,不僅能欣賞到第聶伯河的流水,還能觀賞到河岸的城市風光。尤其是每天早晨享用早餐的時候,都是我最期盼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我可以一邊吃著美食,一邊透過酒店的餐廳的玻璃窗戶,欣賞著在茫茫天地間像流動的絲帶一樣的第聶伯河,這樣的場景,怎麼能讓人不心動呢?,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恩怨

提起烏克蘭,俄羅斯是緊隨其後的關鍵詞。以至於專業研究烏克蘭的歷史學家都說:「我在多年的蘇聯史研究中,幾乎沒有把烏克蘭作為一個獨立的對象來加以研究,烏克蘭只是蘇聯的一部分。對它的所有分析與綜述都是融於對整個蘇聯的分析與綜述中的。也就是說忽略了烏克蘭無論是作為政治實體,還是作為地緣結構的獨特性。這種情況不僅止於我,我的同行也大體如是。因此我們有一系列的蘇聯史研究和蘇聯史,卻沒有獨立的烏克蘭史研究和烏克蘭史。」

作為獨立的國家,專業研究烏克蘭的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也並未細分兩者的差別,可見烏克蘭歷史與俄羅斯歷史聯繫之緊密。實際在歷史上,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古代東斯拉夫人——羅斯人的後裔。現代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等民族,也都是以基輔為基地發展起來的,它們的共同祖先就是「基輔羅斯」。


「基輔羅斯」最初出現的時候,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居住在羅斯土地上各個不同的部族和部落,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各異的習俗,但無論是在這塊土地上居於領導地位的「大民族」,還是處於被領導的「小民族」,都認為自己是「羅斯」的一部分。也因此,從「基輔羅斯」到現在的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恩怨情仇,在上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早已交織在兩個民族的血脈中,難捨難分。

在基輔羅斯時代,在基輔大公的帶領下,羅斯人南徵北戰,使得原有的疆土大大擴展,現在東斯拉夫人分布的範圍都是那時打下來的。及至13世紀,蒙古人的金帳汗國佔領了基輔羅斯,在韃靼蒙古入侵後,「小羅斯」和「小俄羅斯」這兩個名稱,才開始被廣泛使用。此後又經歷了100年左右的時間,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羅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

及至近代,處於俄羅斯和歐洲政治鬥爭夾縫中的烏克蘭,因為其地理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又因期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的自我因素太弱,而受外來幹預的因素過強,這也決定了它被各國和各種力量爭奪的宿命。也因此,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依舊如影隨形;歐洲列強對烏克蘭,仍虎視眈眈。

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相通的風俗習慣,以及相同的宗教信仰。所以歷史上,它們有和諧相處的甜蜜時期,也有過劍拔弩張的緊張時刻。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籤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併,結盟後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度過一段蜜月期。

但好景不長,二戰同盟國勝利以後,烏克蘭境內民族主義覺醒,烏克蘭人開始爭取民族獨立運動。1986年4月26日的車諾比核電站輻射外洩事件,是烏克蘭獨立開始的標誌性事件。1991年12月5日,剛剛當選烏克蘭總統的克拉夫丘克,宣布烏克蘭退出1922年建立的蘇聯的聯盟條約,並決定不再籤署任何新的聯盟條約。就此,烏克蘭結束了337年的和俄羅斯的結盟歷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獨立後的烏克蘭,依舊面臨兩難的選擇。一面是虎視眈眈的歐洲列強,他們希望通過烏克蘭,讓俄羅斯投鼠忌器;一面是如影隨形的俄羅斯,希望通過烏克蘭,制約掣肘歐洲列強……被兩面夾擊的烏克蘭,好似西方神話中的門神雅努斯——有兩張面孔。祂守護著烏克蘭,也詛咒著烏克蘭。

烏克蘭的女人們——民族不能承受之重

在烏克蘭旅行的日子裡,雪一直窸窸窣窣下個不停,白茫茫的雪花早已積了半尺來厚,行人踩在上面,咯吱咯吱作響。也許是雪太大,也許是天太冷,基輔的大街上,偶爾能看到當地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也只有在這時,少女的愛美之心,眾人一看便知。因為在這樣大雪紛飛的天氣裡,只有年輕氣盛的少女們,為了凸顯好身材和美麗的容顏,才會選擇超短裙,高跟長筒靴,外加一件貂皮大衣,只要能夠美麗動人,凍點兒也無所謂。

而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女子,都會選擇保暖為主,不再追求美麗「凍人」。她們大都長筒羽絨服外加ugg,甚至有人還用大圍巾把頭也包起來,總體打扮以簡單便捷為上,遠遠看去,她們仿佛移動的大粽子。也因此,單從衣著上,就能判斷出一個女子年齡的大小。一路上走馬觀花的看過各色美女之後,這才反應過來怎麼滿大街的美女,男人卻很少見?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二戰期間,為了保家衛國,烏克蘭的男人們都上前線打德國人去了,而那一次戰爭實在是太慘烈了,參戰的烏克蘭男人,十有六七永遠再也沒能回來家鄉。這個消息讓我震驚不已,因為二戰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了,在經歷了70多年的發展,烏克蘭的男女人口比例仍舊這麼懸殊,讓我很是不解!

帶著疑惑我查找了一些資料,原來據統計,戰爭期間,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死亡人數在1600-1800萬之間,其中70%是男性。根據聯合國數據調查,正常情況下,全球的男女比例大致為102(男):100(女)。也就是說,按照正常的出生比例,男性缺口在1000萬左右,如果要維持良性平衡,起碼需要100年時間。一個民族的復原如此緩慢,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一場戰爭,毀滅的不僅僅是活生生的生命,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基輔的馬路曲曲折折,稍不留心就會在岔路口拐到另一個街區,但因為城市本身不大,兜兜轉轉之後總能回到最初的原點。我最喜歡的,還是在馬路邊上隨處可見的咖啡攤位前,買一杯暖暖的摩卡捧在手心,然後踩著咯吱咯吱的雪,並沒有特定的目的地,只是信馬由韁地走,漫無目地的溜達。看著街上那些賣花女在兜售鮮花,彈吉他的年輕人在嫻熟的撥弄琴弦,美麗的女子匆匆而過時留下的一抹幽香,睡地下通道的乞人面前的麥當勞口袋,雪地裡打雪仗的情侶,教堂裡虔誠祈禱的信徒,街邊兜售紀念品的小販······這些流動在城市各處的畫面,一幀幀投射在腦海深處,成為專屬於自己的視覺記憶。

烏克蘭民族主義啟蒙文學家的遺囑

「那些被囚的人啊

被迫講著我們敵人的語言

他們如何能夠理解自己民族的詩歌

而這些詩歌又如何能用外語唱誦

但忘記它們則是更為嚴重的恥辱」


這是被公認為烏克蘭民族主義啟蒙文學家、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現代文學語言的建立者的塔拉斯·舍甫琴科在《巴比倫之囚》中聲嘶力竭的吶喊。這個出身於基輔農奴家庭,14歲時被迫給地主當僮僕,熱衷學習創作的年輕人,在烏克蘭因戰亂而四分五裂的曠野中,那如黃鐘大呂的呼號聲,不啻是一種凝聚力。他通過詩歌號召烏克蘭脫離沙皇俄國的統治,把自己畢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為祖國的獨立、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的遺產而堅強奮起拼搏。

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舉行全民公決,以壓倒多數的贊成票批准了烏克蘭獨立法令,隨後選舉了國家總統。一個新的國家——自主的、獨立的烏克蘭誕生了!!!塔拉斯·舍甫琴科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終於實現了,想來老爺子泉下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如今塔拉斯·舍甫琴科作為烏克蘭的象徵享譽世界,在許多國家都能看到他的紀念碑和作品譯文,烏克蘭各院校、劇院、廣場、街道、城市都以他的命名,烏克蘭國家歌劇院、基輔國立大學、基輔市中心林蔭道都以這個值得民族驕傲的名字命名——塔拉斯·格裡戈裡耶維奇·舍甫琴科。

如果說獨立之精神是一個詩人流芳百世最寶貴的遺產,那麼凝結著歷史事件記憶的場所則是所在地方珍貴的遺蹟。時至今日,烏克蘭基輔的獨立廣場是每一個抵達這個國家的人都應該瞻仰的聖跡。獨立廣場坐落於基輔的市中心露天廣場地帶,自從基輔羅斯時代被確立後,它的名稱經歷了多次更改,現在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991年烏克蘭宣布脫離蘇維埃聯邦而修改的,它被稱為「烏克蘭第一廣場」。


在烏克蘭第一廣場上的佩切爾門佇立著,門上站著手持利劍和盾牌的米哈伊爾大天使雕像,傳說中米哈伊爾大天使是基輔的庇護神;東南角有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校舍外面有紀念柱,斯拉夫傳說中的女神比列吉尼亞置於柱頂。柱旁是噴水池,豎立著英雄群像。獨立廣場中有三兄妹雕塑,他們被認為是基輔的奠基人。廣場西邊還有一個和平柱,柱頂上有一個不斷旋轉的地球儀,地球儀被和平鴿所環繞,象徵著世界和平。

生前為烏克蘭獨立用嘶啞的喉嚨吶喊並至死不渝的舍甫琴科,臨終前依舊對這塊被暴風雨打擊的土地念念不忘,艾青曾深情的慨嘆:「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舍甫琴科則用一生踐行了自己對這片土地的強烈的愛。

「當我死了的時候,

把我在墳墓裡深深地埋葬,

在那遼闊的草原中間,

在我親愛的烏克蘭故鄉,

好讓我看見一望無邊的田野,

滾滾的第聶伯河,還有峭壁和懸崖;

好讓我聽見奔騰的河水,

日日夜夜在喧吼流淌,

當河水把敵人的汙血,

從烏克蘭衝向蔚藍的海洋······

只有那時候,我才會離開,

祖國的田野和山崗——

我要一直飛向,

上帝所在的地方。

但在這樣的日子到來以前,

我覺不會祈禱上蒼,

把我埋葬以後,大家要一致奮起。

把奴役的鎖鏈粉碎的精光,

並用敵人的汙血,

來澆灌自由的花朵,

在偉大的新家庭裡,

在自由的心家庭裡,

願大家不要把我遺忘,

常用親切溫暖的話語將我回想。」

——1845年12月25日於彼烈雅斯拉夫  

(戈寶權 譯)

這首詩是謝甫琴科1854年12月25日,也就是聖誕節那天,在烏克蘭的古城彼烈雅斯拉夫臥病時寫成的。舍甫琴科的這首詩是原是沒有標題的,但由於詩裡寫出詩人死後的遺志,因此這首詩也被稱為《遺囑》。

烏克蘭,這個處於硝煙中的雅努斯。何其不幸,被蹂躪、被迫害、被欺辱,在漫長的戰爭間隙,尋求偶爾的和平;又何其有幸,有人守護,有人謳歌,有人奉獻,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始終希望著,期盼著……

【我是夏夢,不跟風,不做白日夢。】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 殖民地時代仍能保持獨立
    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殖民地時代保持獨立的國家在整個殖民時代,歐洲列強幾乎劃分了全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就連冰天雪地的南極洲都。被劃分為各自的勢力範圍,無數的民族被奴役、無數的國家被吞併,延續幾千年的文明都被滅絕。西方人耀武揚威的吸取殖民地財富。
  • 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土耳其」,該怎樣在夾縫中求生存?
    土耳其位於亞洲的西亞地區,主要位於小亞細亞半島,地跨亞歐兩大洲,北臨黑海,隔土耳其海洋與歐洲相望,西臨愛琴海,南臨地中海,東南方向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被稱為「星月王國」,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在伊斯蘭教中遜尼派和什葉派針鋒相對,土耳其與什葉派掌權的國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都有接壤。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剛好地處西方勢力和俄羅斯勢力的交匯地帶,誰都想把土耳其作為自己的戰略緩衝地帶,土耳其如果處理得好,就能夠左右逢源,但是處理不好,就會左右打臉。
  • 羅馬尼亞:在世界夾縫中搖擺逐利的小國
    似乎這樣的版圖象徵著羅馬尼亞是來自黑海的一個強有而力的拳擊手,做勢要打進歐洲內陸一樣。 但這個看似拳頭的國家,卻被匈牙利、烏克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五個國家包圍起來,預示著再有力量的拳頭也無法大展拳腳的樣子,就像是羅馬尼亞在歐洲的地位——夾縫中求生存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 新加坡的漢語正在消亡,而馬來西亞的漢語在夾縫中求生存!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問題與事實不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漢語教育都處於被壓制狀態,並非社會主流,兩國政府也沒有所謂的大力推廣漢語之舉!一、新加坡的漢語:日趨邊緣化,消亡是必然的命運最新的關於新加坡漢語狀況的新聞是:漢語已經在新加坡失去生存的土壤,在50歲以下日常使用漢語的人口已降至總人口的5%左右,也就是說除了大陸移民,已經很少有人在家裡和工作中說漢語了!
  • 歐洲生產糧食最多的兩大國家:其中一個是烏克蘭,另一個你知道嗎
    所以糧食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對於一個人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那麼歐洲國家那麼多,生產糧食最多的國家到底有哪些呢?看看下面兩大生產糧食最多的歐洲國家,其中一個是烏克蘭,另一個你知道嗎被稱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是歐洲生產糧食最多的國家之一,有最新的數據表明,烏克蘭從2017年的7月到2018年的6月總共出口了3820萬噸的糧食,其中玉米的出口量達到1710萬噸、小麥的出口量為1660萬噸、大麥的出口量為420萬噸。
  • 電競酒店悄然入局 夾縫中求生存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電競酒店處於在網吧和酒店兩個行業夾縫中生存的狀態,定位相對模糊,而監管部門對於這兩種設施的管理標準存在差異,遊走於灰色地帶的這一新型酒店很可能業會成為新的管理盲區。酒店業的「新物種」近幾年,人們對於電競的定義正在逐步轉變,而2018年更是整個電競領域的重要轉折點,甚至被稱作是中國的「電競之年」。
  • 夾縫中的摩爾多瓦能否擺脫險境?成第二個烏克蘭,普京如何出兵?
    西方一直在試圖給俄羅斯製造種種麻煩,目前摩爾多瓦危機也成了一個新問題,實際讓普京遇上新難題!在2020年11月,摩爾多瓦新總統發起新挑戰,已經公開的要求俄羅斯從摩爾多瓦撤軍,雖然同時,也強調沒有所謂軍事解決的可能性,且從各方面情況來說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誰敢保證不會發生意外呢?
  • 歐洲這個國家美女「泛濫」:允許一夫多妻制,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
    說到歐洲美女最多的一個國家,也許大家都會各自的答案,就比如說問烏克蘭人,烏克蘭人一定會覺得他們國家什麼都是最好的,自然烏克蘭的姑娘也是非常美麗的,但是這個問題要是叫我們中國人回答的話,那麼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是俄羅斯了!
  • 迎來「破冰」的俄羅斯烏克蘭關係
    相較於歐巴馬政府時期試圖淡化危機,解決衝突的做法,川普政府在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中提供了更多的致命武器——比如反坦克飛彈,並且增加對烏克蘭軍事的培訓,幫助烏克蘭在東部和俄羅斯分裂主義分子作戰。美國的援助也是向俄羅斯發出一個重要信號,即美國把烏克蘭看作親密盟友,給予其支持。
  • 烏克蘭為什麼會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
    歐洲國家給我們的總體印象是科技先進、經濟發達、人民幸福指數高等等。不過在歐洲也有幾個並不發達的國家,那麼歐洲最窮的國家究竟是哪個呢?201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烏克蘭已超越摩爾多瓦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然而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卻是全蘇聯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當時烏克蘭的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然而烏克蘭現在的人均GDP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
  • 從一代強國到在「夾縫中生存」,波蘭都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個中歐國家,波蘭處地尷尬,其位處歐洲大陸腹地,其周圍也是強國林立,左鄰德國,右面有著沒落但仍充滿雄心的俄羅斯,有點類似我國戰國時期的韓國,實力弱小在強國夾縫中艱難度日,  但你可知現在弱小的波蘭,曾經也是一代強國嗎?  波蘭
  • 從工業強國到歐洲最貧窮的國家,烏克蘭經歷了什麼?
    烏克蘭作為歐洲第二大國家,擁有60.3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工業基礎雄厚,曾經一度成為歐洲耀眼的工業強國,但是時間荏苒,給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家增添了幾分灰暗,現在,烏克蘭已經成為歐洲國家中最貧困的那一個。由歐洲的工業強國到最貧窮的國家,烏克蘭淪落至此種境地,到底是經歷了什麼?
  • 收購馬達西奇被攪黃,中企要烏克蘭賠228億
    烏克蘭因違反協定面臨中企巨額索賠,以後還敢對美國言聽計從嗎? 圖為馬達西奇公司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區 馬達西奇公司是世界知名發動機生產商,主要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提供動力系統,早在蘇聯時期該公司研發的產品就出口到了90多個國家,
  • 全民閱讀實體書店的愛與哀愁:夾縫中求生存
    那麼,鄭州的實體書店如何從電子閱讀中成功逆襲增加書香味兒,實體書店路在何方,又該如何打破傳統思維開拓創新?記者採訪了幾家書店的經營者和讀者,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和思考,能夠幫實體書店撥開迷霧,把前路看得更清楚。
  • 俄羅斯有能力同時打贏敘利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嗎?
    俄羅斯沒有能力同時面對敘利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俄羅斯更不可能同時打贏敘利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俄美的敘利亞戰爭只是一場局部,可以管控的戰爭,是不會撼動俄美根本利益的戰爭,俄美的敘利亞戰爭可以打,也可以隨時收場。
  • 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一個?如果俄羅斯除外呢?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洲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從東西半球來看大部分位於東半球。歐洲的面積在七大洲中排名第六位,總面積約為1016萬平方千米,僅僅比大洋洲的面積大,不過歐洲地區的人口數量卻不少,歐洲人口總數僅次於亞洲和非洲,排名世界第三位。
  • 斯拉夫國家中的唯一富國,人均GDP為烏克蘭十倍,其經驗無法借鑑
    從世界範圍看,各國的發展程度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文化圈中,不同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很大,很多人的眼中,是斯拉夫民族各國一樣,也不擅長經濟發展,其實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比如斯拉夫國家發展的最高的斯洛維尼亞這個南歐小國的人均gdp是23597美元,比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的10
  • 又一東歐國家倒向美國,敵對俄羅斯毀約中國,下一個烏克蘭?
    而在與中國達成合作收購馬達西奇公司之後,又是美國從中橫加阻攔,最終這件事還是被烏克蘭拒絕。烏克蘭對美國言聽計從,換來的不是富裕與和平,而是貧窮和危機。有著烏克蘭的先例,又有一個北歐國家似乎正在步入烏克蘭的後塵,完全倒向美國,這個國家就是羅馬尼亞。近來羅馬尼亞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 西安公共自行車運營現狀:夾縫中求生存
    >>記者走訪8月26日,華商報記者走訪西安多地,實地探訪了解西安公共自行車生存現狀。記者發現,在大的公交車站附近,基本都有公共自行車站點,其中包括有樁和無樁存車。相較之前共享單車隨處停放、擋道佔路的情況有所好轉,多地在行道樹之間設置有停車框,共享單車和公共自行車分別停在不同的框內,主路上的共享單車基本都擺放整齊。
  • 這些國家被夾在兩國之間,地理位置真的很特殊
    下面介紹的這幾個國家真的是夾縫中求生存,被夾在兩個國家之間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蒙古國地處亞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西伯利亞為鄰,邊境線總長8219公裡,其中中蒙邊境線長4676.8公裡,蒙俄邊境線長3543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