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在這個特殊且敏感的時刻,大部分群眾都響應號召宅在家裡「一動不動」,但仔細看,還是能看見一些穿著紅色衣服的人戴著口罩在村裡忙碌。他們可能並不是黨員,也不是一線工作者,但他們是「跑腿人」,是「捐贈人」,是「送飯人」,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中和農信人。
寒意籠罩了2020年的整個春節,對於河北省巨鹿縣大屯頭村的村民而言,更是如此。由於隔壁村出現了一例新型冠狀肺炎確診病例,大屯頭村實行了嚴格的封閉政策,家家戶戶大門緊閉,互不來往。
時間一長,不少村民開始在微信上抱怨家裡的天然氣馬上用完了,這引起了中和農信客戶經理馬冬格的注意。大屯頭村已實行煤改氣,沒有天然氣,村民不僅做飯成了問題,連供暖都無法保證,老人孩子怎麼受得了?
但是天然氣服務大廳在縣城,疫情之下,出村交通不便還有風險,於是馬冬格找到了村長,提議收集大家的燃氣卡和費用,由她統一為大家充值繳費。
得到村長肯定的答覆,馬冬格立即行動,當起了代繳燃氣費的「跑腿人」,最終成功為23戶村民購買了天然氣,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有人問馬冬格:你是黨員嗎?她又感動又驕傲:我不是黨員,但我是中和農信人,也是為大家服務的。
不久,又有村民通過微信群找到馬冬格,原來這位村民一家幾口人分別在縣城小區和村裡被封閉,孩子和老人住在縣城,學校準備開始網課,但電腦卻在村子裡,無計可施的村民希望她能夠幫忙。
馬冬格欣然答應,又當了一次「跑腿人」。貼心的她擔心老人孩子不會操作,取回電腦後,提前下載了網課軟體,又隔著小區大門教孩子電腦操作。於是「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寒風大霧中的早晨,一個大人,一個孩子,蹲在小區門口隔著鐵柵欄交流著電腦知識……隔日,馬冬格收到了孩子發來的微信:自己已經成功實現「網上上學」啦!
甘肅康樂分支客戶經理馬繼明,本來計劃著春節跟親朋好友好好聚聚,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的計劃打了水漂。疫情當前,作為一個普通群眾,能做的事情有限,聽說各個村都設立了防疫執勤站點,他立馬行動起來,自掏腰包1600多元購買防疫物資,再把這些東西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特殊時期,各個村都封了路,為了把他物資送到醫務人員及村裡的防疫執勤人員手中,馬繼明跑了好幾次派出所,才開到通行證,挨個村站點送物資。從大年三十到現在,他僅僅休息了兩天。馬繼明說:「這個時候不能只顧著自己,必須要做些事情,不然過不去自己心裡的那道坎。接下來我還要再購買一批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給他們送過去。」和其他地方只能吃泡麵啃火腿腸的防疫站點相比,他們是幸福的,正月十五有湯圓,平時也能吃到熱飯熱粥,這樣寒冷的季節在外面一站一天,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八寶粥,心裡特別暖。
為站點送熱乎飯菜的人叫李秀寧,中和農信河北臨西分支的一名客戶經理。
熱心腸的「送飯人」李秀寧為檢查站的執勤人送去熱乎乎甜絲絲的八寶粥疫情發生以來,周邊村子都設立了防疫檢查站,由村裡選定人員執勤,這樣的工作要長時間待在戶外,取暖設備也十分有限。李秀寧看在眼裡,頗覺心疼。「我覺得在這樣緊急關頭能站出來為群眾工作的人都是好樣的,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我也必須為他們做些什麼!而且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李秀寧觀察到,檢查站的工作人員為了省事,吃的大多是泡麵或者冷餐,於是讓他們吃上熱乎飯菜的念頭就萌生了出來。李秀寧為站點的執勤員盛湯圓
「行動派」李秀寧說幹就幹,找了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採購食材,回家烹製,再開著車一個村一個村的送,保證每個站點、每個執勤人都能吃上熱乎的飯。平時不起眼的吃食,在這個特殊時期就會顯得格外珍貴。
這個特殊的時候,執勤能吃上熱乎乎的炒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除了執勤人對李秀寧的義舉讚不絕口,還有不少「圍觀群眾」也紛紛點讚。一位大姐私下問李秀寧為啥這麼做,是不是有組織能給報銷費用?李秀寧笑著告訴她,這一切都是自發行為,也完全在自掏腰包,無非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心安而已——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已經連續送了5天,但這還不夠,我們還會改進一下,做一些更可口、驅寒的飯菜送給執勤的人,一直送下去。」李秀寧說。
無論是「跑腿人」、「捐贈人」,還是「送飯人」,都是普通人,做得也都是些小事,但是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物,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鑄就了我們的抗「疫」戰爭勝利的基石。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力所能及,中和農信人從不會吝惜自己每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