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重慶的好友又給我發出了峨眉山的邀約,之所以說又,是因為早在16年我過重慶的時候,便第一次提出去峨眉山。當時定的是三天行程,到重慶後該本地人發現沒什麼好地方帶我去逛,我又因為她是本地人而基本沒看什麼攻略,最後頂著大太陽的兩人臨時決定去成都。
峨眉山便是在去成都的車上提出來的,已經是第二天了。我們天真的想早上上山下午下山(純徒步不坐纜車的那種),好在訂票前我百度了下峨眉山的海拔,再想起有位朋友之前去過,這一問可不了得。峨眉山海拔3099,據已經爬過山的那位朋友的反饋,早上出發凌晨也就可以到了。我們掐著手指左算右算,時間怎麼都不夠(已經定好第三天下午回的機票),只好放棄。
那年冬天,同樣討論過繼續峨眉山,不過沒能成行,想不到今次再次提起峨眉山,已是4年後了。
縱觀我的出門旅遊史,真的沒一次落下了當地的山,不管山高山低,爬山都是必須的一項,而且,如非必要絕不坐纜車或是觀光車。其實我雖然來自農村,但我家屬平原地帶,小山坡挺多,但成型的山可供休閒的還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爬山,是大學時候開始的,自打開始後,這後來每年都一定要爬上一爬。
大學那會最常去的就是離學校不遠處的一座免費的山,山不算高,但也不低。說來好笑的是,爬了四年,我們好像基本都沒登上主峰。因為那會沒開發,我們走的又是偏路,一般到了半山腰居民住的鎮子,在半山腰美美地吃上一頓農家飯,然後心滿意足沿著盤山公路下山坐車回學校,這一天也就完滿了。
我爬過很多山,也吃過很多次農家飯,但記憶裡最為美味的還是大學時候半山腰吃到的農家飯。曾經一次,我們三人結伴到半山腰後十分肚餓,點了三個菜將店裡剛新鮮出爐的一電飯煲的飯,給掃了個乾淨,並且還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意思。同行裡唯一的一個男生也是主力軍的那位下山路上還表示沒吃飽,若不是飯太燙了,他還能再來兩碗。我與剩下的女生朋友都慶幸好險,不然怕是要被認作是餓死鬼投胎了。
後來畢業後來了深圳,網上一查深圳最高的山梧桐山海拔都不過千,著實讓我鬱悶了挺久。不過鬱悶歸鬱悶,每年千裡迢迢、跋山涉水,大清早從西跑到東要去爬梧桐山的也是我。因為有朋友住那邊,一年一次是必備的,平常的話一般是一年是3次,每次都是不同的人。次數多了,有時候也會混淆,將同去的人排列組合個遍,最後發現那兩人根本就不認識。
今年因為疫情,原本保留的開春爬梧桐山的項目錯過了,也錯過了今年梧桐山的杜鵑花。到後來待業在家,從早到晚不出門也熱出一身汗來,就沒了爬山的興致了,所以今年倒還沒出門爬過山。今次好友再次提起,一翻日曆驚覺20年也過去三分之二了,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能浪了,爬山確實可以約起來。
畢竟,一年一爬的規矩今年還沒開始,與好友一年一見的預定今年也還沒實現。這麼剛剛好,就可以把兩個一塊給實現了,何樂而不為呢?
你們呢,喜歡爬山嗎?哪座山覺得最美呢?
我是,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