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播變現時代,鬥魚想怎麼躺著掙錢?
虎牙終於要上市了,帶著去年虧損過億的成績單,而時間正巧趕在中美貿易的低谷期,已上市的B站和愛奇藝都給虎牙試了試水——跌。但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在遊戲視頻直播行業開始出現上市公司之後,隨著股東對於投資回報的要求日漸迫近,又燒了一波投資的遊戲視頻直播公司終於踏上了穩定變現的徵程。
不久前,騰訊忽然開始了遊戲直播整合戰略,11億美元像糖豆一樣注入了鬥魚和虎牙(鬥魚6.4億,虎牙4.6億),讓這兩個鬥了好幾年的「同行」忽然有了同一個東家,據悉,騰訊近期又要投資熊貓,遊戲直播行業最具火藥味的頭部迎來了和平發展的可能。有了騰訊幾十億人民幣的輸血,鬥魚和虎牙放下兵戈回到了最初的命題:「錢從何來?」
「變現」——所有網際網路公司持續生存的核心命題。我們不妨先看看兩家的狀況,據虎牙公布的IPO信息顯示,虎牙去年仍虧損1億元人民幣以上,但並沒有開闢新的收入增長點,總營收21.848億中收入大頭仍約20.695億來自直播打賞。而鬥魚在去年11月就通過官方再次確認已經開始盈利,更是制定出了切之有效的「賺錢」大計。
就遊戲直播本身而言,騰訊的插足讓兩者的競爭逐漸有區域平靜的跡象,主播挖牆腳大戰相信短期內不會再重演,兩者的直播業務或更趨平緩,當然大家都知道傳統的遊戲直播因成本原因依靠打賞回本的難度不小,虎牙選擇了向YY取經,20.695億的年打賞總額表明虎牙用戶運營地不錯,但對於苦慣了的鬥魚來說,它需要更多的變現途徑。
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鬥魚仍然是PC和移動端擁有用戶活躍度最高的遊戲直播平臺,在發展核心遊戲直播業務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將巨大的人流變現?鬥魚在思考。
鬥魚通過《魚樂盛典》迅速引爆了網際網路直播熱潮,3萬名主播參與,3個月激烈角逐,115名主播獲獎,平均彈幕5000條/秒,這就是鬥魚魚樂盛典的激烈戰況。4億人次的觀眾見證和參與了這場直播界的盛宴,這對直播界來說算得上空前盛世,憑藉無差別的網際網路影響覆蓋和恐怖的吸金能力開創了新的直播內容表現形式。
同時,鬥魚在主播的商業化上同樣不遺餘力,宣布10億元開啟主播星計劃,該計劃由發掘、培養扶持和宣傳包裝3部分組成,遊戲主播在強大的平臺流量下迅速成為重量級明星預備役,賦能給鬥魚另一個「職業經紀人」的新人設,平臺新秀造血能力迅速加強,先後培養妃凌雪、17shou等新秀主播,反觀虎牙卻依然陷在miss、會長等主播的老一套中,平臺造血能力欠缺,元老主播難撐大場。
在品牌IP的培養上,首屆國際武漢鬥魚節暨鬥魚嘉年華將於今年五一假期在武漢舉行,繼續擴大線下影響,「直播+主題公園」的創新配置吸引了包括遊戲、動漫、電競的廠商關注。據統計,2017年的鬥魚嘉年華在限流的情況下入場人次約35萬,線上嘉年華主題全網累計觀看超1.7億人次。巨大的流量吞吐能力吸引了國內頂級廠商的青睞,福特汽車、遊族網絡先後為此次直播節首席贊助和冠名,騰訊、英特爾等國內頂尖公司紛紛參與到這場娛樂盛宴謀求合作,鬥魚在線下活動創新的同時為自己找到了新的盈利機會。
可以看到的是,鬥魚的盈利模式已經呈現了多元化趨勢,並在直播外開闢出了新的變現途徑。2018年Q1 Sensor tower非手遊類APP排行顯示,鬥魚是唯一上榜的遊戲直播類APP,依然領隊前進且保持行業影響力。
如果說虎牙上市估值約120億,那麼等到鬥魚上市時,估值可能早已突破200億了吧!
(責編:楊虞波羅、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