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是怎樣被蘇州甩開的?
無錫在民國時期有小上海的美譽,我不知道這個小上海是不是僅次於上海的意思,反正聽著也挺牛的了。無錫和蘇州的現有行政格局成型於1983年。小編上窮碧落下黃泉也只找到了1987年的無錫的光彩數據,彼時無錫的GDP是103億元,國內(含香港)排名第12位,而深圳的GDP是55億,排名第16位,在前16名裡面並沒有找到蘇州的數據。數據上無錫領先蘇州的年份一直持續到1994年,1994年無錫GDP排名第八,深圳排名第七。到1995年,數據發生了反轉,蘇州GDP903億,無錫761億,已經被蘇州大幅領先。
1994年對於蘇州來說是一個大喜的年份,這一年2月份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得到批覆,並且迅速投入到實際性建設當中。要知道,早在1992年9月起,新加坡的李光耀就已經著手於中新合作園區的選址和談判工作。無錫就在其列,甚至是優先考慮的,因為無錫的工業基礎扎的比蘇州要實。但是,蘇州的領導積極的去爭取這個項目,他們意識到這個項目之於蘇州的意義。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在那個時候,章新勝擔任蘇州市長,章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李光耀雖然是華人,但是不說漢語,對一個能說流利英語的人自然親近三分,也自然欣賞三分。章新勝的個人魅力和不懈努力為蘇州爭取到新加坡工業園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後來李光耀先生詢問了江core的意見,江core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中央領導不便明確答覆。但是,話鋒一轉,江core又以個人身份答覆李先生,「suzhou, by all means suzhou!」。要說,江core的許多老師故舊都是無錫人,應該更加偏愛無錫啊。所以,小編認為江core的這次表態也是對即將既成事實的一種附和。所以,小編認為無錫被蘇州甩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的重要功臣就是章新勝。無錫被蘇州甩開的重要原因就是三個字,三個大寫的章新勝!!!章新勝目前在聯合國機構擔任要職,算是在外圍為祖國服務了。
蘇州工業園區僅僅只是蘇州甩開無錫的一個原因,並不是大幅甩開的原因。無錫在沒有「蘇州工業園區」的日子裡也是奮發有為的。小編認為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其實和剛才提及的「章新勝」相類似。無錫的領導出現了一些不如蘇州的現象。太湖藍藻事件之後,雖然無錫搬遷了許多汙染企業,對GDP有著短期的衝擊。但是正因為有這個壯士斷腕的壯舉,才使得無錫在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上建立了自我倒逼的機制。但是,天不佑錫啊,毛小平出事情了。毛小平出事未必對無錫產生多大的影響,只要派來一位同樣具有開拓精神的領導,無錫也不至於在這個時候痛失發展契機。偏偏天上掉下個黃阿姨,無功便是過,黃阿姨,我就不多說了。好在現在來了個李叔,無錫才得以立春。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無錫本身較為濃厚的製造業屬性,服務業被強市環伺。在2014年,無錫的GDP被南京超越,千年老二的帽子雖然摘了,但是不是拔得頭籌,而是排位下降。無錫被南京超越不能簡單的歸於城建和房產。發展中國家要想擠進發達國家的序列,重要的標誌就是製造業向服務業的邁進,高樓大廈誰不會造啊。南京的省會優勢顯現出來了,就是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了。再者,南京不僅是江蘇的,也是安徽的,安徽的快速發展反而會讓南京得到虹吸。無錫要想再次超越南京是非常困難的了。
但是,無錫也不要氣餒,美國不也是要回歸製造業嗎?製造業才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太虛了,風險太大。無錫現在搞好錫澄一體化是當務之急。宜興這是無錫的戰略迂迴之地,一定要做好類似於江陰的防範工作。宜興作為寧杭節點城市,大有文章可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無錫的山水資源要比蘇州好,所以旅遊業的潛質要比蘇州好很多。另外,江南大學是無錫重器,一定要好好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