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王女士一家老小乘坐郵輪前往日本旅遊。6天5晚的行程中,郵輪上的服務和體驗令他們很滿意。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兩天的岸上遊行程中,不僅遭遇了傳說中的「景點急匆匆、必去免稅店」,而且第一天的岸上遊,竟然坐車累計時間達到9小時、沒有預留吃午飯的時間,由於多為盤山公路,老人、孩子紛紛出現暈車現象,感覺就像「吃苦夏令營」,連體力好的中青年人,也大呼「好累好累」。
王女士感到不解,明明是以休閒著稱的郵輪遊,怎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旅行社包船分艙,郵輪公司不幹涉岸上遊線路
據王女士說,登船前,乘客們就被分成了多個團隊,每個團隊都由不同的旅行社派出了領隊,岸上遊的路線也有所不同。
郵輪在日本熊本停留了兩天。上岸的第一天,她所在的團隊帶領他們去了宮崎、鹿兒島等地,路程很遠,早9點出發、近晚8點才回,一共3個景點,停留時間普遍在30分鐘之內,還去了免稅店和商店,其餘時間全在車上,沒有經停任何可以吃飯的餐廳,只有在當地超市買麵包飲料裹腹。上岸的第二天,團隊才安排他們在熊本當地轉了轉,去了免稅店和簡單的景點。
為此,記者首先致電皇家加勒比郵輪服務熱線,郵輪公司表示,如果是通過郵輪公司官網預訂,可以自主選擇岸上遊的路線,且如果只停靠一個港口,就不會安排去其他城市,因為太遠了比較累。根據郵輪停靠的地方不同,有的岸上遊線路是收費的,有的是不收費的。但如果是通過旅行社報名,岸上遊的路線是由各旅行社安排的,郵輪公司無法幹預。
記者隨後找到王女士報名的旅行社詢問,旅行社的經理也顯得很無奈:「這次岸上遊的線路不是我們決定的。現在郵輪普遍採取旅行社分艙售賣的辦法,這個航次我們是向另外一個旅行社買的艙位,所以岸上遊的線路上由他們決定的。」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位經理分析認為:「這班郵輪有些特殊,它在日本熊本的同一個港口停靠了兩天。照理說,這種6天5晚的行程,一般會停靠兩個城市,那麼旅行社就會安排這兩個城市的相應路線旅遊,路程也不會太遠。但由於目前郵輪都集中停靠在日本,日本的港口接待能力畢竟有限,就出現了一個港口停靠兩天的情況。而旅行社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安排了兩個城市的路線,導致了車程較長。」
但讓王女士鬱悶的是,自己報了名之後,岸上遊的路線就被安排好了,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多幾條線路可以選擇,我們有老有小,肯定不會選擇這麼遠的路線。」
低價競爭怪圈,導致「岸上遊」變「購物遊」成常態
記者查詢了攜程網、同城旅遊、淘寶網以及各旅行社等各類售賣郵輪旅遊的網站發現,低價競爭已經成為郵輪旅遊的一大怪圈。原本高端的郵輪旅遊,市面上兩三千元的價格十分普遍。這導致很少有人在價格偏高的郵輪公司官網預訂。
歌詩達郵輪公司的官網索性不提供任何散客預訂,打電話過去,服務人員會問你想預訂哪個航次,然後推薦該航次的旅行社。服務人員表示:「推薦的這個旅行社是買下這個航次大部分艙位的,價格肯定比找第二、第三方旅行社實惠。」
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研究發現,郵輪產品的低價銷售,其實在國外郵輪市場並不少見。郵輪產品定價一般採用動態收益定價,受外部環境影響大,經營風險較高,為了保證銷量,一般在一年前就開始長線預售,郵輪公司為了提前收回成本,降低風險,實行「早期顧客」優惠價格,該價格通常較低;還有一種郵輪產品在使用期限即將超出之前,為了彌補部分成本,採用變動成本定價進行甩賣。
但近三年中國市場郵輪整體價格下降,還因為郵輪產品和營銷渠道的變異。郵輪在國外是自由行比較強的組合類產品,在中國變成了集中式的包價旅遊產品,差異化越來越小。銷售渠道也由傳統旅行社代理制度,轉為旅行社包船分艙,使郵輪價格由幾大郵輪公司主導變成了眾多旅遊中間商的競爭,行業壁壘低,企業數量多,最終以促進購物來提高利潤,嚴重影響郵輪遊客的旅遊體驗。
這樣,從短期看,使價格敏感型遊客提前進入郵輪市場,可能導致價格尋租者出現,通過郵輪促銷低價和正常價格的差價來獲取利潤,讓遊客形成「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價」的心理。長期看,持續低價導致優質遊客因環境惡化而離開,價格敏感型顧客成為市場消費主力,郵輪行業整體收入下降,郵輪公司無力進行產品和服務更新,郵輪品質下降,郵輪產業加速衰退。
王女士在旅途中還發現,岸上遊的領隊和地陪人員專業精神不強,在大巴上做了簡單的景點介紹後,下車後便不再介紹。白天,打領隊房間的電話總是找不到人,再看其朋友圈,原來她忙著在郵輪上的免稅店代購呢。
建議加強監管,以自由組合式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
要走出低價的惡性競爭,就需要各方一起進行規範。
記者注意到,在攜程網上,預訂郵輪產品時,已有更多的岸上遊路線可以選擇,這讓很多遊客感到欣慰。但若選擇岸上自由行,一般則要另外增加費用。其他旅行社也是如此。業內人士表示,這已成郵輪旅遊潛規則,「因為要彌補不去免稅店的費用損失。」
葉欣梁建議,首先要規範市場競爭。在特定階段制定郵輪船票的基準價格,打擊零團費和負團費。根據不同船型淡旺季、以及船舶級別制定一個基準票價,郵輪公司須嚴格控制旅行社的超低價甩倉,政府部門要依法保障遊客的合法權益。
更重要的是,要在當前包價旅遊產品的基礎上,推出更多的自由組合式的郵輪產品,以差異化、多樣化來替代目前的一體化和同質化。從市場規律來看,隨著遊客需求變得多樣化,對不同組合的郵輪產品需求必定增長,為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強競爭力,郵輪公司和中間商必定會選擇差異化和多樣化作為未來郵輪產品的發展戰略。比如,在航線規劃中,一方面通過訪問港和岸上目的地差異化,提升航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推出不同的主題化航線。
包括岸上遊在內的更多樣更自由的組合式郵輪產品,必然是今後趨勢所在。儘管岸上遊不是郵輪旅遊的重點,但其質量高低也直接影響到遊客的體驗和感受度,因此勢必引起各方的重視。在歐美國家,郵輪產品和岸上遊是完全分開的。專家建議,政府監管部門有必要適當介入、以更好地規範郵輪岸上遊的市場,同時需要培養更多專業的郵輪諮詢師提前為遊客做好諮詢服務。
中國郵輪旅遊起步於2006年,10多年來,中國郵輪旅遊人數以年均45%的複合增長率增長,郵輪消費和郵輪產業進入爆發階段。未來10年,中國將需要約100艘大型郵輪,中國郵輪旅客有望達到1000萬人次,將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國際郵輪經濟將進入中國時代。
在這個當下,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無疑需要更多的反思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