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果木管理一點都不能馬虎,這些重疊枝、徒長枝、病枝都要剪掉,樹形要整成Y型,便於通風採光,肥要下足……」11月18日,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在君山區錢糧湖鎮團洲村貧困戶孫兵的小果園裡,熊貽文剪下一枝枝桃樹枝手把手地教了起來。
熊貽文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大能人」,200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和兄弟三人在團洲村流轉土地125 畝合夥創辦了銘森家庭農場,憑藉著當地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其家庭農場已發展成為集蘆花雞養殖、禽蛋製品加工、果木種植、休閒農莊為一體的集約化企業,2019年榮獲「湖南省100佳家庭農場」。
「以前我也是下崗工人,對貧困戶生活的壓力有切身的體會,現在我們家庭農場有了一定起色,多吸納一個貧困戶,就多帶活一個貧困家庭。」熊貽文致富不忘鄉親,在經營好銘森家庭農場同時,還主動與周邊35戶貧困戶籤訂幫扶協議,吸納有就業能力的貧困戶到自己的家庭農場務工,為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提供免費苗種、種養技術、銷售渠道。在熊貽文的努力下,今年他幫扶的35戶貧困戶人平均增收近8000元,真正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在熊老闆的幫助下,我家建起了小菜園、小果園,養了近百隻雞,今年在熊老闆這裡做了40多天事,掙了6000多元錢,還免費學會了種養技術,年底熊老闆還給我們分紅呢,日子越來越好了!」正在熊貽文雞場裡做工的孫兵,由於妻子身體殘疾、兩個孩子讀書,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熊貽文及時向他伸出了手,讓他不僅可以就近創收,照顧家庭,還免費學會了一手過硬的種養技術,明年孫兵計劃擴大自家種養規模,對未來的日子,孫兵充滿了期待。
近年來,我區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加強宣傳培育及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規範管理。先後舉辦家庭農場主培訓班20期,培訓300多人次,鼓勵引導農村大學生、外出務工農民、個體工商戶等返鄉投資創辦家庭農場。通過「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大手」牽「小手」,幫助他們實現穩定脫貧增收。
在許市鎮黃金村國子家庭農場,50餘畝的世紀紅柑橘喜獲豐收,8名貧困戶正在採摘柑橘,農場負責人高紹國告訴記者,市場價達5元每斤的世紀紅柑橘,現在供不應求,預計產值在50萬元以上,農場與10戶貧困戶籤訂幫扶協議,採取帶資入股、土地流轉、務工增收、入股分紅等一系列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地為貧困戶拓寬脫貧致富路,今年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明年將會更好。
據了解,目前,我區圍繞廣興洲的蔬菜,許市的茶葉、柑橘,錢糧湖的糧食和小龍蝦,良心堡的油菜,柳林洲的才魚、葡萄、農家樂等君山特色產業,按照「引導不強制、扶持不包辦、服務不幹預」的原則,已培育家庭農場典型187家,註冊資金3000餘萬元,經營範圍涉及了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餐飲休閒、農機服務等多個領域,流轉土地近40000餘畝,安排貧困戶勞動力就業600餘人,實現戶均年增收3萬元左右。
【來源:君山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