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8日通報稱,據了解,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1/7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僅分布於海南島的我國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保護則成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夏斐表示,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就是為了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海南長臂猿作為熱帶雨林中的旗艦物種,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了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保護海南長臂猿就是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關鍵體現,關乎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
2019年1月,中央深改委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正式揭牌成立。
試點區位於海南省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是亞洲熱帶雨林和世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全球保護意義。
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島的我國特有物種,到上世紀70年代末僅剩7-9隻個體生存在霸王嶺熱帶雨林。為了拯救該物種,我國從70年代末就開始採取保護措施:一是於1980年成立霸王嶺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88年晉升為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了保護職責,逐步減少直至停止該區域森林採伐;二是2013年開始實施連續年度監測,及時掌握種群變化動態;三是自2002年以來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野外巡護看守,指導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籤訂社區共管協議書;四是開展棲息地改造,補植補種海南長臂猿喜食鄉土樹種,改善修復棲息地,並撥付專項資金將保護區內高架電線轉為地下埋管通過,擴大了種群活動範圍;五是加強保護研究,開展了海南長臂猿種群遺傳多樣性、食性、調查監測技術等系列研究,2003年編制了《海南長臂猿保護狀況調查及保護行動計劃》,2014年專題召開「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探討保護新策略,完善保護行動計劃和保護機制。六是開展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生態改造修復工作,自2005年以來,共改造修復海南長臂猿棲息地5000多畝,其中2005-2008年對南七河3000多畝人工林進行改造,種植各種長臂猿喜食鄉土樹種超過30萬株。2016-2019年實施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恢復工程,修復2000多畝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目前,海南長臂猿種群達到4群30隻,並顯示持續擴大的良好勢頭。
「海南長臂猿數量雖然有所恢復,但仍未擺脫滅絕的威脅。」 夏斐表示,為更好地實施對海南長臂猿開展保護,海南省專門成立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希望通過開放式的工作機制集思廣益完善保護並儘快出臺海南長臂猿拯救方案,加快制定系統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專項規劃,同時也歡迎更多頂尖專家指導和參與。
在談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工作進程時,夏斐說,下一步,一是加快推進總體規劃報批和專項規劃編制。二是積極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內設機構和二級管理機構設置。三是穩步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工作。四是依託研究院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特別是加強海南長臂猿保護,擴大建設生態廊道,逐步擴大長臂猿棲息地。五是推進國家公園項目建設,啟動智慧雨林、國家公園專用公路、國家公園大門及展示區、電子圍欄項目設計和規劃建設。六是確界定標並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七是出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相關地方性法規,逐步建立健全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法律法規體系。八是加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宣傳推介。九是對照評估工作認真落實整改,確保通過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前的驗收工作,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屈暢
編輯/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