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折聚清風,一捻生秋意」,杭州是中國制扇名城,1875年創立於清河坊的制扇老字號「王星記」更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風雅錢塘、美麗杭州,正因為有了這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讓城市增色不少。但這些傳統工藝也面臨著全國普遍的青黃不接尷尬局面。
昨天,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發布「學徒」徵集令:招收扇藝技能培訓生,結業人員將擇優錄取,直接進入王星記扇業工作。
學徒每個月有生活費
普通市民可報興趣班
「王星記」這次招30名學徒,算得上史上規模較大。
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星記董事長孫亞青說:做扇子除了有天賦,還要真心喜歡、要對傳統工藝有責任心才行。
所以在報名門檻的設置上,硬槓子並不多,只要求:年齡20-35歲之間;除了制扇需要女性外,檀香扇「拉花」、扇面繪畫、扇面書法都不限性別;對學歷沒有限制;但要求學徒動手能力強、具有繪畫、書法專業基礎。
學徒由專業老師帶教,每個徒弟每月可領取2000元生活費。
報名時間從2013年8月8日到16日為止。報名電話:88376201。
報名郵箱:wangxingji1875@163.com。
此外,「王星記」今年還首次招收制扇興趣班,也是三個月學期,對傳統扇藝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報名試試。
制扇藝人青黃不接
平均年齡四十出頭
「王星記」職工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廠裡10多位省市工藝美術大師,也都有四五十歲。「老齡化」是這次大規模招收定向培訓生的迫切原因。
昨天,我們來到王星記車間,工人們正嫻熟地折面、糊面等,整個車間十分安靜,都能聽到空調風的聲音。
17歲進王星記的朱方華,專攻微楷書法,是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她創作的《孫子兵法》、《千字文》微楷摺扇,價格都在千元以上。
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一把黑紙扇上抄寫《洛神賦》,用筆秀逸。年過四十的她,早點找個接班人,成了當務之急的大事。
「微楷是費眼力的活,心要特別靜,不能寫錯半個字。」朱方華說,制扇是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但報酬也不低,一個熟練的制扇工人月薪可以拿到三四千元,書畫技藝人員可以拿到四五千元。
枯燥難學的檀香扇「拉花」
要求視力好、有耐心、悟性高
王星記扇業董事長孫亞青是檀香扇「拉花」製作的好手。
所謂拉花,就是在薄薄的扇面上,用一根鋼絲拉出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上萬個小孔,組成千變萬化、虛實相宜的精美鏤空圖案。
一把優質檀香扇保存數十年後,依然香味優雅,這兩年市場價格一直往上走。但會製作檀香扇的手工藝人卻屈指可數。在王星記,也只有兩名師傅會。
孫亞青年輕時最好的紀錄一個月「拉」過三把檀香扇。
她說,一定要心靜、心沉。
這次,她要親自帶兩名徒弟學「拉花」。「希望帶徒弟,可以把傳統技藝傳下去。」孫亞青說。
「拉花」到底有多難?在「王星記」車間,我們見到了正在「拉花」的湯豫人師傅。他一隻手提著串著扇面的弓,將鋼絲在扇面的小孔中間枯燥地來回穿鑿,一天用斷一根鋼絲屬於平常。
初學者在一塊木板上練習「拉花」,「師傅畫一條直線,要用鋼絲把這道線畫得筆筆直,不差分毫。光這個就夠練好久了。」湯師傅說。
也有年輕人慕名拜師學藝
在老字號普遍面臨傳承人青黃不接的問題時,也有愛好此道的年輕人主動來拜師學藝。
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俞備紅,專攻人物扇,畫的仕女、京劇臉譜、百子圖皆栩栩如生,畫得黑紙扇更是王星記一絕。
去年,她就收了一個小徒弟。
畢業於中國計量學院工業設計系的胡蕾,慕名拜師門下,現在學扇面繪畫也快一年了。說起這個女徒弟,俞備紅讚不絕口:「年紀輕,悟性好,學得快,我們的技藝就是要靠這些年輕人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