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未來的三十年中,印度經濟可能會在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從第五位躍升至第三位。
據該雜誌預測,印度將在2030年之前擁有最大的工作年齡人口,並將繼續增長,到2050年之前達到最高水平。2017年時,印度升至世界第七大經濟體。預計2030年之前,印度將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的第四大經濟體。而到2050年,印度將超越日本,位居第三,並將保持這一地位直到2100年。該研究報告稱,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將是唯一一個從2020年歷史性危機的深淵回升的主要經濟體。這就意味著,IMF似乎並不看好印度經濟當下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印度經濟以23.9%的最大速度萎縮。而美國媒體CNBC10月12日報導稱,印度私人消費和投資需求崩潰。經濟學家,無組織經濟專家阿倫·庫馬爾(Arun Kumar)告訴該外媒稱,印度官方數據沒有包括很多數據點,特別是從印度龐大的無組織部門收集的數據點,這些部門幾乎完全以現金交易。他解釋說,根據他自己的估計,由於對無組織部門的影響,印度的增長可能收縮近40%。
不僅如此,印度部分製造業訂單,正隨著該國無力應對大流行,而表現出製造能力不足,而大幅流失。這件事情的一個進展是,據媒體最新報導,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供貨不受衝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例如,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一些接到印度「回流」訂單的工廠預計,現在的訂單數量已經排到2021年5月。也就是說,印度部分製造業的訂單正轉移至中國。
分析認為,上述跡象表明,印度經濟可能正在倒退回原形,而這一脆弱性也從側面說明,印度也很難實現《柳葉刀》雜誌預測的或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目標。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經濟此時已深陷美元債務黑洞的困境之中。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標普發布的最新預測中表示,預計印度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債務水平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比2019年增長17%,直到2021年3月達到90.6%。不僅如此,惠譽和穆迪稍早前也將印度的廣義政府債務定為GDP的84.5%和90.1%,而這一比例國際公認的警戒值為60.5%,顯而易見的是,印度經濟債務化已經非常嚴重。對此,IMF報告顯示,印度是所有新興市場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
資深銀行家迪帕克·帕雷克(Deepak Parekh)最新分析認為,印度「最糟糕的時刻在後面」,現在僅是個開始,印度經濟或正陷入了自由落體狀態。BWC中文網國際財經觀察團也在多篇報導中分析提及,印度經濟過去多年一直被西方媒體鍍金,實際上這背後隱藏著,印度經濟高增長的一個騙局,即美元債務堆積的騙局。一旦美元資本抽離和全球風險加劇,印度經濟將第一時間表現出不堪一擊的脆弱性。
換言之,印度經濟的綜合產業和外匯儲備底蘊都不足,不足以支撐其長期的良性運轉,而2020年的意外,正在使印度經濟倒退回原形。目前,印度仍然是一個低收入的國家,外部美元債務高企,經濟轉型緩慢,加工價值較低,且受到勞動生產率低以及教育方面的制約。
值得注意是的是,據印度央行在9月發布的數據,雖然數據顯示,印度的外債已增至5585億美元,但印度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仍高達111.7%,而這僅僅是印度聯邦的債務。包括各邦州的債務在內,印度的公共債務高達1.17萬億美元,約佔外儲的250%,印度的外債與外匯儲備呈現出嚴重的倒三角模型。這就進一步解釋了,印度經濟無力應對大流行,以及美元抽離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印度盧比繼2018,2019連續兩年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後,今年再度成為亞洲最差貨幣之一,這進一步使印度經濟和貨幣表現出脆弱性。而恰恰在這個時候,向來喜歡在全球範圍內,找準時機,收割財富利差的華爾街集團或正在將目光緊盯做空印度市場帶來的機會。
按經濟學人雜誌的解釋就是,印度經濟或倒退回原形的幕後推手正變得越來越清晰,核心癥結正是印度一部分人長期想與華爾街集團做利益交換。對此,華爾街商品大王、億萬富翁吉姆.羅傑斯表示,自己2014年之前在印度有投資,而在此之後,就在印度沒有任何投資。羅傑斯還批評印度經濟在債務和經貿領域所犯的錯誤,稱他們根本不懂經濟。
經濟學人雜誌分析認為,現在的印度經濟處在25年以來最緊迫的境地。這也意味著,印度經濟或將面臨倒退25年,甚至可能衰退回原形的風險。那麼,一旦印度經濟真的倒退25年,本文前面提及的,《柳葉刀》關於印度經濟可能到2050年,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預測或落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