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兩則新聞引發外界關注。一是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打算將該市的「忠烈祠」,恢復「神社」的名稱;二是同為綠營執政的臺中市,已把重建「臺中神社鳥居」擺上日程。臺灣島內的神社,是日本殖民主義的象徵,桃園、臺中兩市的如此舉動,自然引來非議。不僅如此,民進黨上臺後的種種媚日言行,都屢秀「政治下限」。
欲重建神社鳥居 林佳龍被譏「田中佳龍」
臺中欲斥資200萬元新臺幣,把放倒在地的臺中神社鳥居重新豎立起來
臺中市議會日前舉行臨時會,召集市文化局等單位進行專案報告。對於臺中市政府打著「文化保護」的幌子,擬重建臺中神社鳥居,國民黨籍市議員蘇柏興表示,當年日本在臺建設神社,就是殖民統治的象徵,他還痛批臺中市長林佳龍這麼崇日,讓林氏宗親很氣憤,他應該改名為「田中佳龍」。
除了臺中市,同樣是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也有相似的盤算。目前桃園市政府正著手修復該市「忠烈祠」,這裡也是全臺灣保存最好的日本神社建築。市長鄭文燦近日表示,修復後的「忠烈祠」,可以命名為「忠烈祠暨桃園神社園區」,打算恢復並凸顯「桃園神社」的名號。不過桃園市相關官員坦言,若觸碰敏感的「日本神社」議題,恐會引發島內很多民眾跑來抗議。
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受訪指出,日本據臺初年,至少殺掉當時百分之一臺灣人口。日本在臺設立的首座神社,就是為紀念領軍侵臺最後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據臺50年,日本人共修建68座神社,將其打造成地方教化中心,以強化效忠日本的皇民精神。另有分析指出,臺灣某些政治人物打著「保護多元文化」為名修復神社建築,實際上是想一改過去在島內中國文化獨尊的局面,本質上也是一種「去中國化」。
蔡英文以領導人身份 悼念「臺籍日本兵」
臺中、桃園等綠營執政縣市忙著重建神社,而蔡英文當局也屢出媚日言論。今年8月初,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嘉全在訪日期間,一席「臺日關係如夫妻,臺灣哭、日本哭,臺灣笑、日本笑」的談話,被批「噁心至極」。
此外在6月底,日本衝繩為「臺籍日本兵」立了一座「臺灣之塔」,蔡英文竟以臺灣當局領導人的身份為塔落款,林昶佐等「臺獨」政客還趕往現場「招魂」。據臺媒披露,在二戰中,約有20萬名「臺籍日本兵」參戰,其中陣亡3萬人、失蹤1.5萬多人。這些人多數是以「志願兵」加入日軍,被認定為「漢奸」,國民黨在戰後始終不為他們公然招魂。蔡英文上臺後,她的名字竟然出現在所謂「臺灣之塔」上,難怪引發外界強烈質疑。而民進黨外圍團體「臺灣民政府」上個月公然參拜靖國神社,則是更為荒腔走板的戲碼。
臺政壇之所以屢出媚日鬧劇,林金源認為,臺灣先被日本皇民思想鉗制50年。1949年之後,臺灣人民又先後被反共和「反中」教育綁架60多年。臺灣統治者基於己利,不斷撕裂、分化兩岸人民的正常連結,這造成了臺灣人的認同錯亂。
媚日卻不被「領情」 臺灣遭日媒嘲笑
在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之下,臺灣島內掀起媚日歪風,可令人難堪的是,日本人似乎並不「領情」。由於漁權問題,臺日矛盾不斷,日本的民進黨新任黨魁蓮舫日前則公開表示「臺灣不是國家」。民進黨是日本最大在野黨,而蓮舫祖籍臺南,身上有一半臺灣的血統,她的這番話也讓島內綠營人士顏面掃地。
「臺日友好」是不少臺灣人常掛口中的一句話,但有臺媒質疑臺日關係真的那麼好嗎?前不久,一則有關日本的新聞在島內引發議論,日本富士電視臺赴臺製作了一檔專題節目,分為「美食、觀光景點、超市和招牌」四方面,整個節目都是以譏笑的口吻嘲笑臺灣對日本的「山寨」,稱其「媚日」,該節目還發現臺灣的招牌很喜歡用日文,甚至不少樓盤名稱都用日本人的名字。對此,臺灣網友認為,臺灣不必也不該媚日,只有自強才能真正贏來別人的尊重。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灣那些事兒】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
微信號:HXDBTW
按下去 成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