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08: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珍珍 王波 區委報導組 楊磊
在最近公布的第十屆「中華慈善獎」獲獎名單上,「寧波善園」讓人耳目一新。
這是我省首個集展示、體驗、參與、服務、公益倡導為一體的綜合性志願公益平臺,當地人稱它為城市的慈善文化地標、活化的公益慈善博物館。全國千餘個公益慈善項目得以實施,募集善款16745.59萬元,累計83.9萬人次參與愛心幫扶。
善園為何有如此「魔力」?
善園所在的鄞州,素有「義鄉」美譽,慈善事業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鍾公廟街道的高樓林立間,善園靜靜地站立。這是一處清末民初的歷史建築群,也是迄今發現的種類最為豐富的寧波幫慈善建築群。它的主人,是上世紀初叱吒上海灘的早期「寧波幫」代表——實業家、銀行家、慈善家嚴康懋。
「嚴康懋一生樂善好施,曾出資創辦普仁醫院、參與籌建靈橋、中山公園。」善園基金會秘書長陳耀芳告訴記者,善園的前身就是嚴康懋創辦的義學、義莊、義倉等公益建築,高大寬敞、木雕精美,用來供家鄉的貧寒學子讀書、救濟災民以及安置族裡的孤寡老人。
百多年過去,現在的善園,藏著一段曲折動人的故事。10年前,因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日漸破敗的嚴氏建築卻一度面臨被拆。為挽救歷史古蹟、延續慈善之風,2011年,在村民及當地媒體的呼籲下,鄞州區人大代表朱禹寶、陳耀芳等人提議「將嚴氏建築群建成慈善博物館」。最終,建議被鄞州區人民政府採納,保留了這組建築,並在當地文物部門的支持下進行了修繕。修建善園的構想一經公開,便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據當時統計,善園建設期間,近百家企業、數千人次累計籌得建設款超2000萬元。
「園子裡的一磚一瓦,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凝聚著千萬愛心人士的善舉。」漫步於這座設計精巧的江南園林中,工作人員指著廣場上成千塊的石板告訴記者,每一塊都來自於熱心市民眾籌。善園設計師葛其浪將珍藏幾十年的明清建築構件,完美地結合到原本的建築中。善園中鬱鬱蔥蔥的喬木、植物,室內的空調、電梯、家具、燈具都由本地愛心企業捐贈。
去年6月,善園正式建成對外開放,公益項目紛紛入駐,吸引不少市民前來了解、參與公益活動。「原先的義倉如今成為志願公益孵化小院;面積最大的義學成為傳統文化公益教學展示場所,目前正在展出慈善系列泥塑展;義莊則為倉儲和管理用房,擴建的三棟小樓成為公益組織的辦公場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今的善園是市民了解公益慈善的一扇窗口。人們不僅可以參觀遊覽,更能夠參與其中,成為公益慈善志願者的一員。
9月15日,善園官方網站最新捐贈數據顯示,目前已累計發布980個項目,已有7513人(家庭)獲得幫助,累計捐款額23264609元,累計捐款839395人次。陳耀芳介紹說,早在2015年善園項目奠基時,依託善園而發起設立的寧波市善園公益基金會也開始試運營。隨後,基金會旗下「救急難」善園網公益平臺正式上線,讓愛心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集結在一起,公益變得更加便捷,獻愛心只需動動手指。
在寧波,「支教奶奶」周秀芳連續多年為湖南漵浦捐建愛心小學的故事家喻戶曉。今年5月,71歲的周秀芳再次為紅花村小學校舍的重建四處奔波籌款。在鄞州區文明辦的牽頭下,5月28日,「為支教奶奶和50多個孩子圓夢」眾籌項目在善園網上線。當日下午1時至5月31日下午5時,來自全國各地共5313名網友參與捐贈,募集善款500314.14元。
心靈家園、公益總部、愛心樞紐,這是善園給人最深的印象。為更好地發揮善園服務社會的功能,善園自開園以來,先後推出實施為公共場所建立心臟驟停緊急救援體系的「善園心喚醒」公益急救項目、幫助青年公益創業的「善荷計劃」。另外,每年元旦、端午等節慶期間,善園還會組織「善園·善集」遊園活動,讓市民和遊客們在小長假期間走進善園,了解寧波的慈善人物事跡,參與現場的公益活動。
此外,善園將每年的9月5日至9月9日設為「善園慈善周」。今年慈善周期間,每天都會開展善募官培訓、公益讀書會、網絡募捐等線上線下活動。「線上線下結合做公益,是善園的一大特色。」陳耀芳說,在線上基金會通過善園網受益人與捐助人實現無縫對接,「善款去向」「行善記錄」等信息及時查詢讓捐贈軌跡更加透明。在線下,善園致力於搭建參與式公益慈善平臺,通過各類公益活動的開展,吸引周邊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