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題:技能成才 匠心築夢——寫在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閉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姜琳、黃浩苑、鄧瑞璇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職業技能「超級大賽」——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2557名選手在86個比賽項目切磋技藝、亮出絕技。
這是一次新時代技能人才風採的全面展示——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路、志在四方,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也點亮了大國製造的未來。
選手在汽車車身修理項目比賽中(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精彩比拼!數百名技能「高手」脫穎而出
冬日的廣州,繁花似錦,暖意融融。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13日在這裡落下帷幕。
經過3天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脫穎而出,來自廣東省等多個省份的97名選手榮獲86個項目的金牌。
選手在製造與工程技術項目比賽中(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選手在飛機維修項目比賽中(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本次大賽選拔出630多名選手入圍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他們將通過進一步的集訓考核,最終每個項目將遴選1名(隊)選手走進2022年將在上海舉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賽場,與全球頂尖選手們同臺競技、再攀高峰。
從數控車、工業機械、飛機維修等先進位造業,到工業4.0、移動機器人、雲計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再到美容、美發、烘焙、餐廳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大賽廣泛覆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成才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刀砌磚壘、一氣呵成,200多塊磚砌成的多孔拱橋與圖紙難差分毫;手指翻飛、精雕細琢,「魔法」般變出的各色麵包和糖藝造型;只用17個小時,近3米高水泥鋼筋房拔地而起,精度達到毫米級……選手們大展身手,充分展現勞動之美、技能之光。
僅憑手的觸摸就能測量和加工零件的蒙眼配鑰匙,操縱飛速旋轉的電鑽在薄薄蛋殼上鑽洞,快到讓人眼花繚亂的花式調酒……比賽同期展示的20項「中華絕技」令人嘆為觀止,更提升了人們對技能人才、對工匠精神的尊重與崇尚。
選手在珠寶加工項目比賽中(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選手在烘焙項目比賽中(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本屆技能大賽焊接項目裁判長、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景鳳欣慰地說:「可以明顯感受到,與以往競賽相比,這次參賽選手覆蓋地區更廣,操作更加規範。」
這次參賽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2歲。青春的氣息、自信的面龐,青年「小匠」們在賽場上傳承技能,撐起技能人才隊伍的未來。
作為本次大賽年齡最大的選手,58歲的張井巖十分感慨:「在社會上年輕木匠並不常見,但來了發現這麼多青年選擇木工行業,真是由衷感到開心。我參加大賽,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培養更多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