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中央廚房在福建沙縣建成 可日產扁肉蒸餃等產品40噸

2020-12-14 騰訊網

  沙縣小吃中央廚房建成

  人民網沙縣4月16日電 15日,在小吃中央廚房項目現場,國內首條機械化沙縣小吃核心產品生產線已調試完成,工人們正在生產線前操控自動壓面機、蒸餃機、封裝機等設備加緊進行試生產。以沙縣小吃的蒸餃加工為例,一天生產10噸,傳統人工製作需要900人,現在最多只需20人。這是沙縣小吃產業園裡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及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帶來的變化。

  該項目總投資超23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標準化食品生產車間、研發品控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實現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可日產扁肉、蒸餃等各類「拳頭」產品40噸。

  「中央廚房」項目建設是進一步推動沙縣小吃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沙縣小吃始於漢晉,已有1600多年歷史,有240多個品種,其中39種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上世紀90年代初,在當地政府引導下,沙縣小吃以「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的定位填補大眾消費空白,迅速打響品牌。隨著餐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沙縣小吃發展一度面臨挑戰。

  2016年以來,沙縣縣委、縣政府通過提升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長小吃產業鏈等舉措,以沙縣小吃集團為載體,推進「總公司 子公司 終端店」三位一體的連鎖加盟模式,推進小吃產業向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目前,沙縣小吃集團已在全國各地成立子公司23家,發展連鎖店2400多家。沙縣小吃通過馬德裡國際商標註冊,商標可覆蓋55個國家和地區,並在美國、日本、葡萄牙等7個國家發展連鎖標準門店15家。據統計,沙縣外出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經營店鋪3萬多家,年營業額超100億元。

  以中央廚房為牽引,沙縣啟動小吃產業園以及周邊核心區域3500畝食品產業園建設,不斷延伸小吃產業鏈條,實現沙縣小吃上下遊產業鏈的迅速集聚,助推沙縣小吃全產業鏈發展。

  沙縣小吃產業園集小吃轉型升級示範展示、連鎖餐飲智能化系統體驗、小吃中央廚房等標準化、觀光式、體驗式工廠為一體,依託全國小吃餐飲連鎖子公司,通過餐飲智能化系統,將園區生產的產品配送至連鎖店,形成完善配送網絡。

  據了解,目前園區已吸引了小吃調味品、板鴨休閒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7家小吃產業鏈關聯企業入駐,年產值可達3.1億元。(餘杉芳 肖守洲)

相關焦點

  • 解密「沙縣小吃」:自動化生產、免費培訓 還有專屬博物館
    11月23日,福建三明沙縣,沙縣小吃產業園生產車間,工人在為柳葉蒸餃裝袋,等待配送至全國各地沙縣小吃加盟店的廚房裡。目前,沙縣小吃生產車間每日可標準化生產扁肉、蒸餃等各類產品40噸。沙縣小吃被譽為「國民小吃」,截至2019年底,全國約有8.8萬家加盟店,營收超百億元。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在500公裡之外的安徽省蚌埠市,俞其寶的哥哥俞其勇經營著一家60平方米的沙縣小吃門店;而在他們的家鄉——福建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俞邦村,俞其寶和俞其勇的父親俞和傳在村裡小吃街開了個門臉,專做當地特色小吃玉糕。  你可能不知道沙縣在哪裡,但你一定見過沙縣小吃。沙縣小吃是很多城市的煙火氣。
  • 沙縣小吃:小吃也有大功夫
    在沙縣小吃產業園內,福建樂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給篩選好的雞蛋裝箱。記者 薛志偉攝12月14日凌晨6點記者打通電話的時候,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一家沙縣小吃店裡,俞其寶和妻子已經忙開了。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 沙縣小吃:「老味道」與「新思路」
    11月18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李賢錦在包鍋貼。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持之以恆培育「小吃大產業」,沙縣小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勢頭迅猛的富民支柱產業。憑藉近年來的現代化創新,沙縣小吃「四大金剛」的製作方法均完成了升級:除了扁肉可以依靠機器自動捶打,拌麵也用上了自動撈麵機,蒸餃來自中央廚房統一製作和配送,燉罐可用半成品材料製作。高強度勞動已成為歷史,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從低端粗放經營到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信息化集約發展,創新讓沙縣小吃在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 沙縣小吃為啥這麼火?
    62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街頭巷尾傳奇沙縣小吃用熱騰騰的煙火氣撫慰著「吃貨」們的胃沙縣小吃是福建三明的大產業目前,沙縣27.2萬人中有6萬多人在外經營小吃2019年,沙縣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在小吃產業的帶動下全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如今,沙縣小吃已經完成了標準化建設、大數據整合的產業轉型升級福建省沙縣小吃產業園
  • 「開店的目的,是不想開店」 國民美食沙縣小吃的現代化「闖關」
    經營沙縣小吃多年的顏發輝說,傳統沙縣小吃雖然有200多個品類,但至今主要的盈利產品仍然是拌麵、扁肉、蒸餃和燉罐「四大金剛」,缺乏創新的傳統產品,難以適應以外賣為主的網際網路餐飲時代,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現在大部分還是『夫妻店』,轉型升級的動力太弱、能力不足。」張萬和說,過去消費者更看重「便宜」,只求吃飽,所以沙縣小吃可以靠薄利多銷,拉長經營時間贏市場、求生存。
  • 傍上沙縣小吃,柳葉蒸餃獨闢蹊徑闖市場
    業內人士介紹,當前,柳葉餃日銷量有200多噸。悄無聲息中,速凍柳葉餃正「攻陷」越來越多的沙縣小吃。打進沙縣小吃 柳葉蒸餃每年成倍增長沙縣小吃號稱中國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據媒體報導,2019年,沙縣小吃在全國或達6萬多家店。
  • 福建沙縣民間創業獲政府支持 國民小吃養成記
    出身草根的小吃就此成了「全縣人的希望」。  此外,沙縣政府部門還提出,各個鄉鎮至少要有一名科級幹部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當年,「下海」做小吃的幹部就有200多人。夏茂鎮原黨委副書記羅維奎「下海」後,兩年多時間裡帶領鄉親辦起18家「羅氏小吃店」。  為推廣沙縣小吃,這一年沙縣政府組織了一場「沙縣小吃八閩行」活動,由警車開道,插上彩旗,「沿著國道把福建9個地市全走了一遍」。
  • 你知道上世紀「國民小吃」沙縣小吃是怎麼起步推廣的嗎?
    央廣網三明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洪波 張子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被譽為「國民小吃」的沙縣小吃,向來以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幾乎每一個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其實,你對沙縣小吃一無所知!
    沙縣、蘭拉、桂米外加黃燜jimmy飯。國民料理「沙縣小吃」也有「四大金剛」你知道嗎?蒸餃——來多兩籠扁肉——你愛煮的還是炸的?拌麵——想到真膩,入口真香燉罐——廣東人必備的快樂水在加班、趕論文的深夜;開會、埋頭趕需求錯過飯點;走在街頭陷入選擇困難症時;走進一家沙縣小吃,總能撫慰你的胃…不同於「蘭州沒有蘭州拉麵」,遍布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確實出自福建三明市沙縣
  • 解密「沙縣小吃」:自動化生產、免費培訓 還有專屬博物館
    11月23日,福建三明沙縣,沙縣小吃產業園生產車間,工人在為柳葉蒸餃裝袋,等待配送至全國各地沙縣小吃加盟店的廚房裡。目前,沙縣小吃生產車間每日可標準化生產扁肉、蒸餃等各類產品40噸。沙縣小吃被譽為「國民小吃」,截至2019年底,全國約有8.8萬家加盟店,營收超百億元。
  • 福建沙縣:12月的饕餮盛宴
    沙縣小吃--扁肉中原地區的飲食文化傳播到沙縣,自然同中原人民歷史上的多次南遷有關。沙縣小吃不但流行在三明市各縣(市、區),而且在南平、福州、廈門也可常常遇到掛著"沙縣小吃"招牌的小吃店,從北至北京、南至深圳,以及在新馬泰各地,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國塞班島也有沙縣小吃的蹤跡,足可見其影響之廣泛。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俞廣清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整個沙縣也沒幾座高樓,吃苦耐勞的沙縣人靠賣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扁肉和拌麵,蓋起了如今沙縣的高樓大廈。所以,當地人用「扁肉是磚頭、拌麵是鋼筋」來形容小吃業在富民強縣中的作用。上世紀90年代,沙縣人羅嬋玉的父母在福建廈門開起了沙縣小吃店,她的手藝就是父母手把手教出來的。2003年,羅嬋玉也加入到去外地開小吃店的大軍中。
  • 小吃大功夫 ——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俞廣清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整個沙縣也沒幾座高樓,吃苦耐勞的沙縣人靠賣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扁肉和拌麵,蓋起了如今沙縣的高樓大廈。所以,當地人用「扁肉是磚頭、拌麵是鋼筋」來形容小吃業在富民強縣中的作用。上世紀90年代,沙縣人羅嬋玉的父母在福建廈門開起了沙縣小吃店,她的手藝就是父母手把手教出來的。2003年,羅嬋玉也加入到去外地開小吃店的大軍中。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俞廣清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整個沙縣也沒幾座高樓,吃苦耐勞的沙縣人靠賣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扁肉和拌麵,蓋起了如今沙縣的高樓大廈。所以,當地人用「扁肉是磚頭、拌麵是鋼筋」來形容小吃業在富民強縣中的作用。  上世紀90年代,沙縣人羅嬋玉的父母在福建廈門開起了沙縣小吃店,她的手藝就是父母手把手教出來的。2003年,羅嬋玉也加入到去外地開小吃店的大軍中。
  • 沙縣小吃拌麵
    沙縣小吃拌麵,淳百味是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沙縣小吃升級版,定位做「更好的沙縣小吃」,主要針對23-33年輕上班族加上社區家庭的群體,在一二線城市的非核心商圈的主要街區和三四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及主要街區,打造食材好味道更正,放心、品質、高性價比的小吃快餐,做全民可以天天吃放心吃的家庭廚房,成為國民小吃品牌。
  • 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作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之路。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早上9點,法國巴黎第八區的這家沙縣小吃開始營業。
  • 「沙縣小吃」為何能火遍全國?
    俞廣清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整個沙縣也沒幾座高樓,吃苦耐勞的沙縣人靠賣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扁肉和拌麵,蓋起了如今沙縣的高樓大廈。所以,當地人用「扁肉是磚頭、拌麵是鋼筋」來形容小吃業在富民強縣中的作用。上世紀90年代,沙縣人羅嬋玉的父母在福建廈門開起了沙縣小吃店,她的手藝就是父母手把手教出來的。2003年,羅嬋玉也加入到去外地開小吃店的大軍中。
  • 升級版沙縣小吃,逾400家門店的「淳百味」想做全時段中式快餐
    論規模,從福建同名小縣城走出的沙縣小吃,是中式快餐的絕對王者。據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的數據,沙縣小吃門店數已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近500億元,20多年時間成為中式快餐連鎖的招牌品牌之一。創始人張萬和在創立淳百味之前曾經開過3年沙縣小吃店,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傳統沙縣小吃模式痛點明顯,經營主每天要起早貪黑工作高達15-18小時,單店財務不透明導致經營主須全程在店,此外還面臨產品均需自行採購加工,新品研發能力較弱等問題。
  • 沙縣小吃是沒有套餐飯和蒸餃的,快來了解一下沙縣小吃正宗的美味
    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起源於夏商周、晉、宋中原黃河流域中華飲食文化,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尤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是中華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譽海內外。沙縣小吃以其種類繁多、風味獨特還有經濟實惠等特點而著稱,成為了福建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